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7:00:09来源:贝壳研究院
背景:天眼查数据显示,国内目前有超过1400家经营范围同时包含“猪”和“房地产”的企业,其中6成以上的企业成立于近5年。
有利可图
从2015年开始,国内养猪行业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行反弹阶段,并在2016年中达到峰值,随后转入下行调整期。从2015年到2016年的猪价高位运行触发了新一轮养猪投资发展。“千家房企”布局养猪业务,也大多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2020年上半年,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影响,生猪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应缺口,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因此吸引更多的市场关注。
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养猪头部企业温氏、牧原、新希望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38.39%、63.27%、42.6%,较前一年同期分别增长31.69%、58.93%、23.56%。较高的利润与增长空间使“养猪”具有较高发展价值。相比之下,房地产行业上半年平均毛利率27.42%,且至三季度下滑至25.77%,房企毛利率水平集体下滑成为行业趋势。房企向高价值业务布局在情理之中,而像碧桂园、恒大、万科等房企确有较多关于“养猪”业务的实质性动作,与其自身的多元化发展相结合,融合“扶贫”、“产城融合”等相关业务领域,谋求长期的“养猪”事业。另外,我国生猪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大型企业的进入有望提升养猪行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以猪之名
非洲猪瘟爆发后,国家相关部门对生猪养殖生产给予较多的倾斜政策,除财税方面的补贴外,2019年为加大生猪养殖用地的支持力度,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等。同时,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采取了更灵活的办法。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破除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删除了原来土地管理法的第43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的规定,增加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依法登记,并经三分之二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直接使用,同时使用者在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之后还可以通过转让、互换、抵押的方式进行再次转让”,取消了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转的限制。
土地方面的相关政策,是吸引房企纷纷入场“养猪”的另一主因。目前统计的“房地产”和“养猪”相关注册企业已超过千家,可真正行“养猪”之实者寥寥。
入“猪市”需谨慎
国内房地产行业处于下行发展周期,房企谋求多元化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近年来房企在物业、长租公寓、新能源等方面拓展不断,“养猪”是房企多元化的业务选择,同时具有一定的行业风险。除了“疫病”对养猪事业的威胁外,通常情况下,一个“猪周期”是3-5年,且近年来由于养猪企业与养殖户的规模逐步增大,“猪周期”的时间长度也在逐渐拉长,收益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相较于房地产行业“养猪”业务前期投入大,收益慢,营收规模较小。房企在选择进入这一领域前,还需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尤其对于中小型房企,不宜盲目跟随。另外,相较于约10万家的工商注册房地产企业,目前仅有约1%的房企与“养猪”业务相关,整体上尚未形成大的趋势,仍需长期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