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中国古建与文化传承

2020-07-03 17:27:05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李奇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社长李奇

  各位朋友:大家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城市建设逐渐由粗放型发展阶段进入了关注文化内涵和人居环境品质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让居住在水泥方盒子中的人更加亲近大自然,已成为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与大家一起走进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园林,学习探究我们的先人们是如何追求建筑与大自然的完美统一。

  我国古典园林是具有高度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园林艺术体系,它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在亚洲曾经影响日本等国家的造园技术,而且对西方等国家也有一定影响。

  如果大家去纽约的话,纽约最著名的大都会博物馆在80年代时,从苏州聘请了大量的工匠,把苏州园林中的网师园的一部分复制在博物馆的顶楼上面,连假山、芭蕉全都仿制出来了。应该説古建园林是我们中国最拿得出手的文化遗产。

  古代园林可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等。皇家园林大多位于郊外,规模宏大、占地可达数百亩,如颐和园、北海等等。而且受封建礼仪、纲常伦理的约束,讲究以中轴线为基础,左右对称,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即便是一些官僚士大夫的三进院或四进院也是如此。有西厢房、就有东厢房,有左耳房、就有右耳房。

  而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对称,东边有一个亭子或者一个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因为苏州园林最有名的就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园林,像拙政园、网师园等。苏州当时文风很盛,出了很多读书人,他们中了科举到北方去做官,告老还乡之后,便回到南方老家经营一片园林。“拙政园”的“拙政”表示他们从政很笨。“网师”指用网捕鱼的渔夫,他们要回避红尘,把“风雅、清高、无拘无束”的情怀寄于山水之间,这里没有封建君臣之类的人间秩序,只有他们所爱好的宁静、素雅、幽深、淡泊的意境;第二,苏州的私家园林是建在城市中,占地面积受限,一般一亩至十亩居多,园主们既要享受城市中社交与购物的繁华,又要享受与尘世隔绝的山水之美,所以苏州园林在设计上以精巧、通透、曲径通幽为追求。

  因为苏州园林占地面积较小,所以园内建筑大多开敞通透,善于利用空廊、洞口、空窗、漏窗等,形成隔而不断、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园林空间秩序,追求庭园深深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效果。

  下面,我们来结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开发的中国古建拼插的产品,我们来看一看苏州园林是如何把建筑与自然完美的结合起来的。首先,我们看一看苏州园林的墙。在苏州园林中,建筑物较密集,同时又要在小面积内划分许多空间,因此院墙用的很多,这些大量暴露在园内的墙面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可是经过建筑匠师们的巧妙处理,反而成为清新活泼的造园艺术,成为了江南园林重要特色之一。

  墙的形状一般有云墙、阶梯墙、漏明墙、平墙。墙的色彩以白为主,白墙不仅可以和灰色的瓦顶、栗色的门窗产生色彩对比,而且可以衬托湖石、竹丛和花木。在阳光的照射下,白墙上可以映出树木、湖石深浅不同的阴影,构成各种生动的图案。

  漏窗用于园林不仅可以使平板的墙面产生变化,而且在分隔景区时可使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富于层次。而漏窗本身的图案,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产生富有变化的阴影,也能成为点缀园景的活泼题材。

  窗框的形状一般有方、横长、圆、六角、扇形等不规划的形状。为了便于观景,窗框下框离地面大约在1.3米左右。漏窗的花纹图案灵活多样,图案由几何形、花草植物、动物等图案组成。漏窗一般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苏州园林的漏窗图案变化多端,原则上在同一个园林中,不论其数量多少,不得有雷同的漏窗在本园中出现。

  园林中的门各式各样,除了高大的园林大门之外,园林内部的门更是花样百出,而只开洞门却没有安门扇的洞门更是别具一格,这样的洞门既可以满足人们进出、通风的需求,又可以作为取景的画框,使空间互相穿插渗透,达到增加风景深度和扩大空间的效果。门洞可以是圆形,也可做成海棠、汉瓶、葫芦等形状。

  亭子是园林风景中重要的点缀,通常有两个功能,一个是让人停下来休息、观景、遮风挡雨;二是由于形体优美、造型各异,为园景增色。亭子的位置或在山上、或在水边,“水际安亭”即丰富了池面景观又分隔了水池,使水面显得深远。

