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逻辑深刻变化,部分房企“主动退地”

企业监测分析 2025-01-13 17:31:49 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 城市:全国
  • 发布时间:2025-01-13
  • 报告类型:企业监测分析
  • 发布机构:中房研协

  近几年来,有关“房企退地”消息频出。尤其随着房地产行业持续深度调整,除出险房企外,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主动“退地”,其中不乏央企、国企及地方国资平台等身影,如:2024年7月,华润置地申请退还福州斗池路综合体的未开发部分;8月至11月,越秀地产先后退还5宗地块;9月,鹿城城发退回温州市仰双片区中央涂单元C-17地块;11月,华侨城退回武汉市杨春湖高铁商务区一地块等。

  从“退地”原因来看,主要存在几种:一是部分地块为房企前期高价竞得,在房地产市场持续深度调整、房价上涨预期降低的情况下,盈利预期难以实现,甚至会出现更大亏损;二是房企资金承压,无力再支撑后期项目的开发建设;三是拿地时地块配建、自持等附加条件过多,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及房企资金状况而言,开发运营难度加大;四是房企为缓解资金压力、回笼资金的需要等。除此之外,还可能存在地块产权复杂导致项目推进难度大、政府规划或相关政策未落实等其他原因导致的企业“退地”。但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退地”,都反映出当前房企对房地产市场预期尚不乐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3634亿元,同比下降10.4%,降幅较1-10月继续扩大0.1个百分点,房企开发投资意愿并未随着销售市场改善而逆转。

  从影响来看,对于房企而言,“退地”有助于帮助房企回笼部分资金的同时,减轻库存压力,为企业调整发展节奏或实现转型发展减负增能;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退地”有助于防止土地资源的长期闲置浪费,助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但同时也会对地方财政形成冲击,尽管财政部已明确支持地方运行专项债用于收回闲置存量土地,但无疑将对地方化债能力形成较大考验;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房企扎堆“退地”可能会使市场情绪下挫,引发市场担忧,但从长期来看,房企由过去的“囤地”转变为如今的主动“退地”,是行业发展逻辑深刻变化所致,也是市场调整和风险持续出清的重要表现。预计2025年房企“退地”现象还将增多。

2025-01-13 更多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