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
联合议定书
如图:联合议定书签字背板
|
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联合议定书
创建舒适、健康、安全和文明的人居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现代城市文明,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为了推进中国人居环境事业的发展,我们——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共同发表《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联合议定书》。
为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住区人居环境规划建设
人类住区生态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是全球人类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住区环境长期的作用制约着居民的生理、心理、观念和行为,对人的生活质量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应高举‘以人为本’的开发建设原则。 坚持以居住实态需求为目标,对环境的合理性、 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有一个周到的考虑;
应贯彻城市规划先行原则。对城市住区人居环境进行区域生态规划和布局,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立经济的、健全的、高效的城市住区生态系统。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 推进新城镇发展理念的建立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人居环境,逐步提升住区人居环境品质,回归舒适、健康、安全和文明的居住生活方式,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与自然相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为此,应通过市场化模式,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新的城市地产开发模式、新的城市建设模式、新的城市运营模式,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和道路,并在此进程中创造一个新的生活模式和提升一个新的生活水准。
新城镇发展理念是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升华;是小城镇建设的楷模;是未来生态安全城市理论和城市发展的基础。
为实现社会整体利益协调发展 推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面对社会各层面的不同住房需求:传统的、变化的和时尚的,我们有责任为城市住区人居环境建设增色添彩。
摒弃片面的奢华、非理性的盲从和不切实际的"形式",切切实实地使住宅回归舒适、健康、安全和文明,使城市住区人居环境更贴近自然,和谐。
为实现能源与资源的高效环保利用 推进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
当前人居环境建设进入了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追求产品品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阶段。我们有责任用科技手段,实现房地产开发的实质性进步,解决开发建设中遇到的能源、资源、环保等各种技术问题。
我们当今的历史责任是:改革能源、资源使用及技术支援体系;提高规划设计服务质量;供给优良部品、材料;加强施工组织与质量管理;创造有序的、先进的、优质的生产方式;建立互动协调、互为依靠、互相制约的生产互联网络;保障住宅产业的现代化系统运营能力。
为提升住区人居环境品质 推进居住文化建设
人居环境的灵魂即在于它能够调动人们的心灵,在客观的物质的世界里创造更加深邃的精神世界。
我们在进行人居环境建设时,应重视居住文化的城市情结,必须努力做到科学追求与艺术创造相结合,传承和发扬不同城市固有历史文脉,在创建先进的居住文化的同时重塑城市形象。
中国历史悠久,人们居住之地常常有深厚的文化历史传统,这是今日人居环境建设的宝贵资源,应当研究历史,发挥东方城市规划理念与人居文化的独创性,继往开来,融合创新,建设既有传统人居文化思想又能满足现代人生活需要的现代化建筑,使人民无论居住在城内还是郊区,都能享受到同样便捷的交通、方便的服务、高雅的文化、优美的环境。
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 推进城市中心区域功能更新建设
对于城市来说,战略重点更多的应该放在加快城市创新,适应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上来,通过对城市旧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区域土地增值。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城市中心区域功能更新改造是城市创新的重要方面,也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此,应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规划理论及城市经营思想,顺应中国跨世纪的城市化、现代化、市场化浪潮,积极引导城市功能更新改造实践,通过集中式、综合型、规模化的城市地产投资方式,促进城市整体功能转化、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推进经济社会区域协调发展
对于日益困扰人类的人口、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问题以及不断加剧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性,应高度重视,以科学发展观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此,应努力推动更为广泛的生态教育,提高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意识,在规划中增加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份量;
应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不要打破原来的循环链条和平衡,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自然要素,要进行恢复和再造;
应大量运用环保、节能、节水、低耗、新能源利用、垃圾处理等新技术,通过一套科学的生态产业体系的建设,确保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整统一;
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保持社会系统平衡、协调发展,平等共享城市资源,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整个城市的质量。
联合发起机构: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
执行机构: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
北京·人民大会堂
2004年10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