  苏州园林中的亭子为了增加通透感,通常是四面无墙开敞的建筑。亭子有半亭和独立亭之分,半亭常和走廊连接,依墙而建,有的门洞设在亭下。亭子的平面有多种形式,除了常见的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外,还有圆形和扇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模型,亭子通常是柱和柱之间不加门窗,是开启的。下面有灰色的砖板,在上面有美人靠座椅,可以坐在这儿有休息、观景。上面有挂落,挂落宽和高有一定的比例,通常对于方亭来讲柱高是面阔的十分之八,而对于六角亭来讲,柱高是面阔的1.5倍。

  亭子及各种建筑的屋顶应该是苏州园林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之一,屋面造型多变,向上呈反曲优美的曲线,轻盈起翘的翼角,既舒展又飘逸。常见的样式有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等形状。歇山顶建筑具有造型优美活泼、姿态表现力强等特点,在苏州园林当中既可用于殿堂楼阁,也可用于亭廊榭舫。是园林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建筑之一。

  歇山顶建筑虽然也是一种四坡形屋面,但其山面不像庑殿屋面那样直接由正脊斜坡而下,而歇山顶的侧坡是经过一个垂直的立面之后再斜坡而下,有歇一下的意思,所以叫歇山顶。

  在苏州园林里面还有两款常用的屋顶。一个叫硬山顶,一个叫悬山顶。所谓硬山顶就是两面前后出檐,左右不出檐。所谓悬山顶就是前后出檐,左后也出檐。左右出的檐可以保护墙体不受雨水的冲刷。

  攒尖顶建筑是指将屋顶积聚成尖顶式的建筑,由一个尖脊顶及其辐射的若干垂脊所组成,六角亭就有六个垂脊。苏州园林屋顶的四角都是向上翘起的,它对优美的造型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高翘的翼角既可以形成优美的造型,又可使亭内或建筑内空气更加流通。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翼角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来看这张图,通常翼角部分的檐口要比正身屋面的檐口伸出一个距离,我们学名叫“冲出”,这是从俯视方向。从侧视方向看翼角的檐口比正身的檐口翘高起一个高度,我们叫“翘起”。通常“翘起和冲出”有一个比例关系,如果冲出是3那么翘起应该是4,所以它们是3:4的一个比例关系。

  苏州园林各种屋顶的匀和曲线,飞檐戗角,屋脊,戗脊以及明显区别于墙面的青灰色泽,构成了苏州园林独特的魅力。有凸有凹的瓦垄,除了使屋顶更富有立体感之外,还起到了排水防漏的作用。与现代建筑屋顶采用整体浇筑不同,古建屋顶主要靠成千上万的瓦片来达到排水的功能,防水排水功能主要靠瓦片的合理搭接来实现。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图,凹面向上的叫“仰瓦”,凹面朝下的、我们通常叫“合瓦”。合瓦有两种,一种是板瓦,一种是筒瓦。我们来看看排水的原理,雨水从正面看,雨水打在合瓦上面或者大在筒瓦上面,雨水沿着这个坡道流到瓦垄里面,延坡而下把水排走。雨水如果打在仰瓦上面,我们来看这个侧视图,一搭三的结构来实现防水的效果。所谓一搭三,我们看有三块仰瓦,那就是说第一块仰瓦的下端一定要概括第三张仰瓦的上端,这样即便第二块仰瓦出现了质量问题,出现裂痕,同样可以达到防水和排水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说说苏州园林中的廊,廊在园林中是联系建筑物的脉络,又常是风景的导游线,它的布置往往随形而弯,随势而起,富有变化,还可以起到分隔空间,增加景深的作用。廊的形式有曲廊、空廊、爬山廊、复廊、水廊等。

  曲廊的形体比较曲折多变,在园林中最为常见,通常一部分依墙而建。其它部分转折向外,因而在廊与墙之间构成了若干不同形状的小院,用于栽花布石,可添加无数园林小品,这是苏州园林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空廊是指只有顶部用柱支撑,四面无墙的廊。这种廊在苏州园林中也很常见,既是通道又是浏览路线,既能两面观景,同时又能分隔园林空间。

