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八章建筑设备的修订变化

Trophy2012-04-10 00:00:00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新增的条文:

8.1.8 水泵房、冷热源机房、变配电室等公共机电用房应采用低噪声设备,且应采取相应的减振、隔声、吸音、防止电磁干扰等措施。

设在住宅楼内的机电设备用房产生的噪声、振动、电磁干扰,对住户的休息和生活影响很大,也是居民投诉的热点。

8.2.4 住宅应设置热水供应设施或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的条件。生活

热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集中生活热水系统配水点的供水水温不应低于45℃;

2.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应在套内热水表前设循环回水管;

3.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热水表后或户内热水器不循环的热水供水支管,长度不宜超过8m。

住宅设置热水供应设施,以满足居住者洗浴的需要,是提高生活水平的必要措施,也是居住者的普遍要求。配水点水温是指打开用水龙头约15s 内的得到的水温。为避免使用热水时需要放空大量冷水而造成水和能源的浪费,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应在分户热水表前设循环加热系统,无循环的供水支管长度不宜超过8m,这与《小区集中生活热水供应设计规程》的要求一致。

8.2.6 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

为防止卫生间排水管道内的污浊有害气体串至厨房内,对居住者卫生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本条规定当厨房与卫生间相邻布置时,不应共用一根排水立管,而应分别设置各自的立管。为避免排水管道漏水、噪声或结露产生凝结水影响居住者卫生健康,损坏财产,因此排水管道(包括排水立管和横管)均不得穿越卧室空间。

8.2.7 排水立管不应布置在卧室内,且不宜布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当必须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时,应采用低噪声管材。

排水立管的设置位置需避免噪声对卧室的影响,本条要求排水立管不应布置在卧室内,也包含利用卧室空间设置排水立管管井的情况。普通塑料排水管噪声较大,有消声功能的管材指橡胶密封圈柔性接口机制的排水铸铁管、双璧芯层发泡塑料排水管、内螺旋消音塑料排水管等。

8.2.10 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和无水封的地漏与生活排水管道连接时,在排水口以下应设存水弯;存水弯和有水封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50mm。

在工程实践中,尤其是二次装修的住宅工程,经常忽略洗盆等卫生器具存水弯的设置。本条针对此问题强调了存水弯的设置,并针对污水管内臭味外溢的常见现象,强调无论是有水封的地漏,还是管道设置的存水弯,都要保证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

8.2.12 采用中水冲洗便器时,中水管道和预留接口应设明显标识。座便器安装洁身器时,洁身器不应与中水管连接。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非常严峻,缺水城镇的住宅应推广使用中水冲厕。中水的水质要求低于生活饮用水,在中水管道上和预留接口部位应设明显标识,主要是为了防止洁身器用水与中水管误接,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8.2.13 排水通气管的出口,设置在上人屋面、住户露台上时,应高出屋面或露台地面2.00m;当周围4.00m 之内有门窗时,应高出门窗上口0.60m。

在有错层设计的住宅时,顶层住户有可上人的露台或其窗下为下一层的屋面,如这些位置设置排水通气管的出口,可能对住户环境产生影响,实践中有不少为此问题而投诉的实例。本条参考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对排水通气管的有关规定,增加了对顶层用户露台通气管要求,对其出口高度作出了规定。

8.3 采暖

8.3.1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宜设集中采暖系统。夏热冬冷地区住宅采暖方式应根据当地能源情况,经技术经济分析,并综合考虑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等因素确定。

“集中采暖”系指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 由集中热源通过管道向各个建筑物或各户供给热量的采暖方式。夏热冬冷地区冬季湿冷、夏季酷热,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采暖的需求逐年上升。对于居住建筑选择设计集中采暖(空调)系统方式,还是分户采暖(空调)方式,应根据当地能源、环保等因素,通过仔细的技术经济分析来确定因此,没有对该地区设置采暖设施做出硬性规定。

8.3.2 除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严寒和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不应设计直接电热作为室内采暖主体热源。

用高品位的电能直接转换为低品位的热能进行采暖,热效率较低,不符合节能原则。本条引自《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直接电热采暖,与采用以电为动力的热泵采暖,以及利用电网低谷时段的电能蓄热、在电网高峰或平峰时段采暖有较大区别。

严格限制应用直接电热进行集中采暖的方式,并不限制居住者在户内自行配置电热采暖设备,也不限制卫生间等设置“浴霸”等非主体的临时电采暖设施。

8.3.3 住宅采暖系统应采用不高于95℃的热水作为热媒,并应有可靠的水质保证措施。热水温度和系统压力应根据管材、室内散热设备等因素确定。

采用散热器或地板辐射采暖 以不高于 ℃的热水作为采暖热媒 从节能、温度均匀、卫生和安全等方面, 均比直接采用高温热水和蒸汽合理。

住宅设置热计量表和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后,对水质的要求提高。除热源系统的水质处理外,对于住宅室内采暖系统的水质保证措施,主要是指建筑物采暖入口和分户系统入口设置过滤设备、采用塑料管材时对管材的阻气要求等。金属管材、热塑性塑料管、铝塑复合管等,其可承受的长期工作温度和允许工作压力均不相同,不同类型的散热器能够承受的压力也不同。采用低温辐射地板采暖时,从卫生、塑料管材寿命和管壁厚度等方面考虑,要求的水温要低于散热器采暖系统。因此,采暖系统的热水温度和系统压力应根据各种因素综合确定。

