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彦: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住区模式

2013-04-27 15:24:21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2013年4月27日,2013潍坊房地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在潍坊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协会、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业内领导、专家以及房地产企业、研究机构和媒体人士6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家组组长开彦做了题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住区模式》的演讲。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家组组长开彦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开彦:各位下午好!

  人居环境委员会2010年推动了关于绿色住区的概念,之所以推这个概念,主要是想跟住建部在2006年推动的绿色建筑有一点区别,因为从研究的范围、内容应该还是不一样的,绿色建筑所研究的范围是在一栋建筑立面,或者它的周边绿色建筑的情况。绿色住区模式延伸针对新城新政、房地产开发习惯规模化,生态城包括新型城镇当中的项目做的。

  这个项目从2008年就开始做,是建设部的一个重点课题,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学习国际化,主要跟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协作,在他们的指导下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个课题最终我们得出来一个标准,就是绿色住区的建设导则,这个导则实际上是可以直接指导绿色住区新城新区的发展和开发和需要来做的。

  人居环境委员会是一个从事关于多种课题围绕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课题来做很多的工作,这些年我们在这些方面的工作还做得比较扎实,我们的任务主要针对服务于政府、服务于房地产企业。

  绿色住区的模式为什么定位定在绿色住区,我想做一些这方面的解释。作为绿色住区的单位,它具备的城市功能、城市的建设要素,这方面拥有的资源、条件方面更加充分,机动性更大。所以,可以发挥绿色建筑这样一个作为社会发展目标技术的应用的很好舞台,绿色住区是一个很好的定位。绿色住区适应新城镇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能够通过绿色住区的科学管理可以很好的去组织市民去生活,享受城市的文明,创新生态城市的舒适健康生活水平。大量的生活目标和文化服务内容,将来通过住宅单体看起来还是不具备的。绿色住区从节能减排、降污及土地的综合利用也都是最好的。所以,推行绿色住区对我们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和标准。

  我们在绿色住区当中,一共分位七个题目:

  这一七个题目当中,既涵盖了对资源、能源的整合,对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城市功能的硬件方面的具体措施,同时还在文化方面、居民的交往和打造一个新型社区,幸福社区领域当中也有很多的体现。当然,最后是归总到怎么来体现人的舒适、人的价值,人的生活质量方面都有非常多的条文来规定。

  我想就条文的编制的案例做一些解释和举例。

  第一,有关条文当中规定的,绿色住区倡导城市与住区融合共享发展。我们目前城市现状和住区的开发长长是封闭城堡式的,隔绝了我们跟城市之间的关系,有些造成了住区当中所建造的东西被重复、被浪费了,没有发挥它的充分的效应,如果能够把住区的建设能够跟城市共享,这就会发挥城市住区的最大效应。同时,我们依托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文明和设施我们的居民也会很方便就会享受到,这是共融共发展的问题。

  城市的开发性,城市的共融性实际上是我们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趋势和一个共同的特征。所以,我们作为中国城市化发展到来的时候,应该高举开放式城市,开放式住区的形势来进行。有人担心,我们的住区一开放了以后,我们的安全怎么保障,我们的舒适的领域怎么来保障,这个在条文里面也有措施的。主要是把原来大的住区、规模的住区能够缩小安全单元,在规划设计上采取一定的形式。

  我觉得这是一个总的住区发展的未来的方向,我们的条文当中,有一些具体的措施,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就是如果在街区当中出现18米层的墙面就要求能够开窗户,让这些美丽的景观绿化能够透出来,给大家增加愉悦和户型的舒适度。

  二是绿色住区倡导人文传承、社区和谐。住区是城市的细胞,居住文化的丰富与变化可以有效的避免城市的千层一面,这种丰富和变化并不是无序的,而是要到地方文脉中去寻找,要到现代生活的需求中去寻找。

  在北京,有一个很有名的住区,由于设计者公共空间上考虑了居民交往守望互助的需求,现在社区的文化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居民非常愿意出来到小区里面参加活动,小区里面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每年都要举行一些聚会,都有一些小孩童话诗歌的聚会,使得小区里面其乐融融。我想这种小区是非常具有文化水准的,我们要打造的是这样的住区。

