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来:互联网+建筑设计与施工

2015-10-31 16:17:53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中房网讯 2015年10月31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在天津召开,论坛以互联网+房地产为主题,探讨互联网对房地产的思维、动力、价值将产生如何深刻的影响,推动房地产互联网进一步有机融合,分享互联网和信息经济带来的成果。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BIM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秘书长魏来发表题为《互联网+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演讲。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BIM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秘书长 魏来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BIM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秘书长 魏来

  以下为文字实录:

  魏来:尊敬的刘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我是一个建筑师,也是一位从事BIM这个领域的从业人员。刘会长给我留了题目,魏来你要讲一讲关于设计和施工这个领域,我们在互联网+这个时代该怎么办。由此也引发了我一些思考。今天非常荣幸跟大家在这里论道。
    我思考第一个问题,对于不动产为主的这样一个房地产行业来讲,互联网+到底意味着什么,现在很显然,刚才冯仑冯总讲到一个细节不知道是否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是什么?如果我们做这种把前端的众筹也做好,把后端的销售也做好,我们可以根据用户进行定制了,这时候会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开发这个环节,也就是说在产品制造这个环节出问题的话,我们恐怕是对互联网+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这就引发一个问题,我们不谈金融这一端,不谈销售这一端,我们只谈中段,这个房子到底怎么建。今天我个人抛砖引玉的一个说法,就是互联网+,总不能像发一个短信一样把房子给你发送过去,我也不可能像送一件衣服一样把房子快递过去,我还是要踏踏实实的设计、建造。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意义在哪里,是一个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功能,由此带来了一个我们认知的无限延伸和我们管理半径的无限加大。这是我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BIM,今天很多专家都谈到了这,我做这个标准,我非常关注BIM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我也问过很多房地产的大佬,有很多大佬说我有BIM了,我说怎么BIM呢?我找了设计公司,设计公司也答应我用BIM,都做了什么呢?我做了基于BIM的建筑设计,做了设计优化,做了检查,确实省了很多成本。我说然后呢,他说然后设计公司就把文件拷给我们了,我说再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这就是问题了,这个数据只用到了极少数的层面。所以说BIM到底威力在哪里,我们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
    去年我接到房地产大会的主题叫“创新”,当时我也给大家分享了一些关于BIM的一些理念,我觉得今年互联网+给我们提升了一个层次,就是我来谈一谈关于互联网+在建筑设计与施工当中的应用,怎么样来化解我们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
    今天我们标准院更多是技术引领的城乡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商,同时我们也是BIM国家标准的主编单位。
    这个图我想给大家看一看,现在我们目前在开发领域特别是设计与施工领域,我们现在就是这么干的。这么干是什么意思呢?一切是以经验为最终的决策,不知道大家对此有没有感受。什么意思?实际上外面这些圈,无论是办公、项目前期、项目财务、人力工程技术等等等等,他还有很多分支,比如说组织、考核等等,还有手续、风险控制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处于我们在以往开发的经验的基础上。我有一个甲方告诉我,魏总,我在河南的一个四线城市做一个普通高层住宅的话,我可以把这个成本预估多少多少元,他说比如说1653元,我说你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肯定的答案呢?他说这就是经验,他和我说开发有20年的经验,就是说一切以经验来做决策。
