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对话    

2015-12-08 13:39:32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人居委专家组组长开彦主持对话

    开  彦:感谢大家非常热情参加我们第71期人居会客厅。大家今天来奔着一个目标过来,到筑福来学习的。

昆明官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蒋鸿兴

    蒋鸿兴:我想问的问题是投资方式,这个老百姓想找到,但是钱从哪儿来。我想问投资的方式和运营,政府有没有政策出钱,投资以后怎么来回报,这里面很多复杂的问题。

筑福集团董事长 董有

    董 有:先说前面投资,咱们国家幅员辽阔,所以说地区差异性非常强。比如我们做这个加梯,在南方地区,在福建、广州地区老百姓自己出钱。在上海政府出40%,补贴,你申报,我给你补贴。在北京,大部分老旧小区是政府出钱。但是有一部分要求老百姓出钱,比如我们的阳台。我们跟老百姓规委、建委,我们共同制定“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办法”。我们现在北京市加梯的政策,从北方到南方基本上增值10%没有问题,所以老百姓要出钱。初步定按上海的方式,补40%。政府定政策,给补贴,由你自由申报,不是政府大包大揽。但是政府的财政还是支持的。

    运营基本上传统的,除增值产品,比如说加梯,还有一个专门的电梯运营公司来运营。

    蒋鸿兴:运营收不了费用,这个电梯建好运营后是否收费的?因为还要消耗电,电费要交,业主交了,但维修呢?

    董 有:一部电梯一年最便宜3500元,最贵的8000元。有两种形式:一种加在物业费里面;还有一种是我们提供的新形式刷卡,你坐了付费,没坐不用付费。我们算了一下,如果老百姓不出钱,公司来投,坐一次花2元,如果政府补贴是1.25元,我们起一个名字叫“立体公交”。年轻人很懒,年轻人踏踏实实都坐电梯,因为我们观察和测试之后,年轻人仅有一部分下楼走走楼梯,基本上一个家里面平均坐到3次以上。老年人虽然很艰苦,但是爱走。说是老龄人需求旺盛,实际上年轻人买单的最多。

元测技术(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吕高奇

    吕高奇:我跟董总交流比较多。问王涌彬副会长一个问题,我们上次在国外,有一个请求,大家这么多都是业内人士,能不能帮助做一点具体的东西。比如说用这个平台,目前缺失的一个国家标准,大家知道装配式的,刚才董总也介绍了装配式。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人居委主任委员 王涌彬

    王涌彬:我理解吕总说的问题其实和董总这个是相关的。先说既有建筑改造,其实咱们筑福这边有一个很好的模式,这个模式我体会的,一个是带有投资+服务,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设计院的业务。它在抗震这方面,加固这方面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有了这种核心竞争力,再加上它的模式,他自己参与投资,也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但是要推广下一步真的可以做到像吕总说的,我们可以探讨既有住区改造的一种标准。这个标准可能是国家级的,也可能是行业级的,行业协会标准。这个标准也可以是一种带有投资模式的,毕竟像中国这么大,不是一、两家公司可以涵盖的。这个事儿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就是把既有改造的这种带有投资和服务性质的模式,把它升级成国家标准,这个我觉得可能意义就会非常大。

    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发挥社团的优势,像童会长、开总,这些都是研究标准的,对标准非常轻车熟路,要是做我觉得非常好。吕总提的标准的事儿,我们下一步可以落实,还可以继续深入。但实际上吕总说的他自己的项目,这是他真正的目的。但这个标准他肯定非常愿意参与,在江苏,尤其在长三角这一代,他们要做也有很多优势。董总在这边京津冀优势会大,正在走出去。吕总那边在江苏,那边早就进入到城市更新新的阶段,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他希望我们能发挥人居委这样一个平台的作用,我们房协,或者我们人居委这边非常乐意做这个事儿,也非常希望能够把我们面临新的发展形势,这样一种情况下新的思路,变成大家非常便利的,大家可以用的台子。而且在这个台子上大家可以继续创新,城市更新毕竟我们现在城市都已经变化了,我们现在谈的城市已经不是那种一般意义上说的城市了。我们现在的这种新型城镇化应该说也进入到下半场,开始的时候我们以数量,以属于为主的。现在我们需要进入到质量和关注存量的阶段,这个事也是不可逆的。我们出去考察,感受也是我们城市的品质和别人差距比较大,这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新型城镇化进入下半场的阶段,我们可以做好多事儿。

