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悬日

2014-10-16 11:21:13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曼哈顿悬日,这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美国纽约曼哈顿出现的自然现象。由于曼哈顿街道大多呈棋盘式布局,所以每年的特定时间,太阳会正好在街道尽头落山。这时候,所有的横向的街道,都指向太阳的方向,整个城市共同欣赏落日的美景。经过科学计算,每年的5月28日和7月12日是曼哈顿观赏落日悬日的最佳时间,而每年的12月5日和1月8日,这种现象将在日出时出现。


  距伦敦130公里的索尔兹伯里的巨石阵同样以日照闻名于世,几十块巨石形成一个大圆圈,每块高达6米,重数十至数百吨,然每年的冬至和夏至,初升的阳光准确地射入巨石阵的内部,圆形石林内的巨石正好同那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排成一线。在英语中,这个古老遗迹叫做Henge。由于曼哈顿悬日的景色同样壮丽,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天体物理学家奈尔•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于2002年利用曼哈顿和巨石阵两个词语,创造了Manhattanhenge以此专门描述曼哈顿悬日,这个词也蕴含着自然与人文双重壮丽奇观的内涵。


  曼哈顿因为街道是西北—东南走向的,东西方向偏移28.9度左右,

  理论上说,悬日现象在很多城市都会出现,但为什么其他城市都没有这个概念呢?这里有几个城市本身自然地理与规划建设的问题。


  第一,曼哈顿悬日现象受人们关注,最重要的是曼哈顿“街道墙”。

  喜欢摄影的朋友都知道,摄影作品往往需要一个好的前景或者背景作为陪衬,曼哈顿悬日关键不在于太阳有多奇妙,而在于周边的“街道墙”本身就足够有吸引力。

  在很多新城之中,我们常说一定要把所有的高层建筑,包括住宅,经过统一处理立面,集中到一起,形成街道墙。当然同样重要的是适当压缩街道的宽度,同时尽可能不让建筑退红线——因为一定要让人走在街道当中,感受到垂直空间远远大于水平空间。适当的压迫感,纵向视觉的拓展,令人们强烈的感到大都市的存在。

  曼哈顿在没有悬日的时候,就是人们眼中现代文明的奇迹,就是工业时代的“巨石阵”难怪要起一个Manhattanhenge的名字。对比其他城市,比如北京,尽管也有很多东西向的街道,但较低的建筑密度另这里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巨石阵”的联想,自然不会有人热衷讨论Beijinghenge这种事情……

  第二,曼哈顿悬日的不同,还在于独特的规划肌理。

  众做周知,曼哈顿的大多数街道都是细密方格网形状,特别是东西向的街道,密度极大,间隔在80米左右。也就是说,一旦到了特定时间,曼哈顿不是某一条街道上出现悬日奇观,而是每隔80米就有一个悬日,一连串的景观形成真正的城市奇迹。众多的街道,给了人们观赏这一景色的看台,而且是全城共赏。


  而对比北京,城市主干道虽然也是大体上是方格网格局,但一来路网稀疏、二来道路并非严格平行。也就是说看台本身很有限,多数看台效果不佳,自然也就没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三,曼哈顿悬日的不同,还在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曼哈顿东西两侧的水道,其实在这种自然现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西侧宽阔的哈德逊河,让曼哈顿街道的远景非常干净。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曼哈顿的落日更加著名。

  回来考虑北京的情况,由于缺乏哈德逊河这样的自然开放空间,落日降临的时候,远景中总受会受到远处其他建筑物的遮挡,一轮圆圆的红日总是被遮挡成各种形状,让景观缺乏观赏价值。

  第四,曼哈顿悬日还得益于其良好的气候条件。

  所有天文现象,其观测都有赖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前几日天文台预测将出现月全食——红月亮的奇观,无数北京的爱好者翘首以盼。但日期临近浓重的雾霾让太阳光都难以穿透,更何况月光。

  日出和日落,阳光恰恰要横向穿透大气层,如果气象条件不佳,将造成数倍的遮挡效果。而悬日这一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在一年内的特定两个日期,一旦错过将再等一年。在多雨、多雾霾的城市,能够清晰观测的机会渺茫,这也是很多城市的瓶颈。

  说了这么多,大家发现,悬日现象看似简单,但其实具有建筑、规划、地理、气候等多重因素。反过来,如果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可以人为的制造出这种奇妙的景观。

  我们前面说了,在很多新城里,我们都强调街道墙的设计,本来土地不紧张的地区人为制造景观从而形成城市感——这种城市感加以传播,必须要有一些适合拍照的角度和时间。悬日现象同样可以帮助这些新城增加一道景观的大餐。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除了解决了建筑问题,还必须从规划角度考虑。一个新城,往往需要一些有地标意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特别是一些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地区,更需要一种纪念感和仪式感的空间。所以不但需要用建筑作为地标,更应该在规划上构筑地标。


  应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与规划,可以塑造出一种富含哲学韵味的空间感受。而这些往往是一个新城在早期获得精神凝聚力的关键。

  作者:冀希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www.rl-consult.com  

  技术要点法律声明:  

  文章版权归华高莱斯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本公司允许,不得擅自进行转载或作其他任何商业用途。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