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研协]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透露哪些发展信号?

2023-01-03 13:31:33

扫描二维码分享
  • 城市:全国
  • 发布时间:2023-01-03
  • 报告类型:政策分析
  • 发布机构:中房研协

  热点聚焦

  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会议核心聚焦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战略,相关策略和方针也必然会影响到房地产业的发展。会议提到: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热点评析

  “18亿亩耕地红线”是国本之线,再次强调,却不过时

  经常关注中国经济和农业政策的朋友对这个红线显然不会陌生,几乎每次重大会议都会重申这一政策,而且一般都会使用“坚决守住”这样的字眼。既然很重要,上下达成一致,大家照办就是了。其实事情并非这么“小菜一碟”。

  耕地既可以生产粮食,也可以建造房屋,在人类数量及活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土地被用作耕地以外用途的冲动很大。尤其是房地产业兴起之后,占用城郊耕地进行商品房开发,更是一门好生意,当然这门生意的起步一般也是由地方政府的“卖地”发起的。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平衡粮食自给安全与经济发展,两者都不能偏废的情况下,给粮食及发展安全画的底线。每次会议强调的坚守红线,就是不断提醒地方政府要保持发展理性。在红线之外,可以挖掘存量,土地指标的增减挂钩,或者干脆逐步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未来前景广阔

  我国25年的房地产市场化改革,是在城市国有建设用地之上进行的,也就是绝大部分投资在城市,极大更新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界面和天际线。同一时期,农村整体面貌并未发生太大变动,尤其是乡村建筑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

  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有利于增加土地市场有效供应总量,也有利于改善土地供应结构,让更多投资倾斜到农村区域。如果前25年是城市建设和市场改革唱主角,那么未来舞台的高光更加聚焦农村建设和体制改革上。

  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从此城市化不再是单向的人口流动

  这次会议对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很清晰的定位,尤其是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说,非常值得关注。也就是不用迁徙人口、并非必须到城市才能和现代化接轨。咋听起来,这和我们一直讲的城市化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点不一样了。其实,我国城市化发展到现在已经达到了60%左右,也进入了一个相对放缓的区间。大量的农民工每年城乡间迁徙,也证明了很多人故土难离,并不完全是买不起房的问题。外面再好,不如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笔者认为这是相当部分有经营能力,又不得不来回迁徙的农村打工人的内心愿望。

  再看人的问题,会议提出要有序引导大学生、农民工、能人、企业家回乡,有人担心这是不是新时代的“上山下乡”,其实是多虑了,在迁徙自由,落户自由的今天不会重复过去的悲剧。当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命题,资源都存在不均等的情况,而配置资源的方式则有天壤之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发挥主导作用。乡村作为欠发达地区,既是劣势,也是未来发展潜力所在,在国家政策、资源大力投入的情况下,必然是新的发展热土,人才也会纷至沓来。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