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住宅设计新规实施 高层住宅电梯可容担架
2012-08-06 14:26:25 来源:生活新报
【摘要】:去年年底,张女士一家终于如愿搬进了西市区一高层住宅小区内,家住20楼。家里有80岁婆婆的张女士很是高兴,因为婆婆每天都可以到小区里晒太阳了。不过,发生在今年年初的一件事,至今却让张女士心有余悸。
去年年底,张女士一家终于如愿搬进了西市区一高层住宅小区内,家住20楼。家里有80岁婆婆的张女士很是高兴,因为婆婆每天都可以到小区里晒太阳了。不过,发生在今年年初的一件事,至今却让张女士心有余悸。
今年年初,婆婆不小心摔倒,发生脊椎骨折。120救护车赶到患者家里,准备把她送医院抢救,却发现电梯只有1米多宽,担架根本就进不去。 无奈之下,医务人员只好把病人固定在担架上,一步一步抬下楼,差点延误了老婆婆的抢救时间。
8月1日起,2011版住宅设计新规正式实施。新规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有老人的家庭将不用再像张女士那样有诸多的担心了。得知今后昆明的高层住宅都会配备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张女士说,对于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前,新规出台得很及时。
新规出台阳台面积不再“躲猫猫”
8月1 日,2011 版《住宅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新规)正式实施。业内人士表示,历经了4 年的修编过程,新规不仅实现了标准的更新,其背后更是一场基于我国住宅建设走势的观念变革。
昆明营造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黄挥戈8 月1 日接受采访时指出,新规是在“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指导下进行修订的。较2003 版,新规修改幅度较大,总条目和强制性条文达到218 条和65 条,远超2003版的144 条和25 条。新规强化了住宅的节能、安全、环保等特性。而一向被一些开发商玩“躲猫猫”嫌疑的阳台、阁楼面积,这些开发商将不再有任何空间,因为阳台、阁楼面积将正式被纳入套型总建筑面积。
从8 月1 日起,“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 高层住宅”的分类概念正式停止使用,而以面积大小为标准划分的类套型概念也将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套型”和更加紧凑、可能会在保障性住房中比较常见的“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最小套型”两种分类,使用面积底限分别为30 平方米和22 平方米。
而在各个基本功能空间的底限面积上也均有下调,如起居室由12 平方米下调至10 平方米,卫生间由3 平方米下调至2.5 平方米等。
对于高层住宅的电梯配比,新规也有强制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目的是解决一些患急性病或意外伤害需要担架转运的患者,方便抢救及转运。“每一栋高层住宅楼起码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这条规定专门针对开发商在建造设计高层住宅楼时,应考虑到医疗急救问题。体现出住宅设计更人性化。”黄挥戈表示。
以人本为方向
无障碍设计成强制标准
“住宅建设量的增加、居住水平和人均居住面积的提高,对室内环境和安全性的要求有所提高,是新规范更多考虑的相关因素。”黄挥戈说。
新规强调了住宅建筑在室内物理环境质量、节能、安全等方面的设计。 黄挥戈说,由于我国国情,南北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等因素,新规并未对节能等环节进行过多强制约束,但住宅设计必须注意满足节能要求,并合理利用能源,各地住宅建设应根据当地能源条件,积极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供能系统与设备。新规还增加了大量细节,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比如,在室内环境方面,除了有日照、天然采光的要求外,还增加了遮阳、隔声降噪、防水防潮、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设计指标,并对并对耐久和防火性提出要求。
“卧室是不能靠近电梯井的。这在以前,根本就没有强制规定。”此外,“公用部分”内容也成倍增加,“像信报箱、公用排气道、安全疏散出口、窗台栏杆和台阶等内容的强化和标准化设计,都是为了加强对人身安全的考虑和对灾害的一些应对设计,体现出以人为本。”
值得一提的是,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新规增强了适老化和无障碍等设计方面。例如新规规定,要求住宅在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候梯厅、公共走道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对门宽、坡度也进行了严格参数设定,如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m;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等。
“相比老规范,购房者购买新规出台后设计的住宅,将更舒适、更宜居。”黄挥戈评价。
解惑住宅新规五大质疑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住宅设计标准提高后,昆明的住宅设计是否存在朝令夕改,给开发商和购房者带来不便呢?购房者如何区分按新规范和老规范设计的房子?增大公共空间是否会提高公摊?开发商的建筑成本是否会增加?房价是否会由此提高呢?很多人提出诸多疑问。
银海地产成本控制部经理夏俊则表示,新规从2008 年就开始修改,2011 年批准颁发,通过一年多的宣传和意见反馈修订后,直到今年8月1日正式执行。一年多的时间,设计单位、开发商和规划设计部门已经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新规执行后,对开发商而言,影响不大;对于设计单位而言,其影响相对较大。比如,处在新规报批节点前后的项目,到底是按老规定设计呢,还是按新规定设计?对于购房者,其实并没有太多影响。”住宅设计单位需要学习,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发现问题进行修订。同时,建筑设计有其特殊性,需要进行施工图审查,如果今天发布明天执行,就会造成大量设计的返工,给业主和设计院带来经济损失。
对于按新规范和老规范设计的房子有多少区别?夏俊认为,新规只是一个国家标准,设计只是建筑物建设的一个环节。而建筑物的最终质量需要选材、施工很多环节才能控制住。“就像前段时间的‘毒胶囊’问题,其实一直以来胶囊有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如果严格按照这些标准和规范执行,‘毒胶囊’问题是不会出现的。所以,要保证质量就需要监管部门的到位和企业的诚信自律才能实现。”对于购房者而言,选择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开发商的住宅,其建筑质量和品质才真正有保证。如一直致力于做“品质”住宅的银海地产,原规范中“宜”和“不宜”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银海地产一直按照已经“应”和“不应”(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来进行设计。“其实,国家规范只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最低标准,按规范设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是作为一个企业的起码标准,而超越客户需求才是银海地产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对于增大公共空间是否会提高公摊的质疑,黄挥戈表示,公共空间的增大是从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考虑的。比如,住宅小区内的无障碍设计的强制化以及电梯井、大堂等面积的增大,如果建筑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提高住宅的公摊率。实际上,城市住宅建筑几乎都是高层建筑,建筑户数多、单栋建筑体量大,公共面积的增大对于当前高层住宅公摊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开发商的建筑成本是否会增加、房价是否会由此提高的质疑,黄挥戈认为,与原规定相比,执行新规后,其实开发商仅仅增加了“可容纳担架电梯”的成本预算,这与开发商动辄数亿元的建筑投资而言,这种成本的增加其实也是微乎其微,忽略不计。”当然,对房价的影响也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