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08:57:57来源:中房网
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
今天很高兴,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就城市风貌这个话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延续文脉 展示风采 彰显特色——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城市风貌》,我今天的分享讲三个问题。
第一、塑造特色城市风貌是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题中之义。
芬兰的美国建筑学家伊利尔·沙利宁,在著作里面有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这句话在这本书的前沿和结尾的时候两次出现,他很看好这句话。
来看看外国朋友怎么评述我们的文化追求。我说的这位朋友是德国前建筑学会会长叫汉派尔,他说:现在我驾车从北京外围向里面走,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可能是在迈阿密、新加坡、法兰克福,所有的高层建筑都是一样,没有自己特殊的个性,只能从写的字上看出是在中国,这不是一个好的未来。他对自己传统特色的把握,怎么样充满着个性。他说:你们现在正在持续这种风格,一味地相互模仿和抄袭。汉派尔也去过上海,他为中国城市正在一步步失去自己的面孔而感到遗憾。他担心:通过模仿,外来的建筑会逐渐丧失自我,而要重新找回传统的中国特色就十分困难。汉派尔的评价,我们认为是很中肯的,而且也不感到以外和惊讶。因为我们自己在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找问题、找差距,从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高度去发现问题,寻找短板,让我们的城市再规划建设的管理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的城镇化在加快推进,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我们正处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与人民群众对高层次美好生活的需求这样一个矛盾,不但长期存在,而且还会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说:在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人们对硬件条件的提升和优化有了更高的标准,对城市的生态质量、公共服务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城市的文化氛围,对城市的风貌形象、精神气质、美丽度、知名度,也都有了更多的期许和诉求。
当下,群众对城市特色缺失的批评,社会上对千城一面的垢病,业界对城市风貌的关注与自省都能说明这一点。我们知道,中央对城市的文化建设高度重视。2015年底,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建筑摊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
2016年,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就是这次会议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在文件的整体要求里面提出:我们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的发展规律,并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要努力做到城市的特色风貌。另外,这个文件还在9个部分当中的第3部分专门讲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要求:第一,要加强城市设计,要提高城市设计的水平。因为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一个有效的手段。对于单体建筑设计方面必须在形体、色彩、体量、高度等方面,要符合城市设计的要求。防止片面地追求建筑的外观形象。特别还强调了要强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管理,要保护历史文化风貌,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的风貌。这个文件还提到了要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建筑市场的问题,要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进一步明确建筑师的权利和责任,提高建筑师的地位。
