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正在转动,会拼出怎样的绿地?

原创王飞 2017-06-13 15:35:28 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正在调整、优化、变革的绿地集团,好像一只正在被迅速旋动的魔方,自上面、下面、里面、外面、前面、后面六个面被重构着。

 上面这一面,绿地继续用超高层地标性建筑刷着城市天际线和自身知名度。

  未来的西部第一高——成都绿地中心蜀峰468,是今年春节后锦江区第一个恢复施工的商用项目,5天半完工一层的“绿地速度”,保证其能按计划在明年10月封顶;4月,丝路国际中心暨绿地西北在西安召开了落地启动仪式,501米的高度将使其成为“西北第一高”;5月,绿地于去年在武汉光谷获取的一块土地的设计方案细节披露显示,那里也将矗立起一座超过400米的超高层楼宇……

  2017年新年来临时,绿地全国16个城市的25座地标建筑同步举行了亮灯仪式。绿地表示,在全国范围内已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后,未来随着他们在国外投建的地标建筑的陆续交付,迎新亮灯规模还将不断拓至海外。

 下面这一面,是绿地多元化转型以来一再强调的“一主三大”中的“大基建”。

  得益于整合和调动各类资源的能力,以及将基建产业链从头到尾肩负起实力,从2016年至今的不到两年内,绿地在地铁轨道、高速公路、生态园林、片区开发方面均有大项目持续落子。

  通过这些实操经验及对江苏省建、博大绿泽等一批实力基建企业的并购,绿地的大基建产业格局、发展层次、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覆盖投融建造管、布局东西南北中”的基建产业版图。

  里面这一面,是绿地集团内部组织结构、人事架构、战略规构的调整优化。

  本月初,绿地集团京津房地产事业部在成立十周年之际,宣布正式更名为“京津冀房地产事业部”。虽是一字之变,却含义丰富,它体现了京津冀事业部在保持对北京、天津市场原有开发力度的同时,加速布局河北市场的决心;同时,京津冀区域管理总部也正式挂牌成立,预示着其在区域开拓上广度、深度以及力度的增强,充分发挥绿地集团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等丰富的资源和品牌影响力,也将加大对河北区域多种产业集群的投资力度。

  与其并列设立的,是中原、江苏、西北、西南、华南,其他五大区域管理总部。以京津冀区域为例,从战略性更名和和产业规划上看,绿地集团对于未来管理体制的布局和变革可见一斑。

  同时,张玉良从去年开始亲自主抓的干部培训成果,也在分批析出后进行置换:年轻团队被重视,一批80后干部被起用。

  而一切这些,都是为了服务于绿地今年的四大重点战略:千亿综合产业投资战略、特色小镇大盘战略、基建PPP“大平台、大项目、大联动”战略以及校企合作切入高成长产业。

  于是,我们看到绿地以“进口商品直销+地产开发”模式在区域中心城市提速启动商业体运营;接连签约特色小镇项目和PPP项目;继续拓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上海交大、复旦大学联合搭建产业联动平台;以投资带动基建,扩大产值转化;实现房地产主业和其他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新竞争力。

  自2014年以超过万科257亿元的销售额辉煌一现后,绿地之后的表现显得相对平淡。次年行业整体向好,市场甚至可用“疯狂”形容,但其当年的销售额为2550亿元,与第一名恒大相差1000多亿元,同比增长仅约11%,明显低于当年平均增长水平。

  因此,绿地亟需在“外面”做出让众人看得见的东西,最好的表现方式,自然是利润。

  今年2月起,绿地也开始在内部实施“跟投”制度,10%的员工持股上限,与万科的跟投占比上限相同。

  去年,绿地集团的净利润同比增14%至78.45亿元,虽有起色,但仍不够明显。项目跟投制度可以激励职业经理人多拿合作项目,多采用“小股操盘”模式,这样并表后的销售额和利润就会好看得多。

 前面,即前景和发展。绿地的探路者主要有二,一是特色小镇,二是绿色建筑。

  特色小镇战略的先遣者,是京津冀区域。

  在年初张玉良提出,今年内要在一二线重点城市远郊及周边储备10-15个特色小镇大盘项目。不到半年的时间,京津冀区域管理部已经落定了两个。分别在“借光”雄安新区的河北保定市,以文创、艺术、科技为主题;和位于环京“北三县”的廊坊市大厂县,以融合发展出版传媒产业为特色。

  绿地集团京津冀区域管理部总经理欧阳兵,在自己挂帅的区域升级挂牌仪式上表示,为集中精力紧盯河北区域的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新产业落地,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产业发展二部。同时他透露,除了已签约的两个,还有其他几个特色小镇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绿地将因时因地制宜地运用好产业协同和产业运营双轮驱动模式。

  房地产开发建设能力和产业策划招商运营能力,是玩转小镇的两把刷子,欧阳兵总结称。而这两种能力,绿地毋庸置疑地具备,且优于一般他人。

  在绿色建筑方面,绿地则是整个行业的先遣者。从2003年开始,其就开始着手做了一些在建筑技术上的单项提升。2008年,整个集团层面提出了“产品全类型、行业大满贯”的绿色建筑发展目标。至今天,绿地绿色及建产品类型已涵盖住宅、办公、商业综合体、酒店、幼儿园、超高层等。

  6月10日,绿地集团技术管理产品研发部总经理、绿地建筑研究院院长戎武杰,在2017中国绿色地产与智慧城市圆桌论坛环节上表示,作为一个有着28年建筑设计师生涯的专业者,他十分清楚和重视绿色建筑在推动房地产业向低能耗发展模式转变的意义。绿地集团不断进行市场分析研究,积极应用先进建筑技术尝试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的诚意和行动,为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先导作用。

  后面,是支持绿地“孤胆”走了一条别家房企未曾走过的转型之路的力量——协同。

  协同,是绿地“十字工作方针主线”之一。“注重产业协同发展,是绿地和其他企业比较大的区别。绿地的协同包含对内对外的协同”。张玉良在上月召开的2016年度股东大会上,以此向股东们解释绿地的净利和毛利仍起色不大的原因。

  按他的思路,协同带来的将是一系列的“串联”收益:大基建和主业的协同,是绿地在参与市政道路一体化开发、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入场券,这样可直接增强绿地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沿线土地资源的获取可能性;在大消费上,随着对跨境电商领域的铺就,绿地由此获得了建设进口商品配套中心的地块;至于大金融,就等于是拿地的“血库”。

  协同也是绿地人的精神觉悟。以戎武杰为例,从建筑事务所来绿地就任不过半年,他已经转换思路,从当初习惯“单打独斗”的设计师,变为协调沟通、统筹安排的领导者和参与者。他坦言这样的视角和视野,是自己之前从未体验过的。

  而除了戎武杰这个缩影,绿地的其他管理团队也因“协同”这条牵引带而稳定牢固。比如京津冀房地产事业部成立十年,其中很多员工的工龄长达七至九年。全赖“协同”使工作责任划分明晰、工作落实准确迅速,使无人推诿、懒怠。

  拼魔方的最基本、最简明思路是“层先法”——即把魔方分为底层、中层、顶层三部分,自下向上的逐一达成同色,这应该同样适用于“六面”既明的绿地。

  2017,被绿地多次强调是“关键一年”。此前为改良“体能”、增强“脚力”耽误了一段路程的他,今年能否大步赶上,用一个不能免俗的成语说——拭目以待。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2023-10-23 更多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