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8 22:15:58来源:中房网
三、力戒急于求成情绪,相对稳定房地产调控政策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急于求成的情绪一直挥之不去,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根源。主要表现是过度强调目标的含义,忽视为达到目标必然具备的条件;过度强调多快好省,不讲可能性合理性,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上主要表现为过高的住房预期目标,过高的保障标准,过大的公共保障范围。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居民住房问题的根本解决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代际的积累过程,是一个首先少部分群体得到满足到大多数居民得到满足的过程,是一个由较低水平的满足到较高水平满足的过程。这一过程大约需要几十年、两三代人的艰苦努力,将伴随完成工业化、实现城市化的全过程。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拥有与收入相匹配的住房一般需要多年的储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大多数家庭住上有尊严的住房需要几代人积累。蜗居、蚁居和棚户区、危旧房现象当然令人不满,但要完全改变也非一朝一夕所能。转变购房观念,变购为租,也要以有房可租为前提。过高的住房目标令人鼓舞,使人难以说不,但过高的住房预期不能如期实现则陡增社会失望,引导愤懑情绪,损害政府声誉。因此,科学确定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住房目标,进而出台一个相对稳定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我国具有极大的迫切性。因为合理的住房目标和相对稳定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是正确引导居民住房预期,稳定住房市场供求的前提,而供求双方稳定的预期是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条件。与此相适应,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既不需要密集出台,也不应成为宏观调控的应急工具。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对社会发出的信号是以往政策的不完善,放言还有更厉害政策出台的背后含义是对现行政策失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