今年4月27日,住建部和发改委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这个主要是针对治理摊大、媚外、求怪等建筑乱象,进一步加强城市和建筑的风貌管理提出的一些具体的要求。大体上是三部分:第一,明确风貌管理的重点。风貌管理的重点首先是超大体量的公共建筑;第二,超高层的地标建筑;第三,显眼的,占据的重要地段。这样的一些建筑都是风貌管理的重点。
第二,要完善风貌管理的制度。第一,完善规范和管理制度;第二,严把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关;第三,探索建立城市总建筑师制度。这是在文件里第一次提出要探索设立城市总建筑师的问题。
第三,加强责任落实和宣传引导。这个文件提出,对于风貌管理工作不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领导干部,要开展问责。宣传普及城市及建筑文化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建筑审美。
第二、尊重规律,厘清理念,塑造形神兼备的城市特色风貌。
最近两个部分的通知,实际上是对中央和国务院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在城市风貌这个问题上的一个细化和落实。这个文件的出台有助于中央文件的贯彻落实。
关于尊重规律、理清理念,这个特色风貌到底是什么?我理解,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是综合其特有的山水地景、空间格局、形态面貌、风格气质和精气神韵,体现其形神兼备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魅力。
我们开始讲到了沙利宁的一段话,这段话有两点要关注,一个是看看,看完了可以说出来你的文化追求,一个看看,一个说出来。这个看看是一种视觉体现,是对城市的市容市貌的一种扫描和感知,它捕捉到的是一些图象和场景,这些图象和场景是非自然生成的,而是人的意志使其有鲜明的主观倾向和精神诉求。你为什么会塑造这样一些场景和形象,是有主观意识的。
城市风貌中的物质实体的存在,它是负载着一些人文的信息和精神的寄托。我们可以通过差异化对比和综合性分析,对城市形象特征、文化追求、审美趋向、格调品位、市民素养、管理水平等等,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样就形成了这一个城市印象。你看完了这个城市,会做一个综合的判断,就产品了这个城市的印象,而这个印象是可以说出来的。
城市风貌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物质的存在属于“器”。我们知道跟风貌相近的还有两个概念,就是形象和景观。这里面都有物质存在的内容。像面貌中的“貌”就是城市的面貌,城市就是它的“形”。景观中的“景”就是景物。
另一方面,就是一种精神的生成。风貌中的“风”就是一种风格,一种风景。形象中的“象”就是一种意念、意向,一种理念。景观中的“观”就是一种看法和认识。所以在这两大部分内涵,一部分是物质存在,我们概括为“气”。另一部分,物质存在就是它的外貌,它的场景,这是实的。另一块就是它的意念和印象,精神的生成,我们称之为“道”,它是虚的。所以风貌、形象、景观,我们现在概括为风貌,实际上是两大部分内涵:一部分是物质,一部分是精神。一部分是实的,一部分是虚的;一部分是“器”、一部分是“道”。
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其本质是“发掘城市的文化资源,强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精神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这就是塑造城市风貌的本质。这里面要端正价值取向,大概有几点:第一,要全面认识城市的价值所在,正确解读城市综合实力的内涵,选择新型的城市发展道路。摒弃那种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只追求效率、忽视质量,只注重物质财富积累、漠视人文精神培育的发展模式。
价值导向很重要,它是两方面。现在,一些地方不重视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很多建设行为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无知和轻蔑,做了不少割断历史文脉的蠢事。这句话是习总书记讲的,讲的也是一针见血。
城市的功能和价值不仅仅是为生存和繁衍满足低层次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她的文化存在和创造性价值。
第二,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杜绝大拆大建。大拆大建还没有完全制止,因为我们对一个城市的遗存,只有保持其原真性,才能体现遗存的价值,这些遗存往往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是塑造特色风貌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特色风貌的重要所在。
我们现在去参观一个城市,很重要的就是看它保留下这些遗存。所以它是特色风貌一方面是一个重要的资源,也是重要的风貌所在,这个非常关键。
