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6 13:29:31来源:中房网
关于城市,每个人都有梦想。
2010年上海世博会俄罗斯馆关注的就是城市中一群特殊的居民——儿童,收集和展示世界各国儿童的城市梦想。在孩子们童话般天马行空的幻想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一个朴素的心愿:他们渴望拥有通畅安全的道路。在1992年联合国儿基会提出的“儿童友好城市”必须满足的12项儿童权利中也提出一个形象的判断标准,即是“孩子能否自己在马路上安全地行走?”
身为80后,还有脖子上挂着钥匙自己回家的儿时回忆;而如今,确实少见敢独自去上学的孩子,也少见敢放任孩子单独出门的父母。道路上庞大的车行量增加了儿童的出行风险,更多的家长选择自己开车接送,又加剧了交通拥挤,最终儿童独立出行的梦想陷入这一恶性循环之中。
荷兰是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如何在人口高密度地区建设儿童安全城市,使儿童能够安全快乐地独自出行?荷兰在这一方面素有经验,其中代尔夫特市为我们提供了值得探讨的成功范例。
2011年,代尔夫特市的人口密度已达到4,250/km2,远高于同年北京的人口密度1,195/km2(注:北京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核心区人口密度达到23,407/km2)。自2004年起,代尔夫特市政府开始实施代尔夫特的儿童安全增进计划(Children safer in Delft ),共提出7大纲领,其中最为关键的核心措施即是:建设儿童出行路径(Dutch: Kindlint)。
“儿童出行路径”是由荷兰的一家建筑与交通顾问公司SOAB提出并注册了专利的概念kindlint®,所谓儿童出行路径是指为儿童修建的安全而有趣的廊道,在能够保证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增强儿童的独立出行能力。这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者是街区环境的安全性;一者是街区环境的丰富性。前者解决了儿童敢不敢独自出行的难题,后者回答了儿童愿不愿意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儿童出行路径”的诞生要经历四个阶段:儿童参与——路径设计——建设街区——组合城市。
儿童出行路径实施图
一、儿童参与——倾听、尊重儿童的出行习惯
设计儿童出行路径的前提在于:儿童的出行习惯与大人是截然不同的,相比于笔直的大道,他们倾向选择更有吸引力的地点或者小巷捷径,曲线行进绕去活动地点。因此尊重儿童的出行习惯,具有针对性的道路改造显得尤为重要,而非简单的改造城市道路。
在代尔夫特,城市的规划者、设计机构、社区组织通过和儿童面对面地交谈,了解他们是如何从家到达学校以及常去的活动地点,将收集整理的结果绘制成儿童习惯的行走路线,然后着手改造沿途环境,实现儿童对于街区环境的愿望。
除了街区安全,儿童独立出行能力与街区环境的丰富度成正比。丰富度差的环境不能吸引儿童探索和游戏。研究显示,当街道宽度小于1米时,不适宜儿童行走,宽至2.5米时,小孩开始蹲下观察蚂蚁,当达到3米时,儿童会在街边玩耍。良好的居住街区环境可以在密集型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儿童可使用全部宽度”的街道网络争取到更多的户外活动场地。
代尔夫特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儿童出行路径”本身打造成充满乐趣的户外活动场所,在沿途添置水池、喷泉、平衡木、卵石、漂亮的儿童游戏器械,宽敞的公共空间,明亮的图案、瓷砖及其他艺术,增加沿路的活动性、娱乐性,构成了活跃的街景。
二、路径设计——多方合作的路径改造
在充分尊重儿童需求的基础上,儿童出行路径的规划设计仍需多方协作。由社区居民、物业人员、市镇管理者一同在社区内行走,检视内容包括出行安全、卫生环境、设施安全、特殊项目等,尽早发现社区内的隐患,制定解决计划,保证孩子拥有一条安全的出行路,这种“社区漫游”(Neighborhood walkabout ) 一般每月进行一次。
为确保儿童出行路径的质量,“儿童出行路径”概念的拥有者SOAB公司发展出一套质量测评体系,其他城市也可以据此检测自己的交通线路是否满足儿童出行的安全性和娱乐性的标准,通过质量检测才可以安上“儿童出行路径”的名号。例如,代尔夫特市内的“儿童出行路径”需要满足6条规划要素:
1、建造更多的安全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2、尽量和平无冲突的路线
3、安全的道路交叉口
4、儿童和驾驶者都具备良好可视性的交通
5、通道设有儿童常用设施
6、儿童明显可辨识的线路
改造的重点放在:如何在街区内外建立保障儿童骑行安全的路径。主要包括路径的选择、路面设计、沿街景观塑造等方面。
譬如儿童出行路径沿途,所有的交叉口都尽可能地确保儿童的安全,一些街道的交叉口处,路面宽度由六米缩减到了四米,减少了儿童横过马路的距离,扩宽步行街道宽度。
限制机动车车速,同时调整了街边的停车方式,由此一来,当有车驶进街道时儿童可以有充足的反应和躲避时间。另外,横过街区时有分离的人行步道,横过街区内道路时有斑马线、警示牌,斑马线前后10米处还有宽约2米的减速带。
在临近学校和幼儿园的过路口安装一种特殊的窄射线白光照明设备,使得司机从很远的距离就能够清楚的发现过路者,这一计划得到居民的良好反馈,自安装后,这些过路口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