    具体的产品,具体专项的技术,大家还可以再谈,还可以利用人居会客厅。下次我们这样的方式,我就到江苏了,这是第71期,争取第72期到你那儿去。

    蒋鸿兴:你们做的很多改造是公共性的,这个没有回报的。立体车库可能会有回报,但是管线的改造、景观的改造等等这些,投资完了以后怎么来回报。深圳那些地方有钱,老百姓有钱自己付钱,北京、上海是政府出钱,投资真正干施工的钱怎么收回来?以前我们搞小康住宅,叶部长提出了二十年不落后,我们1999年建起来的现在快二十年,现在还是感觉出现一些问题。

    开 彦:像既有建筑改造的事情,既有建造的市场很大,你怎么挣钱,你怎么开始的?

    赵 昭:我觉得筑福不是开发商,它是承建商对不对?你们筑福现在是一个什么位置?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院研究员 王宝刚

    王宝刚:说到这个问题我一起问一下,到目前为止,你们改造的这些老旧小区,有没有你们自己去投资改造的,最后有回报的,有没有这样的?

    董 有:不光钱哪儿找去,还怎么捞。老旧小区改造钱应该先说,应该谁出?房改房,当年政府分给我们手里的房,这属于当年政府给你的产品。这个产品如果没有达到抗震,政府给这批房改房是应该的。但后面的商品房,你自己出钱买的,包括节能,包括抗震是应该的,因为这是你自己选购的产品。这里面可经营部分是加固太阳能,这个我投的。我们也研究了发达国家,我2013年参与了美国旧金山抗震加固,当时是三千栋加固的房子。政府做了三件事,洛杉矶是立法,房子不合格,你们家的房子,你的房子不合格你不能经营。我跟洛杉矶的教授,包括他们的政府管理员你们怎么启动这件事,他们是从立法开始。他们早就有这样的立法,现在在一批批推进。

    我们在前年《抗震减灾法》通过了。去年1月1日北京市开始施行《房屋安全管理办法》,所以政策要求你要这样改。

    王博士您说的怎么挣钱,我们在首钢对面投了一个太阳能系统,这是我们其中一个子产品,企业干吗?哪个能挣钱我干哪个。能挣钱的我投资,也产出的。

    赵总您说我是谁,我不是设计单位,我也不是建筑商,我们筑福现在定位是开发运营上。首先这个机会我得给开发出来,所以我们所有的工作从可研开始。

    赵 昭:一说开发就是开发商,开发商就是盖房子,卖房子的。

    董 有:筑福现在一个新建建筑不涉及,专对于老建筑。我们原来的定位叫开发商,现在我们的定位是开发运营商。这点是基于技术,基于城市更新,包括这个厂房。这个我租来,我把它改造好,我又把它租出去。年回报率15%-20%以上,简单说是二房东。但是二房东挣钱太少,所以我找明星企业,那都是我投资的目标,让他们上市,一旦让我孵化一个企业,那挣的上千万。这个房租一年几百万,挣不了多少钱。

    刚才说起标准,筑福做了很多标准,但是这些标准是什么层次,我们现在说要超越国标、地标、行表、企表。通过标准形成产品,形成产品以后怎么办?跟在座的各位合作。为什么呀?你们都是当地最熟悉的单位,我跟当地又不熟,但是当地这批厂房都需要改。我老远跑昆明去我认识谁,我也不认识他们,但是你认识他们,我把它做成标准化产品,我把我的标准和产品变成商业运营模式,我们俩合作。我为什么变成产品合作,你是我的产品代理商。

    既有建筑改造是基于每一个城市,我们希望在当地的,包括沈总,我们开始合作了,唐山一些重害地区,他们要启动唐山的市场,一旦启动了之后政府该出钱出钱,老百姓获得收益老百姓出钱。这个模式我们已经开始实验了。所以这一点,我们把这个做成产品,真正的想跟各位对接。

