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鞭2013-06-24 15:56:11来源:中金公司
工业土地政策改革方向完全符合我们的判断。我们在6 月17 日发出的《效率中国之二:房地产行业更合理,更差异,更集中》报告中提到:“中国土地供应已经充足,问题主要是用地结构不合理,1)住宅地用于补贴低价出让的工业地,导致资源错配,从建设用地供应结构来看,住宅用地仅占建设用地的 20% ~25% 左右,工业用地占到整体土地工业的 30% ,工业地出让占比远高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 10% 左右水平,同时,2008~2012 年间一线城市住宅供地占比仅有 40% 左右的水平,远低于同期二三线城市超过 55% 的供地占比;2)核心城市住宅用地容积率偏低,我们统计的 2008 年~2012 年间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容积率平均仅有 2.0,低于二、三线城市2.2左右的水平。”,从该新闻的表述看,“国土部也在酝酿工矿企业存量用地入市新政,预计从明年开始,国土部将通过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要求新设立的试点县、市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城镇化土地利用效率。”,说明政府开始意识到工业地供应过度,占用土地指标,且消耗土地储备资源的问题,未来逐步收紧工业土地供应,转成商业、住宅用地出让,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土地出让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住宅用地供应问题,完全符合我们前期判断。
工业、旧城改造模式带来土地出让新格局,开发商有望逐步参与土地收储过程。比较典型的旧城及工业地改造模式有广东的“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三旧改造(广州、深圳、佛山)及武汉的“城中村”改造模式,从广州、佛山经验来看,主要分三种类型,一是公开出让融资实施全面改造(比如广州猎德村,引入富力地产,融资47亿),二是自行改造,采用协议出让融资等方式,(比如广州林和村,佛山旧城改造),三是滚动开发改造(比如广州花地村),而武汉城中村模式,则是鼓励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并允许开发商参与合作改造,政府主管规划。我们认为,从既有案例来看,旧城、工业用地改造模式的推广,将使得开发商逐步的参与收储过程,政府职能转变为规划审批,从土地市场经营者的身份中退出,转变为土地监管、用地规划的角色,原有模式下的土地净收益将逐步以土地成交手续费(比如说用地转性费用、土地交易费用)+物业持有税等形式来兑现。
对股票影响如何?工业地价值将提升,中长期利好持有工业用地较多,当地市场知名度高、资金实力较强的本地公司,比如深圳本地股,各地区域龙头;以及新加坡上市的工业地产龙头普洛斯(G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