  三是绿色住区倡导资源能力的最大化。资源能力的最大化是绿色住区的原则,所谓最大化就是把原本需要的能源设备能够通过我们的技术和处理发挥最大的作用,由一分能够发挥3、4分的作用,绿色建筑并不等于节约,节约并不是我们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它只是作我们绿色建筑的结果。我们去做土房子不就是很节约了吗,这不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资源能源最大化。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提倡被动式的建筑设计,我们要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进行指导,而不是拿现在很多的绿色建筑去堆积。

  我们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很高:导向明确、操作性强,填补了我国绿化只有绿色住区建设体系的空白,对指导我国城镇绿色住区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建设导则的创新点:

  一是研究成果既融合了本土化的特色,又保证了绿色建筑的国际化水准。

  二是研究成果突出并显示了住区建设精明增长的原则。我们注重的是时效而不是数量。

  三是研究成果突破传统研究编制方式,实现了国际方式的对接。

  四是研究成果为应用型标准,直接用于指导评估城市住区开发建设,从而实现人居环境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目前这个标准我们正在把它变成行业标准,预计在5月份能够开专家会,6月份能够申报,进行审定批准,将来就可以以正式的行业标准的形式进行推广。我们人居环境委员会在房地产开发、新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准备由共建项目的形式来进行推广,有关这方面的东西能够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有所作用。

  绿色住区还有一个强大的专家队伍,这个专家队伍能够提供从设计到规划、施工、应用、管理方面的一些咨询,我们的共建项目应该是全程式的,从项目的开始到执行过程、最后的验收,力争做规范化、精细化的程度来指导。

  下面我想通过一些实例具体来说明绿色建筑所遵循的原则。

  一是生态城市的精明增长的原则。

  一是宜聚不宜散,紧凑打造城市核心区,保持中心区人口集聚。因为紧凑才能够节约用地,但是紧凑并不是透不过气来。

  二是要发展TOD模式,开展交通网格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是按“人的尺度”设计建筑和街道。我们要尽可能的建立起步行街和公交系统的设施,提倡步行友好,提倡加大路网密度。

  这张图(如图)看起来很广阔,周边有一些商铺,但是这个住区人流比较稀少,如果在商铺的周边、在道路的边界种上树,就把环境的气氛打造出来了。如果在附近再做一些其他的建筑和其他的设施,这样城市的人居环境的气氛、城市功能的完备度就更强,这样就聚集人气。如果在对面还做上一排商店,我们的人就可以坐下来进行休闲购物,整个人居环境就比较完整了。如果我们再加上一些茶座,就更方便市民,更符合居住的心理学了,这种精明增长的概念是一个理念和方法。

  关于哥本哈根,本身被定为最适合人住的城市,我们研究它的规划,它的规划号称著名的“五指规划”,像人的手,手指中心是TOD的快速交通,通过快速交通很快很容易的跟城市核心区进行联系,手指之间就是农田和绿地,就是绿肺,这样城中有农村,农村有城市,城市有绿地,绿地领导城市,这才是非常好的城市结构,并不是摊大饼,把所有的空地都用起来,这样就把我们的城市做得很有问题了。

  哥本哈根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适合人住,大家喜闻乐见非常平淡的城市,我们组织了一些房地产商去看,到了那里以后看到,这么简单的房子平平的,也没有灯红柳绿,没有什么大的看透,但是实际上重点在它的内涵。

  一是公共汽车站希望能够在住区500米的范围里面,在500米的范围能内应该有公园、绿地空间,有安全的步行和自行车的道路,有混合居住类型的多种居住形式,房屋建筑和公寓能够使用环境,根据环境的不一样来进行收费,好多户内都应该有好的空气质量,林立之间都亲密感觉浓厚,有安全的生活环境。

