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8 15:15:40来源:中房网
三、问题:通道是福音,也是陷阱
1、“过而不留”的通道陷阱
对于交通,我们往往只注意可以让人方便地来,却忽略了也可以让人方便地走。如果城镇自身有实力、有魅力,好交通会促使更多资源流入。但如果城镇的两头都是实力更强、魅力更强的城镇,那么好交通反而可能加速让人流失。
我们曾受委托研究的四川巴中的水宁寺镇,是巴州、通江、平昌三区县之间的交通节点。但让当地政府费解的是,如此好位置的小镇,却是少有的几个连赶场(赶集)都赶不起来的乡镇。这是因为与毗邻的区县、强镇等相比,小镇自身能级低,人群过而不留。
交通的提速,也使本来需要停留的地方变得无需停留。眉山人说,从前成都去峨眉山、乐山玩,往返常在中途的眉山停留。现在交通便捷了,反而不在眉山停留了。如果眉山自身的旅游吸引力不具备从成都—乐山分一杯羹,便很可能沦为两个强磁极之间的通道。
交通节点型小城镇,如果自身实力较强、已是周边的核心城镇,可依托交通优势进一步壮大。但如果自身实力弱,而周边强城镇环绕,交通可能只是“过而不留”的通道而已!
2、“马路经济”对城镇魅力的破坏
在许多自发形成的小镇中,贯穿小镇的一条交通要道,构成了小镇的骨架。“一条街、两层皮,鸭舌帽子一样齐”、“马路经济”、“千镇一面”……都是对此类小镇形象的诟病。
“马路经济” ,也称路边经济,是以交通道路为基础,在道路沿线建立的贸易市场、交易点、住宿、餐饮等形式的经济活动。中国大量无规划的小城镇,都是沿开放式过境交通形成城镇中心。对小城镇居民来说,由于有往来客流,道路资源往往是能获得利益的最宝贵资源,所以争相抢占沿街面。城镇用地沿着道路越拉越长,而用地进深却仍为“一层皮”。
镇中心频繁的日常生活、经营、交往等活动,与川流不息的过境交通产生干扰,不仅危险,而且空间感差,尘土和噪音在所难免。
主街式的村镇本是全世界最为古老和普遍的形态。许多传统主街式的小镇中心,曾充满魅力,如今何以毁灭?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大量车行交通,带来不安全因素,毁灭了亲人尺度和亲切感;二是为了适应车行交通,道路加宽,毁灭了传统熙熙攘攘的步行感受。
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经典大学城的范本。但现在,牛津人开始抱怨:越来越多的汽车,让牛津变得让人烦躁。古典优雅的大学小镇魅力,被车流悄悄侵蚀。
对于交通节点型小城镇而言,大交通量可能是福音,也可能是洪水猛兽,它摧毁城镇空间,让城镇面目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