|
【张元端】
我想对上午的对话简要的做一个不大全面的小结。这次对话的主题是科技引领人居环境,引领到什么地方去?我觉得根据大家上午谈的,引领到三个方面。一个是引领到生态化的人居环境,生态化的生态指标可以有十几项,室外来说,主要是树木,树木是最重要的生态因素,也是最重要的景观,树的问题很大。一些开发商愿意种草,不愿意种树,树长得很满,见不到绿,不好看。我们能不能把树催生一下,长得快一点,有没有这个技术。另外有一些地不能种树,因为盐碱地,通过科技手段能不能改造土壤,让它能种了。生态的主要是空气,包括它的结构,温度, |
|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 |
大家说到是恒温恒湿好,还是自然好,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自然讨论,南方还是希望自然好一点了,南方都是通风很好了,北方就不行了。南方人到北京来不习惯,闷死了,这是一个,引导到生态化的方向。
第二引导到人性化,人性化的人居环境,人性化的需要有哪些,美观,舒适,安全,经济,以及多样化需求,这是一方面。特别是经济,现在我们人性化里面对于经济问题考虑的少,包括我们房地产开发。如果创造一个经济的人居环境,你不要搞的房子挺贵的,也买不起,那不行了。所以说经济性要加以特点重视,要经济,另外就是多样化需求。人性化的多样化需求,目前突出的表现在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
第三个就是引领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所谓可持续发展主要是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特别是节约土地。现在我不主张搞这个,低密度要有限度,不是密度越低越好,要按照我们的国情,特别是各个城市的土地资源情况,适当低密度。你不要一下子占地很大,也不好,所以我说低密度要适度,适度低密度。另外节约能源,包括中水系统等等,节约资源,节地节能的,可持续发展化的人居环境。我想大家要谈的,是不是主要的,要把我们的人居环境引导到这个方向。至于说到科技,我同意大家的意见,人居环境不要提到科技,可以提新科技,或者是新技术,不一定要强调高技术。因为人居环境他的技术成本,科技成果必须为广大人民所掌握。所以我说这个人居环境的科技,大概是一种大众化的科技,是一种普及化的科技,人人都能掌握的,易懂的科技,不要搞得太高深了。我说的是一种大众化的科技,普及化的科技,也是根据大家刚才讲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我觉得改善人居环境,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当前尤其重在实践,讲的是实践。实践改善人居环境,我觉得规划是龙头,任何时候,城市建设,我们人居环境建设,规划都是龙头,科技是动力,经济是基础。我们搞房地产千万不要忘记经济基础,现在我们搞大广场,大马路都是不考虑经济基础,大草坪,不考虑经济技术。所以我觉得应该说规划是龙头,科技是动力,经济是技术,一定要把经济问题考虑进去。改善人居环境的实践我觉得应该是强调政府主导型,人居环境不是哪一个组织,哪一个个人能够承担的,它一定是政府主导的,政府来组织,政府主要是通过规划,他的想法,意志,规划的政府意志。
我们开发商也是重要的实践者之一,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人居环境都推到开发商的身上,但是开发商是重要的实践者之一,开发商的认识有多高,他开发商的小区的方向就有多高。一个园林做得好不好,三分工匠,七分主人,主人讲的就是组织的人,一个园林好不好不是工匠的问题,而是组织的人。当然我说开发商应该是七分主人这个大头,一个小区开发的好不好,主要是你们,是重要的实践者之一。因此我觉得对于这次会议的内容,要加快人居环境的推进工程,重在实践,我觉得这次大家都非常的感兴趣,当务之急是要加快行动,一会儿大家签字,作为一个很好的文物,总结的不全面,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