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22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测评成果发布会举行,备受关注的“2022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TOP500房企首选供应商服务商品牌”等系列测评榜单揭晓。

2022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测评成果发布

官方网站:
中房网 www.fangchan.com
网络支持:
乐居财经
联合发布:
新华社、中新社、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经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企业报、华夏时报、工人日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城市报、中国房地产业、中国房地产金融、北京日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商报、新闻晨报、东地产、劳动报、每日商报、钱江晚报、青年时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东莞日报、武汉晚报、南方日报、都市热报、重庆商报、海西晨报、海峡都市报、厦门日报、海峡导报、厦门晚报、成都日报、昆明日报、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日报、南宁晚报、西安日报、南国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海南日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东莞广播电视台、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中新经纬、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环球网、中国网地产、中华网房产、中国消费者网、中国城市网、华商网、微博房产、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腾讯房产、凤凰房产、和讯房产、网易房产、搜狐焦点、BTV房产、财经网地产、365房产、蓝鲸财经、36氪、安居客、诸葛找房、野马财经、安家、房掌柜、第一地产、易居中国、易居企业集团、丁祖昱评楼市、克而瑞、易居研究院、克而瑞地产研究、克而瑞地产观察、地新引力、房教、克而瑞房价北京、厦门地产咨讯、福州地产咨讯攸克地产、真叫卢俊、地产人言、地产总裁参考、深圳壹地产、地产大爆炸、地产梦工场、时尚家居、深悦会等。
  • 新华社

  • 中国证券报

  • 上海证券报

  • 证券日报

  • 经济日报

  • 中国新闻周刊

  • 北京日报

  • 北京商报

  • 新闻晨报

  • 东地产

  • 劳动报

  • 广州日报

  • 海峡都市报

  • 每日商报

  • 南方日报广州

  • 南方日报东莞

  • 南方日报深圳

  • 钱江晚报

  • 厦门日报

  • 厦门晚报

  • 深圳商报

  • 深圳特区报

  • 羊城晚报

  • 云南日报

  • 重庆商报

  • 海南日报

  • 南宁买房参考

  • 南宁买房推荐官

  • 中国房地产金融

  • 华夏时报

  • 工人日报

  • 成都日报

  • 昆明日报

  • 春城晚报

  • 东莞日报

  • 都市热报

  • 都市时报

  • 今日头条

  • 21世纪经济报道

  • 中国经济时报

  • 中房报

  • 东莞广播电视台

  • 新华社客户端

  • 新华网

  • 新华网客户端

  • 北京青年报

  • 新京报

  • 中新经纬

  • 中国新闻网

  • 网易房产

  • 第一地产网

  • 中国网地产

  • 中华网地产

  • 中国消费者网

  • 中国城市网

  • 华商网

  • 云南网

  • 房讯网

  • 凤凰房产

  • 和讯房产

  • 微博房产

  • li>

    搜狐焦点东莞

  • 搜狐焦点深圳

  • 网易深圳

  • 丁祖昱评楼市

  • 易居中国

  • 易居研究院

  • 易居企业集团

  • 优采平台

  • 厦门地产咨讯

  • 克而瑞房价北京

  • 诸葛找房

  • 攸克地产

  • 一点资讯

  • 野马财经

  • <
  • 房掌柜

  • 地产瞭望

  • 安居客

  • 安家

  • 房讯网

  • 房教

  • 财经新地产

  • 财经网地产

  • 365房产

  • 蓝鲸财经

  • 真叫卢俊

  • 地产人言

  • 地产总裁参考

  • 深圳壹地产

  • 地产大爆炸

  • 深悦会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宜明

当前,对于房地产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的企业持积极的态度,有的企业持消极的态度。实际上,企业都应该静下心来,卧薪尝胆,提高品质,谋求一定的转型发展。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发展概括为从三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更加遵纪守法;二是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三是要提供更好的项目品质。[详情]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执行院长、易居企业集团CEO

丁祖昱

去年行业经历了巨大变革,今年整体榜单变动情况较大。前10强有20%的变动,前50强有26%的变动。同时,企业资产规模整体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增长了10%左右;净资产均值211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虽然放缓,但依然还有增长。2021年虽然房地产行业经历了更多的波折,但是TOP500房企依然是整个行业的标杆,依然是整个行业企业的榜样,也希望这些企业能够继续引领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详情]

  • 杨成长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不管政策松与紧,房企转型是必然

    中国房地产市场不管怎么变,从增量向存量,从数量向质量,从直接房地产消费到房地产联动消费的转变是不可改变的。无论现在政策松与紧,房地产企业的转型都是必然的。详情

  • 许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房地产政策效益传导到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

    房地产行业现在都在保民生,保交楼,所以房地产投资实际跌幅有所收窄。但从土地购置、房屋销售和房企融资等角度看,房地产行业资金循环仍然不畅。房地产行业政策的传导,在大环境下其效益传导到市场到经济还需要时间。详情

  • 周忻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

    重识地产行业,救企业、帮供应链、保交付

    经历这次大震荡之后,整个地产行业的模式需要重新认识、甚至重构。建议不要仅仅盯着救项目,更要救企业;不要光关注金融风险,更要去解决房地产上下游供应链的问题;不要只看着行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保交付。详情