    赵 昭:一流企业做标准,企业标准是最高的,董总在抗震加固是中国的第一。我们旧城改造里面最大问题是容积率,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这个地方,是一个创设基地的想法,你拿着这个房子做众筹。

    开 彦:董总说我是搞运营,运营是目前形态转化,它不是开发商,但是它含开发,含很多投资,很多经营,要把它运营起来,变成有效率的事情,超越了开发。这样旧城改造,这些东西能做起来,我是本这个去的。

    赵 昭:筑福第一个是技术开发,它要在中国抗震加固这个方面做第一。

    旧厂区的改造这个也是一个,这个在国外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叫工业开发。但是工业开发第一个要保留工业的状态。第二个,我自己有一个体会,就是坐地铁一号线,首钢搬出去以后,这条线挤的很。

北京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主任建筑师 张涛

    张  涛:我想问问董总,我看咱们PPT里面提到一个口号为了建筑更安全。我不知道董总对这个有没有更新的想法?因为我觉得安全的需求是一个基础,原来是您的核心,是一个富有技术积淀的东西。但是我看大家说的超越了这个方面,我们这些设计师都带了很多创意,和您要做的这种创客已经超越了这种安全的范畴,您可能也会想发展除了安全之外的东西?您的这个口号是不是也可能与时俱进?

    董 有:我们正在思索这件事。我们现在目前跟长春规划院交流过,他们给我们准备了9个厂区。我们北京市亦庄有三个,大兴有两个。我们现在改造这种应用,如果怎么改没有人投资,这是最大的问题。如果不改,对我们城市更新为什么更?刚才您说这点,我们为建筑更安全,这是筑福的使命。我们对待企业文化,文化建设上面,我们的使命为什么建筑更安全,但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国抗震的领航者。所有的地震,从汶川地震以后,每一次地震我们都去了,在这块的核心技术我们已经做起来了。现在我们致力于尼泊尔、智利、包括我们在旧金山。我们为建筑更安全,到全国抗震的领航者,我们现在尊重、担心、创新、价值观。对于一个几百人的企业一定要文化引领管理,如果没有信念都在算钱。您刚才说我们跟实际干的是不是一种悖论,那没关系。全国第一本鉴定报告是我编的,全国的中小学建筑,我们到山东,给他们整个的教委系统培训,给保定、邯郸,给他们培训如何做抗震。

    现在我们做老旧小区,但是老旧小区有一部分不给钱。这个工厂,他们说你这个叫抗震加固吗?原来所有的柱子没有处理,但是我在里面做了124结构,真来了地震我们坐在里面很安全。为建筑更安全,这个房子就更安全。我们有房屋安全管理系统,监测、检测、鉴定。我们这儿通过经济的办法,而不全是技术的办法,让建筑更安全。没有经济,没有人投入很难。

    北京市抗震加固改造第一栋楼是我们在门头沟做的。

北京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从军

    丛 军:我想说的这个问题跟这个相关,因为张工说的这个意思,咱们为建筑更安全,张工说的意思,现在筑福做的已经不止是为建筑更安全了。我想提的问题也是这样,我们看到今天来了收获挺大的,也看到筑福的实力,包括北京市这么多点你们都参与了。以你们的技术,你们的技术赢得了这些项目。但是同时你们能介入到老旧社区改造当中,真正在都市更新的里头起作用,那接下来不止是技术的东西了,因为技术没有问题,如果都市更新只是我们把这个老的东西、旧的东西让它更安全,更好,那只是它性能的更新。中日韩这次很遗憾没有跟你们同行,但我们到中日韩看它们的时候,看到它的城市的面貌,通过改造本身带来新的都市的生活,包括城市面貌的一种更新。咱们展览路那个楼,我是因为天天从那儿走,特别看到了那个,当时感觉那儿不错。因为这两年,北京市做老的居民楼应该是这一批都在做,当时能做成这样,当时有这种感觉,这是哪一家做的,确实做的不错。但是这里面也会带来,因为这里面也有政府投资,有一定的造价的要求或者是什么,那就是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去保证这个建筑,或者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比别人做的好。想问问问你们怎么做的,在技术之外?

