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延期交付300天了”“买了个房子还没去住,又是裂纹,又是掉墙皮”“正常退租为什么不退押金”“废止物业代收电费,我们要自己交电费 ”。又到一年“3·15”,房地产行业一些问题事件不断被曝出。
受疫情反复、房地产政策调控、居民消费预期减弱等因素影响,房企流动性承压,在建项目也受到了影响。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15.19万件,解决91.58万件,解决率79.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78亿元。其中,根据2022年服务大类投诉数据,房屋及建材类投诉事件共35513件,占比3.08%。
2022年,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共收到房地产投诉约11.71万起,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53.27%。其中,质量相关投诉较2021年增长73.44%,达43572起;合同相关投诉28169起,较2021年增长38.33%;服务相关投诉64784起,较2021年同期增长57.92%。
全国两会期间,住建领域代表、委员们也关注了住房烂尾、质量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张懿宸则建议推出专项REITs,化解烂尾楼风险;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住建厅厅长卢天锡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商品房质量保修制度的提案》,提案建议建立房屋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仍需加强自身建设,助力人民安居。
保交楼,快复工
“买了10年还未入住”“租着房子还着房贷,房子却烂尾了”“项目表演式复工,一生积蓄变成了杂草地”“买给自己的婚房,现在孩子都上小学了还没交房”,浏览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关于“烂尾楼”投诉信息发现,各地网友都在留言板上诉说着购房的艰辛之路。
最近,在江苏无锡,阳光100莱蒙湖畔项目多位业主反映,该项目交房一拖再拖,可能存在烂尾风险;在扬州,某项目多位业主表示,A3楼盘疑似长期停工,陆陆续续已有一年半时间,“承诺2023年9月交房,但目前工程量还未过半,我们很担心会不会成为烂尾楼盘。”
亦有多位首创誉华洲项目业主在人民网留言称,项目已经停工。
不过,面对停工楼盘,政府也在积极行动,以首创誉华洲项目为例,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街道办事处回应称,经昆明市空港经济区管委会认真调查核实,首创誉华洲项目由云南滇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规划建设39栋住宅楼,共计3134户,分为两个标段建设。目前已售1683套,合同约定第一批交房时间为2022年12月30日。目前该项目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已存在逾期未交付的问题。目前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剩余部分安装、园林绿化及外立面工作未完成。
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街道办事处指出,会积极争取“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目前该项目已列入第二批“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正在开展借款资金拨付的前期工作;并督促和配合该企业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尽快复工复产,并要求建设单位做好对业主的解释说明工作。不过,由于资金到位问题未明确,复工复产问题暂不能得到解决。
另据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32个典型城市重点监测的290个项目中,有62个项目全面复工、86个项目部分复工,但仍有126个项目处于停工状态。分区域来看,中西部城市诸如武汉、西安、郑州、昆明等停工项目所涉尚未交付套数均在3万套以上;其他诸如漳州、淮安、盐城等停工项目所涉尚未交付总建面也达到了100万平方米以上。
保交楼工作仍任重道远。
交好房,别减配
去年,各地监管部门还因虚假宣传、减配等问题公开处罚开发商。
其中淮南拓基房地产因虚假宣传被罚款120万元;甘肃一房企宣称买一层得两层被罚50万元;小区配套宣传内容与实际交付不一致,惠州辉盛房地产被罚没13万元;未按照规定建设阳台,南六合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被罚款80余万元……
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报道的沈阳金沙巴黎花园二期项目为例,业主在收房时发现小区水、电、燃气没有开通;园区配套设施根本就没有建好;路面虽然铺设了方砖,但并不平整,有的砖块踩上去还有些晃动;没有看到沙盘上呈现的树木成行的景象。
业主曾向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投诉反映,相关部门也曾做过一些协调,但协商结果业主并不满意,开发商仅对园区未完工程进行完善,对业主的其他整改诉求,没有给出有效解决办法。
除质量问题,货不对板、公摊面积大等投诉也不在少数,交好房仍是重要关注点。
地产中介机构勿炒作
房地产中介机构的一举一动也格外受人关注。
在山东青岛,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恶意克扣押金、租金及其他保证金,租赁附加服务不规范,服务态度差等问题,严重扰乱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美丽屋公司,被投诉多次甚至位列投诉榜首。
此外,房地产中介作为租房的桥梁,还存在恶意退租、克扣押金等不良风气,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秦荣生委员提出:“对房地产中介机构等发布虚假信息、造谣传谣、炒作误导消费的行为,要予以严厉监管处罚,坚决落实‘房住不炒’政策定位。”
物业暗中加收电费
2022年3月21日,北京市市监局公开信息显示,SOHO中国旗下物业因加收电费被合计罚超7900万元,引起一时轰动,但加收电费之风并未因此止住。
2023年3月10日,北海市合浦县市场监管局、合浦县消委会联合曝光的2022年度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涉及某物业公司不执行政府定价加价收取电费,经过核算,当事人多收电费额合计132416.56元。
无独有偶,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案例中也涉及加收电费。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四川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对转供电用户按照1.2元/度标准收取电费,实际收取电费为4869592.01元,累计多收取转供电电费2038056.79元,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对当事人给予警告和罚款203805.68元的行政处罚。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如何刹住电费“刺客”之风,各物业公司还应多加反思。
综上来看,房地产行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不仅需要自身改变,也需要监管强化,以助力人民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