  哥本哈根在20年前也不是像现在这样的,也是车水马龙,我们也看到了它的广场,在过去也就是停车场,像北京一样,有空的地方就停车。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的广场已经变成人人喜欢的城市会客厅,是城市的活动中心、惠民中心,变成大家聚会。尤其是星期天的时候,摆上凳子看书、晒不太阳,非常舒适,人居之间体现社会风气的营造都在广场上营造出来。星期六还可以是跳蚤市场,这种形式在国内还没看到,这种气氛也是我们所向往和需要的气氛。

  我们看左上角的旧照片,过去也是行人害怕在路上跑的局面(图)。现在可以放下心来,在路边喝水、打牌,这个气氛是久违了的气氛。这个城市已经变成自由王国,无论老少都有车骑,出去步行首先考虑的是步行和骑车,春暖四季,不管下雨、下雪都骑自行车。为此,政府提供了免费的自行车提供给大家。

  关于英国新城运动下产生了非常好的实例,叫米尔顿凯恩斯。它注重了步行公共汽车的需要,街坊式的方块来规定房地产的内容,因为它的便捷性,环境非常好,可持续的环境很强,所以这个开发区就变得非常受人欢迎的城市,大家都到那里去投资、视察。因此,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就业率、整个人气、行行业业都得到了增长。这个城市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气氛,一流的企业都到那里扎根。还有,他们在这里发展了城市农业,城市农业是一种新的提法。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可持续的能源。这个城市都很多的规定,比如说我们的高度不能超过现状的城市树木的高度,这样就限定了城市的形态。这个城市实际上遵循了很多的原则(图),外围打造的是环境,从场地、自然生态进行调整。第二圈打造了配套设施、舒适设施步行设施。黄颜色的圈打造文化教育设施。最里面的圈完全的是步行商业绿色交通的设施。所以,在多样化的开发空间为城市提供了依托,高品质的低碳生活为城市的引进,人性化的低碳交通是城市发展的经络。这就是步行街(图),左边的图是很舒适的,很乐意在路上走。在城市设施方面,做了一些精心的布局,使得非常适合。但是这个城市本来还是跟大家一样,采用了城市的一些架空的设施,隔绝了城市的有机的联系,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现在他们开始撤了,把高架所谓的人车分离进行拆除,营造了右边的非常舒适的道路,非常有序、非常和谐的气氛。但是展望我们现在,城市当中的毛病很多,不光是像左边下面的体量非常大,在道路系统上设置了很多的环路,环路不但没有解决交通的问题,而且造成了城市的用拥堵,城市很单调,我们的路越修越宽,越修越大,隔绝了人和文化的发展,这都是我们现状发展的劣势。

  再讲节能。这是格林的汉堡,这个楼外面都是玻璃,但是它通过院落式的公园,形成了内院,造成了外部的空气和室内的空气质量是三个层次,外面如果是10度,在院子里面就会是7度、8度甚至10度,到了室内就形成了18度的气温,这样的气温没有通过保温和其他措施,但是我的整个室内温度就很好,节能就非常到位。

  这也是同样在绿色建筑,在德国汉诺威的住宅,它把建筑罩在“盒子”里,起到了保温节能的我效果。

  我再举个例子,就是关于加拿大的社区中心,通过构造的设计营造了非常好的室内、室外的环境。用的是地热资源,冬夏可以用一个系统进行调剂,因为温差非常好,所以尽可能的用自然风,这就是我们现在今天要提倡的。比如它的大檐口,不光是下面可以作为通行道,同时又是遮荫创造和谐的光照环境,同时也是遮阳的措施。这是它室内的运动场,这是用地热的,主要的辐射措施在墙上。这在地热下面做了停车场,上面用的是尼龙网,不光能停车,而且雨水渗透的效果非常好。走遍是地热,地下室有一个小的气房,热量系统整个都循环起来了,这是室内。另外就是我们的舒适生活的体验要靠鼻、舌、身去感受,在德国有一个非常好的体验馆。

  最后,这是一个德国小型的通风设备(图),这个设备很小,但是通过它的转换可以空气加湿。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谢谢大家!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