我们非常痛心的看到,由于价值观念的迷失和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我们行为的失范,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和GDP崇拜的趋势下,我们不少珍贵的历史街区和建筑遗存被拆之、弃之、毁之,令人痛心疾首,但是已经无法挽回了,非常可惜。
与此同时,也是在同样关键的指导下,我们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我们只要速度和总量的攀比,使得规划的权威和约束力遭到了劣势,设计专业的主张得不到尊重,加之权利管理缺位,资本任性不计,使得城市在无序扩张,建筑乱象丛生。那些大而无度,我们现在有的综合体做到了一百多万平方米。是不是太大了,大而无度、高而无限。现在五、六百米觉得不过瘾,还要高。可以随便作怪,“洋而无己颜”,什么意思?老去追求洋的,没有自己的面孔,没有自己的颜面。这样一些建筑堂而皇之、大摇大摆走进我们的城市,树立在重要的城市地段,这种状态给我们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城市高品位建设,建筑高品质营造很不适应和相称的。城市的现代化不能简单地是物质的堆砌和非理性的恣意的张扬。城市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生产地和积聚地,还是人们诗意栖居之地,是人类文明和先进文化的载体和容器。
对城市要从两方面去理解它的价值,要树立正确的导向。在正确导向的指引下,现在更应该强调,能延续城市的文化脉络,保留文化底蕴,这个城市是有历史记忆,有地域风貌,有民主特点和时代精神,这样美丽的城市,这就是我们要建设的所谓的“特色风貌”。第二,审美取向的问题,我们要矫正扭曲的风貌的评价标准。到底是美的还是丑的,要有一个正确的审美取向。
我们要改变以奢华为品位,以派头充气质,以激进、张扬、摆阔之能事去堆金镶银,过渡粉饰追求光鲜亮丽为美丽,有刺激、无美感的状态。怎么样做呢?我们要遵循美学规律,加强城市文化战略研究,确立城市的文化主题,并对城市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评估、提炼,选择最能代表自身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范的文化元素为主体,以此做为塑造特色风貌的依据。
这个塑造特色风貌是依靠风貌资源的,这种资源有老天爷给我们山水的资源,也有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遗存,也有老百姓自己的创造,这一缺一不可少。总的来讲,要遵循美学规则,美是有规律的。
第四,塑造特色风貌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必须提高我们的创新意识、原创能力和创新水平。关键是要创新,千城一面的症结,实际上就是缺乏创新,而你我相似,大家趋同,一味地模仿和跟风是不会出现特色风貌的。创新是在传承基础上的突破,要寻找差异,表现自我,创造特色。
两方面:一方面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关系。要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要有鉴别和选择。传统的踪迹我们只要其精华,而要去其糟粕。我们不是仿古,不是复古,那不叫创新,这样的创新复制的越逼真,越不可能是独特的。所以,我们既反对带着面具扮洋相,也反对或者也不赞成穿着古装去搞穿越。我们要传承的是精髓和理念,通过创新转化,使之与当代文化相协调,与现实生活相适应,呈现出有时代精神的特色风貌。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成果和经验,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中,扩大文化视野、丰富文化内涵、活跃创新思路、提升创新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实现差异化的发展,让特色风貌多元并存,各美其美,从而逐步改善千城一面这样的状态。这是我讲的第二部分,也是价值导向的问题。
第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需要积极的设计引领。
我们现在建设规模很大,建造量很大,但是精品还是比较少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城市总体风貌和意象没有突破,总体的意象雷同,特别是是一些新城意象雷同。搞一个行政中心四平八稳;第二,群体无特色,没有群体形不成记忆场所;第三,单体没有亮点,树不起城市地标。从总体到群体到单体都要突破,怎么办呢?设计的引领非常重要。应该讲,机会非常多,也不能说没有规划和设计,因为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批准程序,问题是规划和设计里面有很多消极的因素,不是积极的因素。所以我提出:积极的设计引领。