    这里问题就来了,经验是否可靠,经验很显然代表的是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在我们这种瞬息万变更新的领域当中,经验很显然是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效益,比如说南通的甲方说,我最关心的是我能否在设计施工阶段做到线下设计,线下施工,我说一点问题都没有,这关键看你是否掌握足够多的资讯或者说信息,如果把这些信息都掌握了以后,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些信息,就能做到这一点。那边的物业管理用一个红色,那个是特别特别大的话题,今天在这里没有办法展开讲,有机会我们一定多沟通,今天主要讲设计施工阶段怎么掌握这些信息。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根据实例提供一个办法。
    其实这个办法很简单,上午天津超算中心已经给大家说了这个问题了,我也再来说一下,为什么呢?我们和超算中心进行高度合作,给各位提供一个高度整合的,高度系统化、高度智能化的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就要要基于云计算。这是我们的理想,设计方面、投资方、分包商都要跟云结合在一起,试想,如果我们把所有我们所需要的信息都放在云上面的话,我们才可以共享,对不对?如果像刚才说的那样,我设计信息是靠一块U盘拷贝给您的话,如果是BIM的话,大多数甲方是不会识别这个BIM里面带来的这么多多的信息的,我们没有这么多人才,没有像设计院那么有这么多机构,如果放到云上,同时给各云有很完整的应用架构,它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今天依据于我目前看好的方向就是装配式怎么做云的服务。
    装配式主要特点就是布品体系,那边是部品怎么装上去。我先跟大家阐述一个观点,对于设计和施工来讲,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基于产品的设计,尤其在装配式上,如果设计师不能够知道产品、厂商在生产什么,实际上那个产品做不好,上午遇到赵院长的时候,他说小魏现在行业急需的是什么?产品资源库,比如说房协做的采购平台,或者是产品资源库也好,他要把这些产品告诉大家,告诉哪些人?告诉设计院、告诉甲方、告诉施工方,告诉所有的造价这些人都要知道我在有哪些产品,根据一些产品利用技术手段把这些装上去,这里面有一个大概念一个大后台,一个小前台,也是我们在跟北京一个集团在北京保障房试验实施实施实施的一个项目,所谓大后台就是足够的大量数据作为数据支撑,我知道产品数据,我们集团、我们设计院已经打破了这种设计与甲方的界限关系,可以说一起来做,甲方掌握了所有的产品信息,掌握了资源信息,掌握了用户信息,掌握了我施工的进度等等,这些成本控制以后,我就可以做那些我想要控制的事情了。我就意味着我刚才说的,我手可以伸得足够长了,我管理半径就足够大了;
    小前台什么意思?就是施工建筑,以前把大量的经验或者说精神寄托、目标寄托放在现场是不对的,根据根据供应链把大生产环节都统一整合起来,这个以后再细说。
    从逻辑上来讲,这就是一个逻辑。设计肯定要基于BIM的设计,分为机电、建筑结构、整合模型,然后组装,到工厂,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像冯总说的,有一些基本逻辑是改不掉的。
    还有要有改的,首先就是模型库还是要建立的,就是指所有的产品,包括防水、部品、装饰、厨房、栏杆、阳台等等,只要厨房有的,理想状态下就应该集成在一个库里。
    这个库里面也不是说你光有一个采购信息就好了,你要有所有的关于设计施工的各种信息,都有什么呢?比如说要有规格、要有门的样子,要有模型,要让设计处可以看得到的,比如说我要有各种编码。为什么要有编码呢?没有编码很多从汉字上知道,形状上来讲不好区别。
    比如说厨卫设施,整体厨房也好,分体厨房也好,我们做的资源库或者是把冰箱、橱柜一一拆分的,拆分到到最小单元又可以灵活组装了,这样可以做到很多定制化服务、定制化设计,然后整体浴室等等,很多踏板非常非常少的东西可可以做成一个产品。外墙面,外墙面也是一样的,这个楼就是在商务区做的样板间,比如说外饰面是什么样的,前面远大老总也提到了,你实际上应该在设计阶段就要提前掌握的信息,不是说设计师要找的,而是甲方、施工方都要找的信息,才能够真正做到设计施工的虚拟化。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协同!协同在BIM这个领域相信大家经常可以听到,协同非常非常关键,就是你找到信息怎么告诉我,你找到信息怎么是对的,这就是协同,协同一定是基于平台的,越想协同这两个字,越会联想到运用这个字,协同一定会基于同一个数据系统,同一个云的平台去协同,所有人的人登陆,设计方也登陆、甲方也登陆、所有人都登陆以后一起来建这个房子,有修改的时候很快就会告诉他,这就是协同。
    这就是目前的协同的一个界面,这个界面看起来相对来讲比较多,涉及到多专业,比如说有各种工程的管理、造价管理,各种专业等等,实际上你掌握的信息越丰富,最后效果越好。