    董 有:我先回到立体,有两个区域的立体都是我们做的,所以有时候大家骂我们也是对的。延庆、门头沟,我们从刷色、保温、抗震改造,我们都做了。一个城市我们给它定色调的时候,当我们做这个的时候筑福的能力有点不足的,我们经常在这儿开专家论证会,形成一个专家组。因为定一个城市不是筑福能定的,由专家团队来定。这个不是我们全能定的,因为老百姓、政府,这个色彩,所以我们有时候想搞的更艺术化不太可能,因为我们重点解决它的功能问题。我们所有做的作品,包括我这个厂房,来过几个大师说你们这儿就是技术化的,没有艺术化。

    丛 军:所以这是接下来我要说的,做成这样的确是好很多了。但是我想说,现在大家都在关注既有建筑改造,房地产泡沫在冷却的状态下,筑福有这么好的切入机会,甚至能影响这些既有的社区,从而影响我们城市的面貌。我觉得在这方面筑福可以做的更好。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不太了解内部设计管理流程,这件事不是你们自己的设计师和工程师的配合,这件事可以和更多的建筑师或者这样的设计师去链接,这是现在可以具备条件。为什么现在具备?因为现在整个市场的环境让很多设计师可以有空间,有时间关注这样的事儿。这是我想说的可能性。

    第二个,到这儿来看,咱们这个厂房,包括这个空间的乐趣非常棒,我们去感受也是这样。确实像您说的,我们感受它更多技术层面的东西做的很棒,包括材料的运用,性价比是很高的。包括刚才说国外做综地利用,它吸引创意企业的进入。创意的氛围可以更好,这个怎么结合起来,这个的确是能够做的非常到位。

    董 有:我给您报告一下,目前这两年跟我们合作的默臣,北京朝阳的体育场。最近维思平,在前门有12万的建筑改造。中旭也有一个项目,清华大学的也找到筑福,我们在结构方面非常见长之后,很多建筑单位纷纷找我们成为战略伙伴,而且现在有项目落地了。筑福是结构性的平台,技术型的平台,我们希望更有创意的单位合作,这点没问题。我们这屋人的地方大部分是技术性的思维,缺乏艺术性。

    开 彦:你们现在有没有竞争对手?

    董 有:我们有竞争对手,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现在在中国各地的建科院,有鉴定、有设计,有工程,但是没有投资和运营。所以我们在各地,在北京是中国建科院、上海建科院、福建建科院,只要我们的业务一来,碰到的都是建科院。后来他们为什么不跟我们死拼呢,我们是要市场,要收益,他们是要学术,要职称。后来我觉得我们在这个领域活的还挺舒服,传统的设计院跟我们竞争不好竞争,传统的检测单位也不好竞争,施工单位也不好竞争。现在中旭那个项目不知道后面的运营方向也停了。到长春有9个,我们提出这种创意办公基地。我们这里是一个挺好玩儿的地方,很多活动,包括将来那边的冰雪世界,将来要改造30万平方米的冰雪世界,如果真正改成在北京,在世界也是一个特点。所以从策划开始,当然运营要算装,调过来才可能技术支持。

    沈 锋:房子都是相似的,建筑年代也相同,所以会存在一种投资规模,从政策也好,从技术也好,它的既改的空间是很大的。政府把这个事儿想通了,规模性的社会效益出现了。我们现在在做相应的工作,比如说像智慧城市,类似于一些老旧图纸,我们把图纸资料找全,这已经不容易。所以从董总这儿说,他可以提供很多服务。我们是一家民营设计院,我们企业走着走着也发现设计市场不好干。过去批量化做设计,如果唐山来说既改存在一个特点,这个事儿是量大。

    比如说投资太阳能这个周期也长,回报也是长时间性的。可能形成下,多方资金筹措是一个方向,另外找到真正的投资主体。现在比如说做工厂,做石景山企业工厂改造。今天来我还是抱着学习的,我们想从中取取经。老旧小区配套的空间储备比较大,标准还相对统一,改造完之后提升是个机会。我用我的优势,他用他的优势,我们是这样一个逻辑。他用一句话,市场太大了,我们可以合作。在座的各位各自的特色,我们可以合作。

    有一些公共建筑,类似于涉及到技术的,帮我们来运作一下,检测一下。搞建筑是可以做的,如果是搞技术不太熟悉。这都是慢慢合作,点对面一点点来。

    黄 策:我们也在研究旧城改造方面的问题,我想问一下董总,关于既有建筑关于加装电梯,是居民自发找你们,还是有一个什么样的政策?还有一个,在设计和建筑的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困难的问题?