特色风貌的塑造,我认为:“成也设计、败也设计”。要改变千城一面,特色缺失的状态,必须要从设计抓起。我们看世界各地的优秀城市,它们形态各异、风貌独特、风情万种,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点,离不开积极的设计。这里面既有规划设计前瞻性总体的管控,又有城市设计的统筹协调,还有建筑师、园林师和艺术家门呕心沥血推出的单体精品佳作。所以,积极的设计引领,我认为这是城市中的人对逐步提升美好需求的一种表达,也是寻求一种归宿,获得尊重、追求秩序、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主张的显现,要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美丽,更加充满人文的情怀,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样一个目标。
设计的引领分四个层次:第一,总体规划设计。总体规划设计主要要确立城市总体意象和总体的风貌特征。总体的规划设计重点是研究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确立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和意象,协调山水格局与总体构架,建立空间秩序,管控城市地景、界面、肌理、尺度、天际线。这几个大的方面一个都不能少,总体要把它打造好。
下面我放一些优秀城市的总体形态。
这是北京,方形的城,横平竖直的街道,非常有特色。
上海完全不一样,非常自由,它是依着黄埔江的形态沿江而建。
这是长春,既有北京的味儿,又有上海的味儿。
这是华盛顿,中间的部分是核心区,国家广场那一带。
这是纽约的曼哈顿。
这是芝加哥,主要在滨湖地区。
这是巴黎,巴黎有明显的环状路和放射性的道路体系。
伦敦也类似,莫斯科也是非常明显的,也是几个环,另外是放射性的道路。
这是巴塞罗那,也基本上是滨水城市。
这是哥本哈根,它像一个手指一样,分几个岔。
这个更明显了是巴西利亚,是一个完全新的城市,它的形状像一个飞机。下面我们还要谈到这个城市。所以总体把握城市的格局和形态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它特色的重要所在。
另外,我们再剖析几个案例,首先是北京。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我们古代国都的形式。北京就按照这样的形式来建设。中间就是皇城,核心紫禁城,南北一条7公里多长的中轴线现在正在申遗。这是它的核心区,紫禁城和前面的天安门广场这一带,整个城市肌理,大量的四合院,这个城市非常有特点。有规划设计,有总体把控,没有乱。这是它的核心区,不多说了,都非常熟悉北京。
另外是巴黎,巴黎1500年左右的历史,它经过两次大的改造。第一次在19世纪中叶,也就是在拿坡仑三世的时候,由这位奥斯曼,当时相当于一个省长,是巴黎所在行政区的省长。他被称为“拆房大师”,他老是大拆大建,对巴黎进行了脱胎换骨第一次的改造。形成了最基础的巴黎的路网结构,一个大十字+环形路。初期的时候不是太清晰,以凯旋门为中心放射性的道路。景观有独特风貌的,当然也有一些很独特的建筑。
我们看它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埃菲尔铁塔,远处是一组高层的,就是它第二次改造出现了副中心。巴黎经过了第一次改造以后,基本上形成了巴黎的近代城市的格局。第二次在20世纪60年代,这次主要改变了单中心变成了多中心,或者说是出现了副中心,副中心就是CBD。另外出现了卫星城,有5个卫星城。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改造就完善了地下排水系统。到现在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令人称道,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的项目,非常有远见。当时是奥斯曼搞的大改造建成的。这里面我放了很多标志性的建筑,一会儿讲建筑的时候不一定重复。巴黎值得我们研究。它有第三次的机遇没有形成,在2009年的时候,二十一世纪初期,萨科齐执政的时候准备搞一个大大的改造,他请了10个顶级的国际设计机构给他咨询,很可惜他不执政了,所以这个计划落空了。
刚才谈到了华盛顿,这是它的核心区,国家广场一带。这是法国人做的规划。华盛顿还是有欧洲城市的一些特征。当然,它也有一些很标志性的建筑,国徽大厦、林肯堂等等,都比较熟悉就不多说了。
下一个要介绍的是纽约,这是去纽约在远处我们拍摄的天际线,它的右手边有一个高槽,就是它的下槽。这是它的中层,这里面右边一组新的高层建筑是它的综合体,刚刚落成的。右边这个建筑是帝国大厦,这都是中层,它的天际线。
这是中层的另一面,联合国总部那一带,它的天际线。这是下层。我们知道9·11,原来的世贸不存在了 ,这是新的世贸一号塔。
这个是曼哈顿的端部,它的景观。所以纽约是非常有特色风貌的城市。
美国的芝加哥高楼林立,在滨湖的天际线非常有特色。
还有一个城市,巴西利亚,它是新建的首都,巴西的首都从里约迁到巴西利亚。整个城市的形状是飞机,飞机的端部就是右边放大的这一块是三权广场,重要的国家机构都在三权广场之上。这是巴西利亚的鸟瞰图,图的最北端就是三权广场。
说到巴西利亚有三个人必须要提及的,我们看右边这个图象是它的总统库比切克,中间这个是它的规划师。总统担任期间巴西利亚建成并且迁都。这是规划师,这是总建筑师。这三个人对新巴西利亚是不得不提的。
这是三权广场中央的雕塑和周围的一些建筑。
这是高等法院、右边这个是外交部、大教堂等等。
要把握好总体形象,这是威尼斯非常有特色。
这是澳大利亚的悉尼。
