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协专区 > 合作交流
千年芳华,何以宋城——《天下宋城》在京出版

 2024-10-31 09:56:47 来源:中国建设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

1

  “这本书是带有文学气息的,生动讲述宋代城市历史、勾勒古建风貌、寻觅千年文脉、彰显文人风骨的著作,展示了对宋城人文肌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深度探索,感人至深,给人启迪,让人眼前为之一亮。”——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作序评价。

1

1

1

  “翻开这部论著,宛若推开一扇穿越千年的时光之门,宋韵风雅吹拂于承载着故事与梦想的古城之间,也记录下作者史海撷英的脚步。这本书既是对探寻历史文化名城古韵新声的深情呼唤,也是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庄重诺言。”——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序中说。

  日前,由住建部直属机关报钟践平编写组撰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畅销书《天下宋城——千年文脉溯源及嬗变》开售热卖。

  开封,八朝古都,北宋定都此地,究竟是个人的偏好,还是历史的必然?这座被泥沙一次次掩埋的“古今重叠型”古城,如何在历史文化保护中重现霞光?

  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却为何被时人唤作“行在”,不愿称为“都城”,其在古城营建上又有哪些特点?

  绍兴,“万桥之乡”,仿若“古桥博物馆”的它,有哪些奇特古桥,又埋藏了怎样的古建趣闻?其在遗产保护传承上又有哪些好经验?

  扬州,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诗与远方”,因何被称为大运河原点城市?其千年文脉是如何流传的?

  苏州,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它缘何与杭州共享“天堂”之名?

  福州,有福之州,“山水之福”在哪,“榕城”之名何来?

  眉山,三苏故里,“进士之乡”,这里藏着怎样的人文基因?

  正定,这座“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埋藏着怎样的宋式美学?

  儋州,作为苏轼贬谪生涯的最后一地,演绎了怎样的永恒情缘?

  惠州,岭南地区繁华城市,为何又被称为“鹅城”?

  ……

  苏轼,这位狂草书家李志敏眼中的“全才式的艺术巨匠”,一生仕途多舛,却因何“圈粉”无数?

  宋徽宗,极具天赋的艺术皇帝,不合格的政治家,当两种身份融于一身,是文华之幸,还是时代之悲?

  王安石,为何被称为“拗相公”,天命、祖宗、人言皆不可撼的“熙宁变法”,何以遗憾落幕?

  提起辛弃疾,你会想到什么?是“醉里挑灯看剑”的万丈豪情,亦或“无人会,登临意”的落寞无奈?

  主张“无为而治”的欧阳修,如何实现行政高效?为何留下“文章太守”美名?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怎样纠正官学与科举中的追名逐利之风?千年前,那场理学与心学的旷世之辩,哪方更胜一筹?

  ……

  据该书主编王浩雷介绍,书中遴选开封、杭州、绍兴、扬州、苏州、福州、泉州、莆田、九江、吉安、赣州、景德镇、抚州、眉山、黄冈、潮州、惠州、儋州、定州、正定20座具有代表性的宋韵名城,从断代史的视角切入城市历史文化变迁,提炼推广各地名城保护传承的好做法、好经验。20篇散文式的文论将宋韵风雅吹拂于承载着故事与梦想的古城之间,让一座座宋城揭开神秘的面纱。

  何以宋城?强汉之城恢弘,盛唐之城壮丽,富宋之城锦绣。宋城是一个历史名城符号和独特文化现象,它来而有自,上承秦汉唐;它传承有序,下启元明清。翻开该书,犹如穿越时光之河,宋韵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在世人面前徐徐铺展,诉说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读者纷纷表示,这是一本立意新颖、深入浅出、文字鲜活、图文并茂的好书,不仅让宋韵名城和历史人物“活起来”,更让优秀历史文化“火起来”,值得与孩子、朋友一起阅读分享。

