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综合 2019-04-26 10:23:35 来源:中房网
中房网讯 2019年4月25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一季度《中国百城房价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易居研究院监测的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368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3.1%。当前房价继续上涨,相比1-2月份12.0%的涨幅,一季度涨幅有所扩大。
观察历史数据,201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100城年初累计房价同比涨幅持续扩大。今年2月份该涨幅略有收窄,这和春节假期效应有关。到了3月份该涨幅继续扩大。尤其是3月份房地产成交行情还不错、市场预期有所调整,这也使得百城房价同比涨幅继续扩大。
报告对100个城市进行“房价五分法”划分,包括超高房价、高房价、中等房价、低房价和超低房价五类。其中大于2万元/平方米的房价定义为“超高房价”,介于1.4万元-2万元/平方米的房价定义为“高房价”,介于1.2万元-1.4万元/平方米的房价定义为“中等房价”,介于8000元-12000元/平方米的房价定义为“低房价”,低于8000元/平方米的房价定义为“超低房价”。
统计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100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步入了“超高房价”的行列,其中深圳房价最高,为57532元/平方米。同时,有20个城市步入到“超低房价”的行列,其中荆门房价最低,为5106元/平方米。
报告对100个城市年初累计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同比涨幅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过热、偏热、合理、偏冷和过冷5个区间。类似区间划分考虑了房价历史涨幅、城市GDP和CPI增速、各地房价调控目标等。我们将“房价合理”区间界定为(0%-10%),并由此划分出其他四个区间。
这5个区间分别是:房价涨幅大于等于20%为“房价过热”区间;房价涨幅介于[10%,20%)的则为“房价偏热”区间;房价涨幅介于[0%,10%)的则为“房价合理”区间;房价涨幅介于[-10%,-0%)的则为“房价偏冷”区间,房价涨幅小于-10%的则为“房价过冷”区间。
统计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100个城市中有23个城市步入到“房价过热”区间,其中,中山房价涨幅最大,达到61%的水平。同时,有5个城市步入到“房价过冷”区间,包括肇庆、廊坊、莆田、泉州和三亚。客观说,形成房价过冷现象有很多原因,比如成交项目过多集中在郊区市场、新房价格行政性地压低、市场交易持续下滑等。
2019年4月19日,住建部会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2019年第一季度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看,部分热点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需引起高度关注。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以44字定调房地产市场,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这或意味着二季度部分房价上涨过快城市将面临政策收紧的可能。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近期各类收紧性的政策也有所增加,比如说西安收紧公积金提取政策、部分城市讨论房价年度涨幅目标制、苏州土拍设定限价等。预计后续类似收紧政策会增加,部分则会体现在整顿房地产交易秩序等层面上。
央行行长潘功胜: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
2023-10-23一视同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土拍规则生变,或重回价高者得?
2023-10-20土拍规则调整顺应市场变化,4城取消地价限制。最高发放3万元!郑州高新区发布多子女家庭购房补贴办法
2023-10-20二孩家庭给予一次性2万元/套的购房补贴;三孩家庭给予一次性3万元/套的购房补贴。9月份郑州商品房销售8608套,销售均价12304元/平方米
2023-10-20其中商品住宅销售4961套,销售面积60.02万平方米,销售均价11513元/平方米。9月房价:下跌态势有所遏制,一线城市回稳趋势明显
2023-10-19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南京出台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新政
2023-10-19进一步激发存量房市场活力,保障存量房交易资金安全,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上海优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套数认定标准
2023-10-19明确了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认定。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仍然有坚实的支撑
2023-10-18房地产的调整是有利于房地产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
- 12:48
- 12:21
- 11:56
- 11:54
- 11:45
- 11:45
- 11:34
- 11:09
- 11:01
- 10:57
- 10:49
- 10:46
- 10:37
- 10:27
- 10:19
- 10:10
- 10:02
- 09:59
- 09:50
- 09:48
- 09:39
- 09:08
- 09:05
- 08:58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1571.9点
- 0.13%
- -0.91%
日期 | 指数 | 环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