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12:47:23来源:央行网站
作 者: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阮健弘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刘 西
摘 要: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去杠杆取得较好成效,2017年至2019年间杠杆率共上涨7.3个百分点,远低于此前涨幅。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较快。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宏观杠杆率企稳提供了基础保障,2020年四季度、2021年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连续净下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提升,杠杆结构持续改善。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经济增长稳定,债务总量与经济增长相匹配,预计今年宏观杠杆率将保持基本稳定。
关键词:宏观杠杆率、经济增长、稳杠杆
一、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净下降2.6个百分点,在有效支持防疫背景下,实现债务基本稳定
初步测算,2021年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6.8%,比上年末低2.6个百分点。分部门看,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0.3%,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4.5%,比上年末低1.3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为72.1%,比上年末低0.4个百分点。各部门杠杆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7年以来,我国稳步推进去杠杆取得较好成效。2017年,我国扭转了此前几年杠杆率快速上涨势头,并在2018年成功降低杠杆率3个百分点,2017年至2019年间共上涨7.3个百分点,远低于此前涨幅。
2020年,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适时调整,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有力抵御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虽然,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23.5个百分点,但是我国经济增长韧性更强,实体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这又为继续推动稳杠杆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020年二季度起,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幅度逐季收窄,2020年前三季度杠杆率增幅分别为14、7.2、3.9个百分点,2020年四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杠杆率分别下降1.6、2.6个百分点,降幅不断扩大表明我国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得当,在稳住经济的同时,也保持了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并取得进一步成效。
疫情期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幅度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疫情发生以后,各国普遍采取积极的刺激政策应对经济衰退,带动宏观杠杆率较快上升。2020年三季度,BIS统计的全部报告国(43个经济体)杠杆率为251.9%,比2019年末高26.6个百分点。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杠杆率增幅较低。2020年三季度,我国杠杆率比2019年末高25.1个百分点,而发达经济体、美国、日本、欧元区杠杆率分别比2019年末高33.1、36.8、36.3、28.1个百分点,增幅明显高于我国。2020年三季度,新兴市场国家杠杆率比2019年末高21.8个百分点,我国杠杆率增幅略高于新兴市场国家,随着2020年四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的净下降,我国杠杆率增幅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差距将缩小。
二、疫情防控得力,实体经济有效恢复为宏观杠杆率企稳提供基础保障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是宏观杠杆率企稳的关键。
一是科学防控疫情,经济增长恢复是宏观杠杆率企稳的重要因素。疫情导致名义GDP增速放缓引起2020年宏观杠杆率上升,经济稳定恢复推动今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人民银行调统司测算,2020年宏观杠杆率比2019年上升23.5个百分点,增幅比上年扩大16.7个百分点。其中,名义GDP增速放缓影响杠杆率多增9.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8.4%。2021年一季度,GDP稳定恢复,同比增长18.3%,推动宏观杠杆率比上年末下降2.6个百分点,降幅比上年同期缩小16.5个百分点(上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上升约14个百分点),名义GDP增速上升影响杠杆率多降1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90.8%。
二是疫情期间宏观调控政策精准发力,有效支持经济企稳。疫情发生后,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人民银行提高政策“直达性”,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2020年,政府债券净融资8.32万亿元,比2019年多3.6万亿元。这些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支持了经济的企稳,2020年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速稳步上升,2020年二季度至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为3.2%、4.9%、6.5%。
三是今年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得到保持,宏观杠杆率企稳不是因为信贷收缩。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商业银行继续加强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达10.24万亿元,虽然少于上年同期,但仍达到季度增量的次高水平。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预算安排的新增政府债务为7.22万亿元,剔除抗疫特别国债影响外,基本保持平稳;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得到保持,推动了一季度经济稳中向好,使宏观杠杆率逐步企稳。
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提升,杠杆结构持续改善
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提高,新增相对较少的债务资金,支持经济快速企稳。2021年一季度末总债务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比2009-2019年总债务增速平均值低约5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增速稳步回升,而债务规模增速平稳下降,这表明宏观调控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更加通畅,债务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即新增较少的债务资金,支持经济较快恢复至合理区间。这主要得益于:货币政策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分层次、有梯度实施金融支持政策,金融风险攻坚战遏制金融脱实向虚、盲目扩张,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服务增效提质,这些措施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同时,宏观杠杆率的结构也在持续改善:
(一)企业部门融资不断规范,杠杆率相对平稳。
近年来企业部门存量风险得到有序释放。企业部门杠杆率是我国宏观杠杆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比基本保持在60%左右。从国际比较看,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2017-2019年,随着我国稳杠杆政策的有序推进,企业部门杠杆率连续三年下降,合计下降7.6个百分点,有助于有序释放潜在风险,也为企业部门新增债务留下了一定空间。
2020年企业部门杠杆率增长较快,是宏观调控政策稳企业、保就业的重要体现。2020年末,企业部门杠杆率较上年末上升9.1个百分点,对宏观杠杆率整体增幅(23.5个百分点)的贡献率为38.5%,是推升宏观杠杆率最主要的因素。企业部门杠杆率回升,一方面与经济增速放缓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疫情以来宏观调控政策提高“直达性”,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有关。
当前企业部门新增债务风险得到有效监控。2021年一季度,企业部门债务增长7.7%,比上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分债务工具看,新增企业部门债务主要集中于贷款和债券。其中,2020年以来,企业贷款和债券与GDP之比共上升12.6个百分点,对企业部门杠杆率增幅的贡献超过100%。此外,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企业部门的表外债务继续压降。2020年以来,企业表外债务(如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与GDP之比共下降3.9个百分点。
(二)政府部门杠杆率增长较快,有力对冲疫情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国不断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有序释放政府部门债务风险。2015-2017年,政府部门经历了去杠杆,合计杠杆率下降2.8个百分点;2018-2019年,在稳杠杆政策指导下,政府部门杠杆率保持相对稳定,合计上升2.6个百分点。
2020年末,政府部门杠杆率较2019年末上升7.1个百分点,增幅较上年扩大4.8个百分点,比2008-2019年的年均增幅高6.4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增长较快,除疫情导致的经济放缓外,主要是因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2020年宏观调控政策精准发力,有力有效、及时合理,稳住了经济和就业基本盘。
2021年一季度,政府部门杠杆率下降1.3个百分点,与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有一定关系,按2021年财政预算安排,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三)住户部门杠杆率对宏观杠杆率增长的推动作用弱化。
近年来,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持续上升。2008-2019年,住户部门杠杆率由18.2%上升到65.1%,年均增长4.3个百分点,且历年增幅波动不大,增长一直较为平稳。
2020年末,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比2019年末高7.4个百分点,对宏观杠杆率整体增幅的贡献率为31.3%,较上年大幅下降36.2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对宏观杠杆率增长的推动作用在弱化。
当前住户部门债务过快增长得到一定遏制。从债务增速看,2018年以来我国住户部门债务增速总体呈放缓态势。在住户部门债务增速放缓的同时,住户部门债务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居民债务增长呈现“一升一降”特征:一是政策支持的个人普惠小微经营贷款增长较快,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疫情发生以来,宏观调控政策突出保市场主体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创新实施直达机制,稳经营、保就业。3月末,个人经营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高11.5个百分点。二是住房类贷款增速放缓。2018年一季度以来,住房类贷款增速总体逐步放缓。3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
未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经济增长稳定,债务总量与经济增长相匹配,预计今年宏观杠杆率将保持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