  《天下宋城》观点摘编

  1.强汉之城恢弘,盛唐之城壮丽,富宋之城锦绣。

  2.宋城是一个历史名城符号和独特文化现象,它来而有自,上承秦汉唐;它传承有序,下启元明清。

  3.千年一眼,说不尽宋城烟云;一眼千年,道不完沧桑巨变。

  4.在扬弃进程中,能够把印迹留住,并不断孕育新生的,谓之不朽。

  5.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唯有历史;没有什么是无价的,唯有文化。

  6.如果把古代开封视为一本书,那它的情节注定跌宕起伏——收笔惊鸿,中篇浩阔,而起笔却神秘缥缈。

  7.无论开封多少次被掩埋在泥沙之下,南北中轴线也从未改变,它看遍花光满路、节物风流,也见证刀光剑影、城头变幻大王旗。

  8.无奈的选择,恰恰是上天安排的最优选择。就像人生,面对山重水复的困惑,有时默认现实、坚守本心,即可拥抱用最简单的排除法带来的柳暗花明。

  9.文化之所以有价值,之所以永恒,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导向作用——引领历史进步、促进时代发展,同时也在于能唤起人对自身、对大我、对社会的思考。

  10.如果房间中没有烛光,当后来者进入房间时,在房间内的人要告诉他应该怎么走。于“无光”中成为“光”,是“光”的意义,也为夜路人照亮了前程。

  11.从北宋开国之初“得土”,到南宋偏安“失土”,得失之间,“临安”是开篇,也是伏笔,道尽了一个朝代的起落兴衰。

  12.临安的故事里,有诗情画意,有赤子丹心,也有不甘、感慨和凄凉。

  13.韵,源自对文化的美学转化,也源自对美学的主观创作。任何形式的生硬模仿,都不会产生韵,而“人在阁中走,宛若画中游”的文润阁,却让现代与古典相遇、碰撞、融汇,又塑造出独特的韵味。

  14.传承的力量就在于薪火相传、青蓝相济。

  15.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看,一个城市主政者的眼光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这个地方的城市风貌和建设品位。

  16.在每一个绍兴人心中,桥都有着特殊地位,因为他们承载着生活过往,也镌刻着浓浓的乡愁记忆。

  17.酒与人,相辅相成,彼此塑造,酒醇厚柔和、回味绵长,恰如绍兴人纯朴内敛、外柔内刚的性格。

  18.诞生、兴起,遭劫、复兴,扬州经历了一幕幕时代剪影。大运河千载流波,漂来繁华,漂来激变,涤荡着半城浪漫、半城悲怆的扬州故事。

  19.坚守孤城并不能扭转王朝兴衰更迭的历史规律,但为了保卫家园威武不屈,为了国家利益从容牺牲,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可歌可泣。

  20.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平山堂也不例外,它留给扬州的,不仅是一处古迹遗存,更是一种精神感召——宽简为政,贤守清风。

  21.水是苏州的灵魂,那一汪碧水里,有水乡的温柔缱绻,有动人的吴越风情。而苏州,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份上天的眷顾——作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水系,中张家巷河在消失半个多世纪后通水“重生”。

  22.遥望平江,品味姑苏,岁月不败美人,韶华不负流年。这些文化遗产,就像是历史画卷中的笔触,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均记录着苏州这座古城内外的故事。

  23.翻开历史的篇章,不得不感叹闽商善观时变、顺势而为、不惧风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闽商文化特有的禀赋,也是一代代先驱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力量之源。

  24.在国家危难之际,总有忠勇之士挺身而出、舍生取义,诠释了真正的家国情怀,也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成为凝聚和支撑中华民族风雨无阻、坚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25.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并得到众人之助,而后才得以玉成。随着“大迁徙时代”的到来,泉州终于集齐了这块“命运的拼图”。

  26.一艘船也浓缩了一个时代,在疆域大幅缩小的南宋,国家财富积累一大部分依靠海外贸易。出海,无论对于从事海贸之人,还是对于整个国家,是机遇也是挑战。

  27.泉州开放包容的胸怀,搭建了中外交流的桥梁,提供了自由贸易的土壤,也碰撞出思想文化的火花。由此,世界拥抱了泉州,泉州也走向了世界。

  28.宋船的风帆早已落下,一个时代成了远去的背影。不过,历史之锚似乎并未消逝,与凝固的遗迹一起,讲述着从古至今不曾停息的“海丝梦”。

  29.保护历史文化既是对过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责任。在与时间的赛跑中,大到一扇屋顶,小到窗台的堆花,一代代泉州人都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些古朴的、天然的、鲜活的历史遗迹。

