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国际会议中方代表王越演讲:大都市圈人口集聚趋势下的中国未来城市住区形态研究

2021-11-10 11:59:22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1

  11月5日,第18届中日韩居住问题国际会议正式开启。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与住区研究所城市规划师王越进行了发言。

  王越表示,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在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中,城市的住区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内出现了非常多的高层、高容积率的住区,造成的种种影响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讨论。

  首先,中国人口向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集聚特征明显。近20年来,19个城市群占全国土地面积40%,承载人口从83%上涨到了87%,33个都市圈占全国土地面积18.56%,不到20%,承载人口从52%到58%。同样城市层面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人口持续地向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聚集的过程。

  其次,中国高层高容积率的住区建设方式面临转型。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高层、高容积率的建设模式, 2019年中国城镇人居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9.8平米,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整整提升了6倍,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棚改安置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基本实现了低保、低收入住房家庭应保尽保,中终偏下的住房条件有效改善。

  另一方面,住房强度的提升,带来了在国内比较广泛的高层、高容积率住区的出现。

  此外,中国未来城市住区形态的转型方向。从国际不同城市的发展来看,住区的容积率和城镇化率,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对应的,整体呈倒U字形态。城镇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大量涌入期间,城市都会经历一个容积率快速增长的阶段,就是中国近几十年来的情况。

  最后,多措并举推进中国城市住区形态合理转型。 先看现有的规划用地标准是否合理,按照中长期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按照45平米来算,现在统计是39,中长期按照45平米来算,参照现行的规划居住用地标准和人均住房建筑指标来推算,可以得到住房用地平均容积率在1.25到2.1之间即可满足宜居住房的需求。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