每条规划的儿童出行路径都会被明显的标识出来,设计中采用了特殊图案的彩色地砖,每隔三米铺设一块,阿姆斯特丹在进行儿童出行路径建设时就邀请到艺术家伯克曼和詹森亲自操刀设计了8种可爱童趣的彩砖。施工过程还会邀请当地儿童一起摆放、铺装,通过这种参与活动,使当地儿童和家长都能够意识到儿童出行路径及其所连接的目的地。清晰地向儿童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显示“儿童出行路径”的存在,既是对儿童、父母的出行鼓励,也是对司机的驾车提醒,无形中增加了“儿童出行路径”的使用度。
彩色地砖
三、建设街区——软、硬环境的共同支撑
荷兰代尔夫特鼓励各个住宅区分别完成儿童出行路径的改造,建立儿童友好的步行和骑行系统,鼓励更多居民和儿童使用慢速交通工具,提高骑行空间的安全度,提升街区环境的品质。但是除了以上硬环境的更新改造,软环境的日常保障也必不可少。
邻里守望 (neighborhood watch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提出的“街道眼”理论揭示,邻里之间的互相守望能有效的防止和减少社区内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儿童独自出行的隐患风险。数据显示,国外许多加入邻里守望互助协议的社区的犯罪率明显低于周边区域。
步行巴士(walking bus )这一理念来自于英国,指一群孩子在两个以上大人的护送下步行上下学的方式,和传统的巴士一样也设有“车站”(沿途可以让孩子们加入步行巴士的地点)和“接站时间表”(沿途经过各接站点的时间)。目前,这一做法在欧洲比较普遍,而且证实卓有成效。近几年,在美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也开始得到一定认可。
儿童交通教育对象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根据所处的不同年龄段进行内容各异、富有针对性的交通教育。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穿着卡通服和制服的交警向他们生动地演示最基本的交通指令;面向低年级小学生讲解交通标识和出行安全指南,高年级的儿童需要通过自行车培训方能上路,那些达到摩托车驾驶年龄的少年更要接受安全驾驶及防护的考核。通过交通教育的儿童还能获得一本Kids License,整个过程不仅实用,并且颇具趣味。更有甚者,为儿童建立交通主题公园,使儿童能够在上路前体验真实路况中的各种情形。
根据不同年龄段调整的交通教育内容
四、组合城市——儿童安全街区在城市的推广
建设Kindlint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
一方面,时间上需为未来留足发展的可能,并且需要跟踪性的复查和评估。
首个完成儿童出行路径改造的阿姆斯特丹Westerpark地区在规划时,首先制定了使用频率最高的路径改造,并在此基础上画定了可能扩大的儿童路径范围,留出未来建设的可能。
2008年,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海外信托银行(The OTB of TU Delft) 接受Westerpark地区的委托,对该地区儿童出行路径的结果进行评估。在评估方法中,儿童、学校和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地区两所学校的学生、家长、教师、校长、警察、社区组织、市政员工和社会福利机构等都接受了调查,OTB的评估显示,Kindlint是一种有效途径,受到儿童欢迎,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每年的儿童路径信息发布和定期交流活动。
westerpark地区为未来留足发展可能的路径
另一方面,空间上把儿童出行路径推广覆盖至整个城市乃至更远范围的努力从未停歇。
近年来,荷兰许多城市和地区开始推广儿童出行路径的建设,2007年阿姆斯特丹开发首条儿童出行路径,2008年代尔夫特开始建设,随后在鹿特丹市的许多社区推广开来,就连荷兰小城米德尔堡(Middelburg)、埃姆勒斯(Eemnes)也考虑引入。SOAB顾问公司透露,比利时也对引进儿童出行路径概念颇有兴趣。
截止目前,代尔夫特共有200多个住区完成改造。“儿童出行路径”的改造由一个居住街区开始,逐渐扩大到区域,最后连接整个城市,将整个城市转变成巨大的儿童活动场地,将代尔夫特完善成为一座儿童安全城市。
儿童独立出行不仅有助于减少机动交通工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塑造一个安全的户外整体环境,使儿童有机会独立走出家门进行必要活动;塑造一系列有趣的空间序列,使儿童找到他们各自喜爱的小基地,自由地探索和感知世界;塑造可达性好的步行和骑行网络,使附近更多的儿童可以前来游戏、社交,也可以学着独立处理问题。
在中国国内,对于儿童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我们何时能为儿童创造安全愉快的出行体验?参考荷兰经验,儿童出行路径的建设离不开多方合作:专业咨询机构的概念、使用者和设计者的充分沟通、政府的决策和努力、提供资金支持的组织机构,譬如阿姆斯特丹的儿童出行路径由欧洲社会基金会(Dutch: EuropeesSociaalFonds)提供财政支撑。儿童出行路径的运作体系,在中国当下尚有些未打通的环节,但是儿童出行路径终究是一个积极而有效的尝试。将来,我们或许能够看到它在部分的大开发商或者城市运营者手中实现的一天。
我们相信,一个连儿童都感到安全的城市是让所有人都安全的城市。
作者:梅欣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选自《技术要点》39期《儿童友好城市》
技术要点法律声明:
文章版权归华高莱斯所有,并授予中房网独家转载,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本公司允许,不得擅自进行转载或作其他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