    董 有:最初我们做的福建省委办公厅家属楼的加电梯,那个是政府全出钱。我们设计完了,设计了21部,装了18部混凝土,1部钢结构的。现在这些年我们装了几十部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技术问题已经过关了,目前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政府,消防怎么办,规划碍着我是儿怎么办?在厦门和福建地区已经形成绿色通道了。但是在北京和上海,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你报批了吗?装电梯按一个建筑来运用这个事儿来做,我们这两年也在调整一下,把它标准化。加电梯没标准,我们跟厂家出了标准。现在各地政府太慢,我们反过来最近找了一招,我们B2C对老百姓,老百姓找政府就行了。我们发现人民的力量还是最大。

    开 彦:你们怎么找到老百姓?

    董 有:我们找到住在楼最上面的那些居民,上下楼太费劲,他们希望加电梯。老百姓之间互相工作能力还是挺强的。每周接到十几个要求加电梯的电话,全国各地都找我们。这事儿还不再我们力推范围之内。一个电梯60万,所以上海引爆之后,我们在2016年准备在福建地区加100部以上,2017年在上海地区100部以上,2018年在北京100部以上。我们现在认为是个尝鲜的过程,问题我们遇到了百分之八、九十。我们今年跟北京市建委,北京市老龄委,北京市民政局,在2016年每个区县会有一栋楼4部电梯装上。到2018年我们认为北京市装到100部以上,艰巨的事儿是慢慢做的。

    王宝刚:董总把电梯建筑产业给做活了。

    陈思诺:比如说危房的电梯,比如说我负责贵州的遵义地区,它那儿倒塌了,我马上可以跟政府做接洽。但是像天津做管道的更换,像天津这种地区我们从市场介入的话,一般是怎样?

    董 有:先说电梯这件事,我们为最终用户服务,所以我们起一个词叫“挟天子以令诸候”,中国的老百姓最厉害。我们真正的渠道广场舞,我们曾经说赞助广场舞播放器。关于城市危房的改造,每个城市的房管系统都是一个数据,每个城市ABCD级别的房子,D级是危房,包括天津,包括北京都有危房,北京市建委、房管局帐本上几百栋的危房。原来政府是一年一检,也挺费钱,也挺费劲。现在我们推动城市危房的安全系统,你先拿到你本本你有多少栋危房,根据这个危房我们给你做一个房屋检测管理平台,我们在这个楼上装上传感器,跟我们的电脑连接。所以说,一倒楼领导就免职,领导特别心惊胆战,我们说给你装上传感器,这些楼要倒我提前告诉你。老百姓踏实了,有一个仪器帮他看着,政府得买单,政府它想免责,它得出钱。出钱我们告诉它,传感器5万块钱一栋,管理这个数据一年一万。我还有城市的巡查系统,我真正让领导踏踏实实回家睡觉,绝对不会因为危房的事情给你免职。我们国家的危房你事先不预防是你的责任,你知道了,告诉大家了,最后倒了告诉大家没有你责任。  

    美国有一个全美的医院都有传感器,它的抗震性能足够强,那是它的。对于我们来说,危房我可以帮他解决,如果我帮他解决他就得花钱买单,我就有利润。

    陈思诺:我站在一个消费者的立场上,如果到了危房的,装上去以后老百姓也很担心。

    董 有:以前我们不体检,怕体检这个概念是一样的,万一体检出病怎么办?不是因为体检你有病,而是你真正有病。这个系统我们新三板上市公司,做这个传感器。未来什么叫物联网,真正的物能反映数据,能说话。

    董昆宏:既有建筑的改造,因为我们一直接触的也有不少就是旧厂房,旧仓库的改造,经常说我们现在最关注的老旧既有小区的改造。现在厂房我们不去讨论,厂房是抢手货,就是说老旧既有小区一个是回报,一个是利润的问题。

