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模式”有建议称“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托幼”

宏观 2021-07-29 11:29:46 来源:中房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

1

  人民政协报记者 田福良

  中房报记者 田傲云/发自北京

  全国政协再度将“养老”这一民生问题作为关注焦点。

  7月26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专题协商会。

  此次协商会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强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大趋势和老龄化规律,着眼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发挥制度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社会协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应对老龄化之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条件。

  协商会上,近百位全国和地方政协委员参会,40多位委员、专家和基层代表发言,100多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共同商议在我国人口发展面临老龄化与少子化叠加的双重压力下应如何面对,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同时总和生育率已突破警戒线。“一老一小”社会养育问题凸显。

  实际上,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在“十四五”规划中已被明确提出,接下来将是如何推进落地问题。

  “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托幼,已经成为减轻家庭负担、有效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生育率的重要途径,是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问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表示。

  政协委员的五点建议

  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测算,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约占总人口的13%。

  但就目前国内养老服务市场来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在这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也表示,我国人口发展面临老龄化与少子化叠加的双重压力,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持久的,必须及时应对、综合应对、科学应对。

  对此,他们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要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医养结合延伸至社区,积极发展互联网+居家养老,让每位老年人都能老有所依。

  第二,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制定“十四五”老龄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具有福利性质的为老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第三,要实施老有所为促进计划,探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科学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鼓励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退而不休,挖掘老年人口红利。

  第四,要认真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配套措施,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等新风尚,改变生育意愿下降趋势。

  第五,要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老龄社会观,弘扬养老孝老传统美德,推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在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方面,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为了更清晰地摸清全国社区“一老一小”人群对于优养驿站建设和服务方面需求,今年4月,中国房地产报社、人民政协报社及有关中央媒体联合发起了“中国优养驿站建设及服务需求的全国样本调查”,在全国12个省(市)29个5000人以上社区开展深入调研,并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8%社区居民对建设涵盖“一老一小”优养驿站(日间照料中心)持欢迎和肯定态度。其中在交通范围方面,步行5分钟左右到达小区幼儿园、老年服务站是社区居民最满意的;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左右最佳;社区现有的公有住房、闲置锅炉房、配套用房均可用于改造;在管理机制方面,推动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社区管理机制,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化物业服务。

  凌振国认为,社区养老、托幼建设是完全居住社区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之所急、社会之所需、人民之所盼,势在必行且应该积极推进。此项建设坚持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定位,加强了“一老一小”社区日间照料,优化了养老、托幼服务供给,汲取了一些地方社区开展的“时间银行”互助活动经验。既有共性要求,也有个性差异,如何科学设计、精准实施、高效推进,既让地方政府愿意干,又能使具体执行部门觉得不难干,需要全社会积极支持,群策群力,共同推动,聚焦解决好“一老一小”急难愁盼问题。

  “百城万站”试点工作是一个方法

  实际上,住建部等13部委于2020年8月印发的《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也指出,“到2025年,基本补齐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区同步配建各类设施,城市居住社区环境明显改善”,要求“合理确定居住社区规模,以居民步行5-10分钟到达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等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原则”“合理确定居住社区规模,原则上单个居住社区以0.5万-1.2万人口规模为宜”;与意见同步公布的《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中则明确规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应包括一个幼儿园、一个托儿所和一个老年人服务站。

  目前,我国共有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近16万个,其中5000人以上的约2.4万个。据初步估算,我国城镇需综合改造的老旧小区投资总额高达4万亿元,如改造期为5年,每年可新增投资约8000亿元以上。

  凌振国表示,如何用足用好每年数以千亿元建设投资,推动完善社区养老、托幼设施建设、运行模式,应该作为破解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加以研究推动。

  他认为,围绕5000人以上社区建设优养驿站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开展“百城万站”试点工作(即在100个城市选择10000个符合条件的社区建设优养驿站及类似设施)是一个方法。“改造专项资金可以向此方面倾斜,通过试点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建设标准、搜集有关数据、评估运行效果,为各地加快补齐社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短板提供有益参考。”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2023-10-23 更多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