这是里约,我们看这个地景界面,这是城市特色风貌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城市设计主要是营造城市记忆场所和活力空间。这也是中央文件提到的,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因为记忆场所对塑造特色风貌至关重要。人们对城市产生的意象,是通过对物质空间的感受而形成的,可以借助这些记忆场所来记忆一座城市,并为其场所精神所感召,而加深对城市文化的理解产生共鸣。
这里面有很多关于记忆场所的一些研究,比如说集体记忆形成的问题,城市文化身份的问题,城市认知地图和它的关键要素的问题。美国城市学家林奇提出:关键是五个要素(边界、区域、道路、结点、标志物)。
还有的学者提出,记忆场所不仅包含了大量物质信息,还负载大量非物质信息——历史故事,这也是形成集体记忆的重要元素。一方面,要维护好、利用好原有的记忆场所,让历史街区和重要遗存活化而融入现代社会服务当代人。
同时还要构建新的记忆场所,无论是老城更新改造,还是新城新区开发建设,都要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开辟,营造出体现城市文化主题、形式新颖、格调高雅、凝聚人气的活力区(点),以期成为人们的集体记忆。这些记忆场所,既是城市风貌的特色所在,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还可以通过记忆链条在代际间传递,留下魂牵梦萦的乡愁。
记忆场所很关键,举个例子,意大利一个小镇,非常有特色,尤其是它的城市设计和城市广场。我们先看总体的把握,它的肌理和色彩是有控制的,一看就知道。它的核心区是市政厅广场,这是城市设计的一个典范。这个广场有个高高的塔楼,这个广场叫贝壳广场。所谓广场是城市的客厅,在这儿体现的特别鲜明,人们来的非常多,在这儿可以非常放松的休闲、交流。这个贝壳广场有围合,一共分成了9块,有9个执政官共同来管理这个城堡。人气非常旺,人们在这里非常放松,非常有意思。
我们现在也逐渐重视了城市设计,我举一个中国的例子,上海浦东小陆家嘴的核心区,这是通过国际招标开始遴选的几个方案。这是英国的方案,这是法国的方案,这是日本的方案,这是意大利的方案,这是上海的方案,一共5个方案,都是顶级的设计提供。这5个方案经过整合归纳出了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进一步深化,成为最终的,实施的城市设计的方案,就是这个,这是个工作模型,尽管很粗糙,但是它是一个最终的成果。这是后来完成的总平面和鸟瞰图,标志性的山塔已经出现了,包括对天际线的控制。
这是根据城市设计最后实施的陆家嘴的金融区(CBD),它的风貌很有特色,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另外,就是郑东新区的核心区,就是CBD和金融街,我们看它有两个环形的结构,北面一个,南面一个,中间有一个水体相连,一个如意的形状。这是一个大环,中间是一个大的宾馆,里面还有一些文化建筑。
北面一个小的环主要是金融机构,周围的建筑大体在里面形成了,完全是有控制的,城市设计来搞的。大类的金融机构要入驻金融环,对每一个建筑都进行了精心的推敲和审核。所以,我们也期望第二个环也同样的精彩。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天津的文化中心,右手边中间的这个是大剧院,以它为什么核心,南边也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北边有市民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它是低调,没有奇奇怪怪,但是它是没有品位的。这个从右往左是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这个是市民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搞的比较好。
刚才讲的城市设计第三个方面,单体要把握好,单体包括建筑、园林、市政工程。这是风貌的一些亮点甚至是地标。
对于城市风貌而言,建筑是其物质实体的主体,是构成风貌的主要元素,对风貌品质和特色形成,影响极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中外建筑师在竞争中也开展交流合作,使我国建筑设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建筑案例。中国建筑学会曾经在2009年和2019年,新中国建国60周年、70周年的时候,我们分别评出了300项和100项建筑创作大奖,大体上反映了设计的成果。
实事求是地讲,总体上我们本土建筑师的创意能力和原创水平还有待提高,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创新繁荣创作,另一方面,还要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的乱象。
关于风景园林也是景观里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有环境、生态、社会效益,对特色风貌的形成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举一个例子,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被世界闻名,寸土寸金的曼哈顿有一个3.4平方公里的园林,那就是中央公园。