8.3.4 住宅集中采暖的设计,应进行每一个房间的热负荷计算。

避免采用估算数值作为集中采暖系统施工图的依据,导致房间的冷热不均、建设费用和能源的浪费。负荷计算结果还可为管道水力平衡计算提供依据。

8.3.5 住宅集中采暖的设计应进行室内采暖系统的水力平衡计算,通过调整环路布置和管径,使并联管路(不包括共同段)的阻力相对差额不大于15%;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8.3.9 室内采用散热器采暖时,室内采暖系统的制式宜采用双管式;如采用单管式,应在每组散热器的进出水支管之间设置跨越管。

8.3.10 设计地面辐射采暖系统时,宜按主要房间划分采暖环路。

按主要房间划分地面辐射采暖的环路,目的是能够对主要房间进行分室调节和温控。当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采暖时,采暖环路则是指发热电缆回路。

8.3.11 应采用体型紧凑、便于清扫、使用寿命不低于钢管的散热器,并宜明装,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

采用体型紧凑的散热器,是为了少占用住宅户内的使用空间。部分钢制散热器腐蚀穿孔, 在住宅中采用后造成漏水的问题, 本条强调了采用散热器耐腐蚀的使用寿命,应不低于钢管。

8.3.12 设计采用户式燃气采暖热水炉作为采暖热源时,其热效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节能等级的规定值。

本条参照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8.4 燃气

8.4.1 住宅管道燃气的供气压力不应高于0.2MPa。住宅内各类用气设备应使用低压燃气,其入口压力应在0.75~1.5 倍燃具额定范围内。

引自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8.4.2 户内燃气立管应设置在有自然通风的厨房或与厨房相连的阳台内,且宜明装设置,不得设在通风排气竖井内。

住宅立管明装设置是指不宜设在不便于检查的水管管井等密闭空间内,更不允许设在通风排气道内。如必须设置在水管管井内,需设燃气浓度监测报警设施等,参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8.6.2 室内空调设备的冷凝水应能够有组织地排放。

室内空调设备的冷凝水可以采用专用排水管或就近间接排入附近污水或雨水地面排水口(地漏),有组织地排放,以免无组织排放的凝水影响室外环境。

8.6.4 住宅计算夏季冷负荷和选用空调设备时,室内设计参数宜如下取值:

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26℃;

2. 无集中新风供应系统的住宅新风换气为:1 次/h。

本数据来源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8.6.5 空调系统应设置分室或分户温度控制设施。

一般集中空调系统的风机盘管可以方便地设置室温控制设施,分体式空调器(包括多联机)的室内机也均具有能够实现分室温控的功能。风管机需调节各房间风量才能实现分室温控,有一定难度。可将温度传感器设在有代表性房间或监测回风的平均温度,粗略地进行户内温度的整体控制。

8.7.2 住宅供电系统的设计, 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6. 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应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或剩余电流动作报警。

8.7.3 每套住宅应设置户配电箱,其电源总开关装置应采用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

为保证安全和便于管理,本条对每套住宅的电源总断路器提出了相应要求。

8.7.4 住宅套内安装在1.80m 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为了避免儿童玩弄插座发生触电危险,本条要求安装高度在1.8m 及以下的插座采用安全型插座。

8.7.7 每套住宅应设有线电视系统、电话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宜设置家居配线箱(原规范条文:布线箱)。有线电视、电话、信息网络等线路宜集中布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 信息网络系统的线路宜预埋到住宅套内。每套住宅的进户线不应少于1根,起居室、卧室或兼起居室的卧室应装设信息网络插座。

住宅的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单独设置,也可利用有线电视系统或电话系统来实现。三网融合是今后的发展方向,IPTV、ADSL 等技术可利用有线电视系统和电话系统来实现信息通讯,住宅建筑电话通讯系统的设置需与当地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运营方式相结合。

8.7.9 当发生火警时,疏散通道上和出入口处的门禁应能集中解除或能从内部徒手开启出口门。

门禁系统必须满足紧急逃生时人员疏散的要求。当发生火警或需紧急疏散时,住宅楼疏散门的防盗门锁须能集中解除或现场顺疏散方向手动解除,使人员能迅速安全疏散。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联网型门禁系统时,在确认火情后,须在消防控制室集中解除相关部位的门禁。当不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联网型门禁系统时,要求能在火灾时不需使用任何工具就能从内部徒手打开出口门,以便于人员的逃生。

 

上一页12下一页

本文导航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