    董 有:第一种政府功能不足,政府花钱,我要挣设计费,政府房改房应该政府出钱,我们就挣钱了。第二个你是商品房,应该你出钱,你委托我们做鉴定,做设计,我也挣钱。第三种,我觉得装电梯,刷卡,我运营挣钱。第三种我有产出的,我投入我挣钱。如果我没有产出的,我前面搞服务挣钱,服务挣钱都是我们的长项。

    董 有:整个上海地区现在开始写标准,立规矩,说可以6+1。为什么没有推动呢,如果6+1,那个层的面积,那个房产在上海市一般的地方两万块钱一平方米,好一点四、五万平方米,核心地区八万一平方米。这个收入超越了加梯的面积。2007年在钓鱼台国宾馆,我们开了两次全国加层研讨会,刚才您说加层这件事,跟我们城市的容积率,更多的是跟《物权法》一下子冲击了。所以现在上海为什么动不了,它比加梯更难。我们在福建,莆田干成了一栋,就是6层加到20层,那个已经干完了。原来一栋住宅楼小框架的,上面又加了14层,现在居民都搬上去了。我们在全国陆续干成了也有十几栋加层了,但基本上都在工建居多,政府这儿有硬槛过不去。现在在上海卡在土地出让金上,所以您刚才说,我们跟成都市市长给了一个新的命题,他说给我们6+1,成都开始试点加梯,现在马上推成都的加梯。我们现在开始在那儿有一个课题组、项目组在开始研究和推广,但这件事我们已经进行了,但很难。北京市推动老旧小区,所有的规划要批一个都批不了。图纸要审查,审什么,审抗震规范,政策有时候不放宽,什么事儿都干不了。

    开 彦:请童会长说两句。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副会长 童悦仲

    童悦仲:我说两句,请王总做总结。今天我来以后,我感觉今天的会组织的非常好,出乎我的意料。

    我觉得董总将来它的任务源源不断,它为了让建筑更安全,我们国家过去很穷,为了少花钱多办事,所以我们的标准从前苏联移植过来的。我们几次改革已经把它都降了,文化大革命还搞了一次规范,然后降了5%。

    抗震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大的工程都没有做抗震设防,为什么没有呢?刚刚建国,当时说中国得地震,什么时候发生地震不知道,咱们这么穷,所以没有做抗震设防。现在每一次地震之后都做一次抗震修复。像筑福这个工作很有意义,也是今后我们拉动经济的一个增长点。今后新建会逐渐减少,尽管今年以来销售量增加了,但是房地产公司的投资和购买土地是一路下降。投资是2%,这是10月底的数,开发商觉得现在的市场,在新建感觉是有些问题。但是旧的房子的加固,今天我不但看了你们,看你们租给他们年轻人在这儿创新,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国家在号召,也是解决一些就业问题。另外,我们要变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所以你这个事儿也是个创新。

    今天,作为我来说认识这个公司,另外听到他们的介绍,我昨天看了一个非常著名公司的项目,我看了问题很大,然后晚上就睡不着觉。

    这次会有昆明来的,唐山来的,苏州来的,还有天津来的,说明大家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我发现董总的口才不错,而且毫无保留把他赚钱的方式告诉大家。开总的主持也很好,谢谢大家!王会长补充。

    主持人:我们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请王会长做总结。

    王涌彬:三句话:第一,一小段顺口溜总结一下今天这个,八句话:城市已经变化了,社区需要改善了,设计无法应对了,筑福模式出名了。这是第一段;第二段:投资服务创新了,建筑更加安全了,人居环境改善了,全面小康实现了。因为筑福的模式确是不错,值得我们很好的去推广。也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确实是非常有益的,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很重要的价值所在。

    下面我还想跟大家探讨一个我个人的一个观点,我认为是相对比较新的观点。我们社区是需要改善,城市是需要更新,但是我们城市更新从来没有停过,我们一直都在更新。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把这个模式还弄到社区里面,可能有问题。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我们需要把这种产业更新,以及基于社区产业新的构建要融到城市更新里面去。