  爬山廊建于地势起伏的山坡上,不仅可以联系山坡上下的建筑,而且还可以随廊子自身的造型高低起伏,使廊顶形成波浪状,大大丰富了园景。

  水廊跨凌于水面之上,可以丰富水面的景观,能使水面上的空间半隔半连,增加水面深度和水面的辽阔。复廊是由两廊合二为一的廊,两廊中间隔着一道墙,墙上设有漏窗作为连通,两边廊都可通行,站在两边廊道内可以透过中间的漏窗观看对面的景致,既分隔了景区,又通过漏窗将内外景致联系起来。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廊子的模型。廊柱之间的下部都是这种白色的矮墙,上面有灰色的砖板。与北方园林的廊子不同之处是,苏州园林的廊子没有雕梁画柱,白色的矮墙配灰砖、深灰色的廊顶、栗壳色的挂落与梁柱,组成了素雅明快的色彩。

  除了亭、廊,苏州园林中还有两款比较精致的建筑,那就是榭与舫。榭与舫大都是临水建筑,既有休息,游赏功能,更起着观景和点缀风景的作用。建筑的基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池岸,临水立面开启,设有栏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舫的模型。舫又称旱船,通常是三面临水,下面设有一个平桥,仿跳板以意,从立面来看它有三个舱,前舱、中舱、后舱。前舱和中舱设有白色的矮墙,还有美人靠,休息和观景。后舱通常是有二层,可以眺望,另外还有舱门。后舱白色的墙面,与前舱和中舱形成了虚实的对比。后舱通常用歇山顶,而中舱和前舱用普通的人字顶。前舱与后舱用短廊相接,廊体较矮,形成高低参差的建筑形态,形态非常优美多姿。

  说完苏州园林的建筑,我们再来看看苏州园林的叠石。苏州园林的立意除了与喧闹的城市隔开、享受幽静和闲适,还有很重要一点是要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一个浓缩的自然环境,追求“不出城扩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意境,城市中没有真山那就用叠石来代替山,用池塘代替江河湖泊。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所用的石头主要有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太湖石应为苏州假山中的精品,其颜色富有深浅变化,且洞多皱多,通常用“瘦、皱、透、漏”4个字来表现其特点。“瘦”是指其身材高挑、飘逸,外观轮廓线清晰流畅。“皱”是指石的表面折皱多,皱纹深浅不一。“透“是指通透的洞比较多,且由于湖水的冲击,洞的边缘都是圆角。”漏“是指石内小洞之间又有穴道相通,如果在一个地方点燃一支香,烟雾可从其它孔冒出,可独立成景,也可叠石造山。

  石山中用黄石叠砌的假山称黄石假山,黄石假山显得棱角层次分明、纹理古拙、刚劲有力,叠石的时候横平竖直,层次交叉引退,山形起伏自然。通常黄石有三个特点,我们叫它“平、整、角“。所谓”平“是指平面结顶可形成平面;所谓”整“是指叠放形正、几何感强、拼接度好;所谓”角“是指楞角比较分明、轮廓清晰、有强烈的投景效果。通常黄石假山用于池边叠山、驳岸、石路及湿地护坡。

  叠石成山是一项涉及建筑、力学、美学、机械吊装的特殊技术。苏州不但文人辈出、而且工匠技艺超群,在如何叠山方面,积累了成熟的工艺。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主要工艺。首先我们来看工艺1就是“拼”。所谓“拼”当空间较大而石材本身较小,比较零乱的时候,需要把这些拼起来,叠石成山;工艺2就是“叠”。“叠”也是把一些小的石头横向或者竖向叠拼起来,它的方向是由下向上发展;工艺3就是“盖”。所谓“盖”,下面是一块小石头,上面是一块大石头,横向摆放,就是大石头摆在小石头上面;工艺4叫“竖”。“竖”就是将一块比较大的石头竖立的摆放,造型也是非常美观;工艺5是“挑”。“挑”是将一块石头挑出下面的石头之外;工艺6叫“飘”。就是在挑出石头的上面再挑出一块石头,而这块石头要有横向的纹路,像云一样飘起来;工艺7叫“卡”。在两块竖放的石头之间卡上一块小石头,既增加了整体稳定性,又使得整个景色玲珑剔透;工艺8“悬”。在两块石头中间,放进一块上大下小的石块,可以增加石头的稳定性和美观性;工艺9“收”。在整个山石的某一个部位形成一个凹形;工艺10“撑”。用一块小石块来撑住一块大石头,既可以增加稳定性,又可以形成一些洞和穴,增加漏、透之感;工艺11“架”。两块竖的山石的上面放一块长石,既增加了整个的稳定性,又增加了美感。一般在山洞口采用这种结构。当然,苏州园林的工艺有很多,此外就简单介绍这几种。