  • 林峰 旭辉集团CEO

    房企要学会适应行业正常变化

    最近大家都觉得房地产行业非常困难,压力非常大,因为这个行业20年来基本上没有碰到过这么多因素叠加在一起。一家企业对行业没有任何扭转的能力,但是要学会适应,因为这就是行业正常的变化。详情

  • 陈梅 上海乐迈石晶科技有限公司亚洲总裁

    不能忽视绿色建材对房地产的赋能

    当前房地产的形势,包括低增长、降红线、新主体、高质量、创多元、践双碳驱使下,行业的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如何赋能房地产,也是不能忽视的,也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加分项。详情

2022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测评榜单

  • TOP100
  • TOP101-200
  • TOP201-300
  • TOP301-400
  • TOP401-500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 年度特征
  • 企业规模
  • 风险管理
  • 盈利能力
  • 成长潜力
  • 运营绩效
  • 产品品质
  • 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
  • 1.销售市场前热后冷 政策鼓励健康发展

      202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政策延续“房住不炒”的基调,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加强预期引导,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2021年政策调整较为高频。据克而瑞统计,地方政策加码约250次,属历史高位。尤其深圳、广州等热点城市对土地供给、房产开发、预售交易各环节进行全面调控。2021年下半年,随着市场转冷,部分市场压力较大城市现政策松绑,多地出台“限跌令”和财税托市政策。
  • 2.综合实力万科第一 行业排名变化较大

      2022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前三位由万科、中海、保利占据,碧桂园、招商蛇口、华润、龙湖、融创、金地、新城分列四至十位。2022年,榜单变动率明显变大。其中,TOP10变动率为20%,TOP50变动率为26%。产品品质优秀,财务成本控制良好的房企排名提升明显。规模巨大,但流动性出现问题的房企则排名下降较多。
  • 3.华东华南优势依旧 中部连续三年攀升

      以TOP500房企总部所在地区域为标准进行划分,其中,华东地区占比38%,华南地区占比21%,中部地区占比15%,同比有所提升;华北地区占比17%,西部地区占比7%,东北地区占比2%,同比有所下降。华东、华南企业数量占比近六成,中部地区占比略有提升,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经济政策环境:国民经济持续恢复 调控政策先紧后稳

  2021年,在国外政治环境动荡、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
  房地产行业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去杠杆、降风险贯穿全年。上半年通过"三道红线"、"两道红线"调控房企债务情况,收紧融资环境。下半年,由于资金链断裂,部分房企出现违约事件。在对房地产信贷政策纠偏后,涉房融资环境有所放松。在一系列政策出台调控下,房地产行业正式进入去杠杆周期。行业经历了"先扬后抑",部分房企在此轮调控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营风险,并对市场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中央监管部门和各地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市场平稳发展。但无论是刺激消费端的鼓励性政策,还是规范市场行为类的措施,均是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落实。

市场运行情况:行业规模基本见顶 地区分化格局加剧

  202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前高后低的转变,全年销售规模再创新高,但增速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794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全年商品房销售金额为181930亿元,同比增长4.8%。
  随着各项调控政策的收紧,房地产市场步入寒冬,全国各项数据指标增速下降,各地区销售情况持续分化,东部和中部地区同比上升,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同比下降。总体来看,东部和中部经济较西部和东北地区发达,人口集聚效应依然明显,西部及东北地区市场需求透支,销售规模上涨难以为继。
  2022年,房企的债务偿还压力十分巨大。目前房企违约潮仍继续爆发,金融机构的白名单也主要针对国企央企以及部分优秀的民企,短期内大部分企业的偿债压力难言改善。

行业发展格局:房企告别白银时代 行业分化继续加剧

  202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告别“白银时代”。政策上,房地产行业延续“房住不炒”的基调,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同时,行业销售规模逐渐见顶,房企内部分化加剧。具体来看,2021年,房企流动性危机集中爆发,房地产行业高周转模式遇到瓶颈。上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三道红线”试点范围扩大、贷款集中度管理全面实施、22城双集中供地首次推出、严防与查处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多地推出学区房新政与二手房指导价政策等;下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快速趋冷,房企去化困难,资金流出现问题。从流动性危机的具体表现看,房企面临商票逾期、债务违约、理财逾期、股权冻结等问题。

企业经营动向:积极挖掘管理红利 努力探索第二曲线

  2021年,房地产行业始终坚持“房住不炒”总基调不变,在“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集中供地”、重点房企限制投销比等政策下,房企扩张受到限制,增速下滑,业务布局有所调整。面对前所未有的行业调控,许多房企通过战略收缩、调整组织架构、降本增效来控制成本、提高现金流。一方面,房企通过出售项目或资产回流资金,以应对不确定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不断有房企通过提前赎回境外债、大股东增持公司股票来提振市场信心。
  社会在不断进步,房地产行业已不再处于仅仅依靠提高市场规模、依赖房价上涨就能实现利润增长的时代了。存量时代,快速赚大钱的机会越来越少,持续、精细化经营渐成主流。在主业方面,需回归产品本身,精耕细作、持续打磨,寻找新的营销路径,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兼顾民生保障。在第二曲线上,有别于以往“多线开花”的投资模式,未来房企需要理性选择赛道,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9月,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并经上海市民政局登记注册,国内首家具有法人实体地位的专业房地产研究机构。汇聚了来自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数十位知名学者和上百位业界精英,形成了一支专业、高效、务实的研究团队。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