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网

虚假宣传

#
为了打击开发商虚假宣传等行为,近年来,多数城市积极开展监督检查,严整误导消费者等行为。
其中,“赠送面积”做为开发商虚假宣传的一种手段,被频繁“复制”。部分开发商打着“赠送面积”的幌子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往往在签订合同时,才发现所谓的“赠送面积”其实是开发商虚构的谎言。因此,所谓“实得面积”也就不像开发商描述的那样实在,由此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购房纠纷。
在去年房地产政策面趋于平稳的同时,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销售屡创新高,“日光盘”层出不穷。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则一度呈现冰火两重天状况。受制于城市资源、需求等问题,部分三四线城市新盘销售滞缓,某些楼盘因为销售不利,因此,在开盘当天花钱雇人排队制造热销假象这一“老手段”也时常出现。

违规销售

#
众所周知,房企合法预售商品房的唯一依据便是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这也是购房者权益的重要保障。然而,过去一年里,不少消费者发现,自己所购的房子竟然没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属于违规销售的“问题楼盘”。
根据相关规定,开发商要在售楼处明显位置向购房者公示包括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在内的“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同时要公示包括项目名称、占地面积、规划面积、开工时间、拟竣工时间、项目性质、总栋数、基础设施配套情况等信息。
对此,相关主管部门人士提醒购房者,认购没有预售证的房子对购房者而言存在很大风险,购买无证商品房的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无法得到法律保护。购房者在购买过程中,如遇到该类商品房进行销售,应当积极向当地住房建设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规划变更

#
很多业主在当初购房就是冲着“容积率低,环境好”这一点才购买的,但交房后才发现开发商已经大幅增加建筑用地面积,提升了容积率。已经买了房的业主们对此显得很无奈,在他们看来,改变容积率应该是开盘前就已经作出的决定,只是开发商一直未曾告知业主。因为开发商也担心,容积率太高没人买房。
往往精明的开发商会当初在与业主签订的购房合同玩把戏,除了合同主体外,他们会通常附加一份补充协议。其中会表明该项目分期开发,后期开发项目的规划方案存在不确定性,应以政府主管部门最终批准的规划方案为准。同时,购房者要保证并承诺不会对后期开发项目规划方案的调整提出异议,且出卖人无需再就后期开发项目的规划调整事宜另行通知买受人。如果遇到诸如上面的条款,购房者基本投诉无门。

延期交房

#
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对于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讲就像一个梦。然后对于那些已经梦想成真的“准业主”来讲,自己所购买的房屋,却因种种原因迟迟不能交房入住。网络上各个门户的房地产论坛中,抱怨延期交房、施工进展过慢的帖子不绝于耳。这类人群不但要承担日常的房租,有的还需要还贷,房租与房贷的双重压力下,他们不禁感慨这个房奴不好做。
对于延期交房的情况,业内人士认为一是开发商的资金链条断裂,无力继续建设,导致项目停滞或最终烂尾;二是施工工程上出现严重瑕疵,比如拖欠施工款,导致施工方与开发商进行博弈;第三种是房子本身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商改住、面积缩水等违规情况,导致房屋无法验收等等。
对长期拖延交房的情况,法律届人士建议业主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参照合同约定,向开发商申请赔偿违约金;另一种则是起诉开发商,申请退房。此前在2003年的司法解释中规定,延期交房不能超过3到6个月,超过这个时间可以申请退房。法律届人士提醒业主,如果开发商已经预见到延期交房的问题,可能在与业主的前期合同中会将这个问题解释到极致,从而导致业主很难对退房进行实际操作。

房屋质量

#
作为房地产维权项目的常客,房屋质量问题可谓老生常谈。小到空鼓、开裂、渗漏,大到天花板脱落、楼体变形,这些问题是一直困扰着建筑业的质量顽疾,即使是知名房企的项目也难逃诟病。
多年来,各类质量问题始终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住房质量问题已经引发购房者对企业信誉的担忧。不少业主在购买商品房的过程中,大多瞄准开发企业的品牌实力。然而,业主在收房入住的过程中却事与愿违,各种五花八门的质量问题,考验着品牌房企头上的金字招牌,也曾一度出现过大量业主维权事件。
据中房网查阅了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十三条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出卖人应当承担修复责任;出卖人拒绝修复或者在合理期限内拖延修复的,买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修复,修复费用及修复期间造成的其他损失由出卖人或是施工方承担。
对此,某法律届人士曾表示,购房者在签约购房和收房前后都要做到谨慎仔细,认真记录并核对楼盘的广告内容,审查收房证书等相关文件。该人士特别提醒,最重要的是在收房过程中,对于结构问题应要求开发商修复处理,对于非结构问题特别是在装修时可以修复的问题,建议由开发商补偿后由业主自行修复,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开发商修复不合格导致多次返修造成时间和成本上的浪费。
近十年,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在以往追求规模的同时,也正在将企业着眼点回归产品本身。而项目的质量,被企业认为是保持未来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品牌价值的基石。
做为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万科总裁郁亮此前曾坦言,万科现在不在乎老大的地位,三年前就已放弃了追求规模和速度,而是走质量发展模式。在郁亮看来,如今房地产已走到了下半场,没必要用规模来定谁是老大,而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房子,更好的服务。

中介违规

#
客厅隔成三间,厨房变成卧室……,群租现象近年来也屡禁不止。一面是群租房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另一面是低收入群体的巨大需求,这种群租乱象在竞争压力巨大的一线城市尤为明显。
2013年7月,北京多部门联合印发《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群租进行了界定。通知明确,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米,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通知要求,应当以原规划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变相分割出租。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等不得出租供人员居住。
据相关机构调查,在《通知》发布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群租房仍然大量存在,尤其以小中介公司为主,仍在主推群租房。
对解决这一问题,今年2月传出消息,北京正在探索集体宿舍及城区“公寓”两种解决方案以解决住房租赁市场乱象。这点也得到了伟业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的证实,他对媒体表示我爱我家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和测算集体宿舍方案,准备以资产管理公司的形式整租一些闲置物业,改造成为类似大学集体宿舍的出租房,统一管理,按照床位来出租,最快有可能今年推出。
此外,经中房网记者统计,从相关部门公布的结果来看,大部分中价被投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阴阳合同、占用拖延客户资金、克扣租客押金、未按规定收取佣金、未履行告知义务等方面。[详情]

诚信经营 理智维权

作为消费者,在购买与租赁商品房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房屋质量、中介违规等问题时,应该果断拿起法律武器,采取理智的手段进行维权。同时,作为企业,在注重业绩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不要因小失大,丧失企业信誉。

相关新闻

+ 加关注

中房网官方微博

中房网,权威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网站、测评与数据平台,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官方平台。

微信号:zhongfangwang

关注中房网微信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