  假山与建筑的结合是苏州园林景观的特色之一,苏州园林中通常用山石来陪衬建筑,这样可以丰富建筑立面,渲染和增加自然气氛,这样的实景比比皆是。

  假山与植物关系也十分密切,如果假山上寸草不生,则显枯山一座,缺少生气,故假山应适当留些空穴培土,种植树木花卉,才能营造出诗画意的山林景色。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苏州园林的水,水是苏州园林的血脉,苏州园林地处江南水乡,水资源丰富,几乎是无园不水,无水不园。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苏州园林水面以静赏为主,清漪微涟。

  苏州园林的水面面积相对较小,所以经常用堤、桥、廊、亭榭等等隔离水面,既丰富了水面,又增强了水域宽广之感。池岸通常是曲折蜿蜒,水岸自然弯曲形成的隩,犹如宁静的港湾,也有如平滑的镜面,将山石,花木,建筑的倒影收纳其中。同时在视觉上增加了池面的景深。苏州园林的水岸以湖石为主,石岸尽可能不用规则的平石砌齐。而采取自然式叠石池岸,既可避免雨水冲刷侵蚀,又可以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苏州园林的岸边叠石大都探出岸边,有时还在叠石之间留“活口”,给人以源头深远,余意无穷的意境,岸边叠石通常不太高。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苏州园林的花木,花木是营造生机勃勃的园林生态环境的要素之一。园林花木在苏州园林中具有如下功能:

  1、隐蔽围墙,拓展空间的作用。通过栽种一些攀援性植物及伸出墙头的植物使本来较枯燥的白粉墙生机勃勃,为了不遮挡视线,苏州园林中中等高度的小树丛较少,或参天大树,或较矮的植物,高大的树木下部一般不带枝叶,树冠枝叶茂盛。这样既增加了园林的空间感,又可与建筑形成高低起伏的轮廓线。

  2、装点山水,衬托建筑。花木与山石是天然绝配,一个一岁一枯荣,一个亘古不变,却能见证大自然的岁月沧桑。花木之柔配山石之坚,可成为富有诗情画意的最佳搭配。与山石相配的植物有3个功能,一是可以作为石景之间的空间过渡,以弥补其空间布局之不足;二是可以屏蔽山石的欠缺部位,从而完善石景的整体结构。三是作为山石的背景,来衬托山石的优美形态。花木与水有不解之缘,水是花木的生命之源。池岸的花木通常以较大的落叶树为骨干,配以各种较低的花木,由于树干及树冠自然歪斜,可构成婀娜多姿的优美形态。

  苏州园林花木与建筑的配合体现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花木以多变的线形柔化建筑,以丰富的色彩点缀建筑,以优美风姿美化建筑,以季节的变化影响建筑,滋润建筑。花木可作为建筑的背景,衬托其华美的形态;花木可以用来掩映建筑,使其有“藏”的意境;花木还可以投影于建筑,营造诗情画意;还可作为建筑之间的过渡,使景观的结构更加完善;花木景致收入门窗的框内,便成了绘画般的框景。

  3、成荫投影,花木可在园中形成绿荫,以遮盖烈日。同时还可丰富水体的景观效果,使生硬的池岸得以柔化,在花木的遮映下,水景空间层次更加丰富,花木的倒影可极大丰水的色彩。

  4、表现风雨,借听天籁。借助花木,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风雨。如湖边柳树随风拂动,屋边竹林沙沙作响,可以让我们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到清风徐徐和秋风瑟瑟。雨点打在窗前芭蕉与池中的荷叶上面,可以让我们享受雨夜的天籁之声。

  5、渲染色彩,突出季节,花木之叶的颜色可以营造不同的季节。白色的玉兰,黄色的迎春花,粉红色的海棠,嫩绿的柳枝等代表春天;池塘荷花,墨绿色竹林及各种深绿色的树冠代表夏天;金黄的银杏,红色的枫叶代表秋天;梅花,罩着雾气灰蒙蒙的裸枝及挂着残雪柳条代表了冬天。当然苏州园林的花木还有许多其它功能,在此不一一讲述。

  通过以上的探究、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在营造住宅时,就在如何将室外或者园外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日月星辰、四季交替等自然现象引入住所方面做了许多尝试,收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这对今天我们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