    我们现在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适老的功能,应对老龄化的功能要和社区改造结合起来。新的基于社区的,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服务体系要结合进来。我们现在的这种社区普遍存在的停车的问题,环保和节能体系的问题,绿化和美化的问题我们都需要统筹放到城市更新和社区改造里面来。我们不能今天做了这个,明天又重新来一遍,这个拉链不能放到社区里面来。我们需要做的是“社区再规划”我们原来的社区做的很好,尤其这些年,伴随着房地产快速发展,我们的社区已经规划的水平已经很有进步,比前些年好多了。但是我们面对这些老旧社区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种“再规划”的思想在里面。这种想法不是有多新,但是这种提法是现在非常需要的。甚至我们需要克服一些像《规划法》、《物权法》,有一定的突破,把社区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

    我把这个当做一个新的观念提出来,也供大家拍砖,也供大家去思考。尤其我希望媒体朋友们,也把这些事儿拿出去,我们现在社区是不是需要有一种“再规划”的思想。这是我的观点,这个观点不是没有基础。我在2013年参加了一次中日韩关于注册建筑师的论坛,当时他们请我去做一个关于社区建筑师的一个报告。其实我对这个社区建筑师当时研究的不多,但是通过那次会,我发现日韩这两个国家非常注重社区建筑师,尤其是我们面对新农村的改造,大部分根本没有研究就把房子给拆了,历史文化、乡愁根本就想不起来了,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有社区建筑师、社区规划师的思路。其实现在我们国内跃跃欲试的苗头非常清晰,我觉得我们作为协会,我们有责任,要引领这些方向的发展。下一步我们还会在社区“再规划”在城市更新方面要做出文章。

    第三句话,这句话苗会长在开始的时候已经提出了,我们明年的中日韩论坛在西安开,主题为“生态文明与城市再生”,这是三个国家一起决定的题目,我想生态文明是我强烈要求要加上。因为我们现在进入到这个阶段,一切的一切,包括发展经济,城市更新,都应该在生态文明的大的框架下面去发展。如果没有大的目标我们还会失去很多,以后不仅仅是乡愁的问题,问题就更多了,就像雾霾,现在还算是局部地区,尽管百分之多少都是了,但还是局部,我担心以后这个范围还会大。所以我们下一步要探讨的问题还会多,今天这个话题,今天这个题目我们还会继续延伸,不会说说今天开这一次就结束了,还会有。包括我们吕高奇吕总,强烈要求我去那边。我就建议你用这样的方式,在江苏搞一期会客厅。如果有条件,我也希望蒋总,到昆明去开一次。这是我们作为社团组织,我们的一种价值所在。你可以选你的题目,有助于帮你企业发展的,我们可以按这个模式做。我们唐山这边,天津等等,都可以探讨。顺便说我也是唐山人。

    希望大家像上一次一样,能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在国际上去做交流。至少凭教授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坛,比一级刊物还高。  

    主持人:非常谢谢大家!今天的活动也即将结束,刚才王会长给大家分享了很多信息。接下来我们希望我们的第72期会客厅走进江苏,第73期会客厅走进昆明,第74走进唐山,走进天津等等。希望把我们面临的困扰,大家一起通过分享交流,碰撞出思想火花。我还有几个事情,我想今天这个会议我们主要达到的目的,今天的媒体,这次的活动我们是定向邀请了6家媒体,以往我们会邀请的更多,因为今天的会议规模,我们是做了限制。我希望这些媒体,今天来的都是行业的主流媒体主编级的领导,因为筑福在行业里面做了行业创新,标准的研究,他做了很多工作,他很低调,没有宣传出去,所以我们希望今天的这些媒体大力去传播这种用经济、适用的手段去解决老旧小区,既有社区,居民人居环境品质的做法,这个是值得弘扬的。

    董总城市运营商的定位非常好,因为人居环境委员会在跟城市各地做城市共建,市场需求非常大,但是苦于资金、市场各方面,利益的协调,没有办法落地,所以董总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落地模式。我们今天来的这些企业也都是在我们的行业当中在各个链条上从事某一链条服务的企业家,所以在城市运营商的定位当中,我们希望跟董总,跟人居环境委员会注入到战略合作伙伴当中去,为城市政府也好,为居民也好,能够提供人居委所倡导的“人人享有美好人居环境”达到这样的境界。这个本身是我们人居委绿色住区标准所倡导的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很好的做法。我做了相当于这样一个小结,最后还有一个环节是合影。非常感谢董总!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