    这个是全部基于BIM,具体技术细节不多说了,都是基于BIM的,把BIM的数据库,包括规范,让我在做国标的框架当中,不仅仅是是这些,还有很多,包括产品说明书你的产品说明书换句话说在你刚才说的三个模型当中,我作为甲方来讲,你设计院已经把设计做完以后,我只要点了这个厨房,我就能够从这个厨房找到产品说明书,甚至作为工人来讲,能够从厨房找到安装的一些动态视频都可以但是所有这些你不要放到设计院里面,重要的话要说三遍,我今天说了无数遍,不可以放到涉及院这面,也不可以放到甲方的电脑里,只有一条道路,就是放在云平台,当然这个云平台不能说放在天津超算中心,有很多云平台,一定要放到各方都可以访问的云平台。
    有了这个以后,我们就可以交底了,可以审批了。这都是一些技术细节的东西,大家看一下,这些方案都是按照一个云的逻辑来访问的,具体不说了。
    施工也是,这是一个施工,施工现场的布置、施工的设计安装,我相信大家在所有的BIM会议上都可以听到关于这方面的经验介绍。
    现在目前BIM还有包括一些JIS,实际上我比较强调是五大技术的共同应用,第一个是BIM,第二是JIS,第三个物联网,第四个云计算,第五个是移动互联,我比较在乎的是今后我们互联网+一定是这五项技术应用在房地产设计和施工领域,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所想要的结果。
    这个是全部的。
    所有这是进度管理清单式的管理,我们可以根据进度管理进行一些工法上的研究,一些进度上的控制,哪个地方完成,哪个地方可以加速,哪个地方可以减速等等,这都是非常技术细节的东西,协调人力资源,我们在给标准院在给绿地集团做上海南翔SI体系的工业化总承包也进用了BIM,后面对施工工法也进行了优化,优化是基于BIM的系统,最后实践证明,最起码成本比以前要能节省20%,那么这都是可视化管理,这个是非常好的一个东西,至于BIM我可以提前把模型建好,然后安全防护、各种施工细节都可以做好,可以根据这个做一些验收,质量问题刚才远大的唐总也给大家看了一下激光扫描,确实,激光扫描包括iPad的应用,这都是目前所谓的BIM To Feel,反过来还有Feel To BIM,有了云平台以后,我们更要加强现场云平台和现场的交接,这是一些质量数据。实际上这些管道,能够在BIM里面有一个模型,我们用激光扫描仪也扫了,各种验证手段也验证了,这个全部上到平台上去算量,这个自动算量可以做到什么,如果能够上到云平台上,每天这些算量对于房地产开发的老板来讲,可以用iPad,如果愿意用手机,可以每天盯这这个建筑已经发生的工程量到底有多少,实际发生投资是多少。如果要是能再加上腾讯的街景功能的话,我想那就更强大了,那就是真实、真实再真实,所谓的就是你的认知的半径无限可能,只要你认知半径啊扩大了,你管理半径就扩大了。
    有一位房地产开发商朋友也很大,他跟我说,他们公司有一个想法,今后五年内要在全国建设几百到上千个轻资产的商业中心,我说这现在有一个问题,这个商业中心以后要管理的话,这个管理的半径是相当大的,当然了,他们,还有实力,他们也要做BIM,也要做云平台,这个实际上对于大家来讲都是同一个解决方案,就是CLUB。这都是算量,
    这是统一模型,统一算量,根据这些功能实现一些具体的线下设计,现在基本上没有普及,越是装配世界上越可以实现这一点。
    总而言之,云建造这样一个平台,不但给我们提供的是设计和施工过程当中的一些想象空间,他实际上最后实际上提供的是一个整合的平台,我们的理想也是这样,我们理想就是说能够借助比如说像运动计算中心,,我在部署了各种的数据、数据库,再加上各种的数据应用平台,我就可以实现所有功能。这就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启示。
    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商业模式的改变,这个不多说了。
    最后再说一下,我们不能忘了一个环节,就是政府。所有的房地产开发商恐怕最后跟政府打交道是很困难的,政府现在要求也是一天比一天高,比如说像上海,上海已经是明确要求国家投资的项目超过多少平米或者是重点地区的项目要使用BIM,你甚至要向它交付BIM,这个文是上海纪检委发出的,还有一个很有意思,借助BIM技术预防反腐败,是这样一个思路。
    那么BIM在提交的过程当中,现在有一个巨大的趋势,我正在主编BIM的制图标准,实际上就不是制图了,这里跟大家明确一个概念,就不是制图了,以后全部就是电子化提交,我们提交的一定是电子数据,电子数据到政府手里,无论是国土还是规划,他只要提取他想要的数据就行,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够进行BIM方面的一些审批,否则的话政府也不知道怎么办。政府和开发商面临的是一样的,把优盘拷给政府,政府也不知道怎么用,云平台之后会投入很大的精力,跟房协一起,一起来发展,为各位、无论是大中小的开发商,无论是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甚至是运营单位,我们一起来打造一个基于云平台的一个使用环境,最终的目标就是能够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基底就是数字城市,有了数字城市才能实现智慧城市。所以说这个基底就是我们要把大量的数据搜集上来,能够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
    今天时间有限,有机会跟大家以后再交流,也欢迎各位到标准院一起切磋,互相学。
    再次感谢大家,谢谢!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