  30.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千百年来,不知多少桨声橹影,把这象征勇敢无畏、博爱包容的信俗带向遥远的海洋。时至今日,世界各地的妈祖庙已达上万座,以妈祖信俗为主线,以妈祖宫庙、祭祀、文艺作品等为载体,逐渐形成了繁盛的妈祖文化,成为中华民族连通世界的重要文化纽带之一。

  31.气节,即志气与节操,体现在打不倒、压不垮的风骨,也体现在不畏险、不屈服的胆魄。莆田的气节,正如岿然屹立的古谯楼,一次次涅槃重生,见证无数幕人间悲欢。又在活化利用后,变身为集阅读、书籍流通、文娱休闲于一体的“莆阳书房”,继续弘扬千年兴化文脉,也成为无数莆田人魂牵梦绕的乡关。

  32.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米芾不被世俗眼光所束缚,以“癫”拓展人生与艺术空间的自由度,充分地表达自我、展示本真。从艺术角度看,米芾之“癫”是中国书法的幸事。

  33.奇迹和幸运,从来不是偶然降临的果实,而是饱尝风霜雪雨和岁月磨砺后依然信念不衰、志向不改,最终必然开出的傲人花朵。

  34.以历史眼光看历史人物,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但文天祥不畏强暴、宁折不弯的胆魄,上下求索、视死如归的气概,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是值得仰视的,正映照孟子所言:“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35.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很多当下所得,实则是过去播下的信念种子在时光滋养下绽放的花朵。苏东坡与赣州的缘分是这样,我们每个人的执念亦是如此。

  36.如果无法选择出身,那就改变未来,从景德镇的励志故事中,或许可以获取这样的启示:人生并非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37.精中选精,宁缺毋滥,这既是匠心致远的先决条件,也是苛求完美的极致态度。宋人的断舍离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美学?

  38.所谓“学霸”,不仅仅在于博古通今、文章灵秀,更在于古为今用、胸怀天下。这是苏洵的教导,也是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一生的追求。

  39.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变法依赖“明君贤臣”,并不会改变社会财富被特权阶层所占有的事实,而儒家思想千百年来的洗礼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桎梏。封建“高墙”不破,所谓变法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40.人是复杂的,往往都有两面性。苏东坡也是这样,从政治主张看,其有固执的一面,由于不满激进的变法,遭受贬谪;但从文心品性看,他却是自由洒逸的,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回望他的一生,成就他的,不仅是家学、天赋,更有人生的境遇,不经历落寞和失意,或许就写不出如此洞彻心弦的辞章。

  41.黄州成就了“吃货东坡”,也锻造了“豁达东坡”。在艰难处境中,用劳作和美食转移心境,是在逆境中寻找快乐,也是对命运的一种抗争。乐观的心态总是固本培元的“良药”,而真正乐在其中时,便是“超然”。

  42.自古以来,为政之要在于民心向背,背则驰,向则心心念之,正如今天依然静静矗立的广济桥,也正如连通古今、传颂至今的故事。

  43.祸兮福所倚,陈鹏飞虽遭贬,却以另一种方式名留青史,不失为命运对他的一种眷顾,或许他不曾想到,自己留下的铁炉湖,至今仍熙熙攘攘,为时光厚待。

  44.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与他们神交不仅是对以往的反思与告慰,亦是对于未来的展望与期许。

  45.一个人或许不能名载史册,但当垂垂老矣回顾一生的时候,留下的不只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也有久违的本真和自我,就不会抱憾终身,因为生命的价值本质上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

  46.耐人寻味的是,雪浪石幸免于难并不是因为外形奇特,也不在于蕴含其间的人文故事,而恰恰是由于其过于普通,不露痕迹。人生亦是这样,适时展露锋芒、行高于人固然重要,但低调内敛、善于藏拙才不失为一种长久的人生智慧和高明的处世之道。

  47.纵观中国古代史,王朝倾覆的大厦虽不是忠勇节义之士所能挽救的,但忠义之弦歌却总是让人荡气回肠,它昭示着勇敢与价值的两层意义,第一层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第二层是本可全身而退却不退。

  48.中国的历史,始终在“见证”与“被见证”中前进,“见证”则不忘怀,“被见证”则为后人鉴,这正是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力量之源。

1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