这是中央公园的鸟瞰图,周围高楼林立,但中间是一块大绿地。
这也是一个鸟瞰图,春天大草坪;夏天绿树成荫;秋天、冬天,四季。大面积的湖面,水面很多。有人说:中央公园不是一个建筑,但是它超过一个伟大的建筑,它这个影响力。所以园林景观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市政工程大多是构筑物,它有别于建筑,它的功能和造型不一样,尺度非常大,高度也比较高。同样是构成特色风貌的重要元素,有的已经成了城市或者国家的标志。比如说旧金山的金门大桥,这个非常有名。布拉格的查理大桥也非常有名。伦敦的伦敦大桥也非常有名。我们浦东的东方明珠,都是建筑构筑物。广州的小蛮腰,都是很成功的一些案例。
这种单体不仅仅是建筑,还包括了市政,非建筑的,这样一些工程。
总的来讲,我们要建立为建立空间秩序、协调城市肌理、控制街道尺度、建立色彩基调,对上述大量的广域的单体设计,应通过城市设计进行管制,可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对普通的背景类单体适度约束,使其成为特色风貌的铺垫和底色。对前述的重要单体的设计,则可适当放宽限制,为设计师留下更多的创意空间,以成就新的亮点和地标。
这个是巴塞罗那非常有名的建筑就是圣家族教堂,周围控制的非常好,唯独这个大教堂可以放开搞。所以底色和主角的关系要把它处理好。
最后,是公共艺术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公共艺术推出城市的LOGO和名片。我这里重点讲的是雕塑,雕塑案例非常强,在塑造特色风貌上发挥独特的作用,我们要把它运用好。
第一,公共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不能泛化,更多不一定更好,没有品位的雕塑垃圾,对特色风貌的塑造只会带有消极的影响,必须坚持精品战略;第二,公共艺术的题材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大量的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装饰性雕塑,重要地段的公共艺术,还要起到价值导向和引领风气的作用,反映民意和心声;第三,艺术的大忌是模仿,公共艺术更不能照抄照搬,我们主张使用原创作品,为城市量身定制,反映城市的文化主题;第四,城市设计中,要为公共艺术留有足够的空间,统筹规划协调,做好环境设计,不要把公共艺术当做插花填空。对于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公共艺术项目,应上升为国家纪念工程,专门组织实施。
最后我放一组幻灯片,这是德国的柏林分裂时候的照片,分裂了藕断丝连分不开的。这样这个雕塑竟被我们的城市克隆过来,这是很不合适的。所以公共艺术千万不能到处去克隆。
这是我们北方的一个城市去克隆前苏联的一些雕塑,做了一个雕塑园。其中有拿着宝剑的,我们看左边是原作,右边是克隆的,非常粗糙。公共艺术一定要讲自己的故事,创造我们自己的公共艺术。
第一公共艺术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是非常好的一件公共艺术,这个不细讲了,大家都非常熟悉。雕塑非常精彩、非常精致、非常有品位。另外,前几年在长沙的橘子洲头,立起了一尊青年毛泽东的塑像,它渴望成为长沙一个标志性的雕塑。
我们在深圳有邓小平阔步向前的雕塑,它实际上也是深圳的城标。
这是广州的一个城标,大家都非常知道叫五羊,一个民间故事。
这是兰州的城标,叫黄河母亲。现在已经成为城标了。
另外是一些公共空间,这是长春的文化广场。这个广场有个主题叫做时空,中间这个高架的是一个太阳鸟,下面有两组雕塑,一个是朝一个是暮。广场的四个入口春夏秋冬,东面是春,南面是夏,西面是秋,北面是冬。
另外,长春还有一个公共艺术,长春雕塑公园。我们可以不客气的讲,这是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雕塑公园。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雕塑家,400多件作品集中在这个公园里面。这是大门主题雕塑,中间三个少女分别象征着“和平、友谊、春天”。周围有五组雕塑意予着五大洲的团结和美好。
刚才这是亚洲、非洲、欧洲、这是大洋洲、这是南美洲。这由我们国家顶级的5位艺术家共同创造完成的。
另外,我再介绍几个美国的,这是国家广场上的,华盛顿纪念碑,像神一样的纪念华盛顿。
这是格兰特总统,这是林肯,这是杰克逊,这是罗斯福,在公园里面,罗斯福公园。
还有纽约的自由女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共艺术和地标,是美国的一个象征。
也包括芝加哥的千禧公园里面的一些雕塑,特别是这一尊,云门公共艺术。
这是忧伤的母亲。
这是现在的圣彼得堡,这是纪念建筑,公共艺术,做的非常震撼。
最后一个案例,公共艺术也在变,变为更多的与群众的互动和参与。这是在高楼林立的中间有这么一个装置,人走在中间可以上去,在楼梯中间大家互动。上去的人非常激动,非常兴奋,所以公共艺术也在变,风貌的创造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我就讲到这儿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