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交易分析克而瑞研究中心 2023-11-24 10:58:59 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 城市:全国
- 发布时间:2023-11-24
- 报告类型:土地交易分析
- 发布机构:克而瑞
导语
七成溢价地块销售价格高于周边,盈利空间整体尚可 。
◎ 文 /谢杨春 吴嘉茗
专题视点
尽管土地市场热度自2021年第二轮集中供地之后一路走低,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部分城市仍旧有高溢价、封顶成交等地块的产生,也反映了当前企业投资的困局,即越不拿地越难卖,但市场行情下滑、销售的萎靡,致使企业将目光紧盯在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地块。那么,这些相对“高溢价”地块近三年成交了多少,都分布在哪些城市?又有什么样的特征?折射出怎么样的投资选择?通过梳理2021年以来全国300城土地成交溢价率>10%地块,我们发现:
溢价率>10%地块成交占比逐年下滑,近三年比例不足两成。双集中供地出台后,溢价>10%地块占比两年内降至14%,较2020年下降11个百分点,企业“抢地”现象几无。2023年情况则略有好转,溢价拿地占比恢复到2021年水平,为19%。
核心城市2023年溢价高于10%成交比例创三年新高,呈现边际改善。其中2023年溢价率=>10%地块幅数、建面、金额占比为别为25%、26%和41%,较2022年增长14、14和21个百分点,并创下近三年新高。2023年强势回升主要是核心城市拿出多幅优质地块吸引投资所致。
总价低、地段好、限制少地块更受到企业青睐。溢价>10%地块近半数不足1亿元,且多以刚需、刚改项目为主,而区位好、配套完善是地块溢价共性,其中82%溢价地块周边配备学校。此外,溢价地块中多数可售比例超过80%。
核心城市溢价成交地块盈利空间尚可,最终实际售价低于周边价格。过对比高溢价地块的销售均价与周边2km内住宅销售均价来看,有69%的高溢价地块项目售价高于周边均价,另外31%高溢价地块售价则低于周边均价,整体来看溢价>10%成交地块具有较强的竞争性。
PART.01
溢价>10%地块成交不足两成
2023年核心城市边际改善
随着市场行情不断筑底走弱,土地市场热度同样连连下滑,尤其是集中供地之后,市场冷热分化显著。从溢价超过10%的土地占比来看,2022年仅为14%,为近7年低点,甚至回到2016年之前。而各能级城市“抢地”情况均大幅减少,房企投资越发谨慎和理性。2023年一二线热度略有好转,溢价地块比例创三年新高,唯独三四线城市几乎无人问津,溢价地块金额占比较2021年下降20个百分点,充分反映了当前房企聚焦核心一二线的投资思路。
一、不到二成土地溢价率超过10%,较2017年下降9个百分点从近五年含宅地块成交情况来看,高溢价地块占比在经历了三年行业上行周期后快速回落降至低点。2016年-2018年在去库存、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推动下,行业迎来以三四线为主的普涨周期,土地市场也水涨船高,不仅核心城市频刷地王,三四线高价地也层出不穷,2017年溢价率高于10%的土地幅数占全国300城比例接近30%,2019年、2020年则惯性维持25%左右。2021年三道红线的出台是分水岭,房企生存环境恶化、拿地意愿大幅下滑,溢价地块占比快速下降。尤其是双集中供地出台后,溢价地块占比两年内降至14%,较2020年下降11个百分点,企业“抢地”现象几无。2023年情况则略有好转,溢价拿地占比恢复到2021年水平,为19%。
在溢价率超过10%的地块中,集中供地的22城占比近三年分别为12%、7%、12%。2022年市场销售迅速转弱、房企爆雷频出,即便是核心城市土地市场也冷清异常,且因疫情的影响,2022年即便是上海、北京等都鲜有溢价地块,底价成交是常态。2023年在优质地块供应增多、供应采取小量、多频之下,核心城市热度逐步回归。
绝对量来看,一线城市相对稳定,溢价超过10%的土地的成交面积近两年稳定在350万平方米-400万平方米之间,较2021年腰斩,但2023年较2022年上涨9%,一方面是一线城市供地节奏保持连续,另一方面一线城市地块的保值性更高。二三线城市跌幅更高,其中2023年二线城市溢价超过10%的土地成交面积1904万平方米,较2021年下降79%,三四线在2023年几乎是无人问津,溢价超10%土地成交面积较2021年下降84%。若从金额角度而言,各线城市虽整体均呈现热度骤降,但在2023年,一线、二线溢价超10%地块总金额却出现边际改善和企稳,仅三四线同比仍下跌45%。
二、核心城市2023年溢价高于10%成交比例创新高,深、杭等超五成
2021年推行的双集中供地是近三年土地市场的转折点,一方面2021年首轮土地市场高热后,政策收紧叠加市场转弱,土拍热度一降再降,即便后续土拍宽松政策应出尽出,但热度难有起色。另一方面,集中供地中核心城市均设置了土拍最高限价,整体溢价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此,可以看到,集中供地模式中,2021年溢价率=>10%地块幅数、建面、金额均为三年最高,2022年降至谷底后2023年有所回暖。以成交金额为例,2021年22城溢价率=>10%地块共成交9660亿元,2021年、2023年则不足4500亿,分别较2021年下降60%和56%。
尽管绝对量上2021年为近三年新高,但从溢价率=>10%地块占比来看,在经历了2022年的冰点后,2023年显著回升,并好于2021年。其中2023年溢价率=>10%地块幅数、建面、金额占比为别为25%、26%和41%,较2022年增长14、14和21个百分点,并创下近三年新高。2023年强势回升主要是核心城市拿出多幅优质地块吸引投资所致。
具体到不同城市之间,差异十分显著。深圳、杭州、厦门等6城近三年溢价=>10%地块成交比例超过30%,深圳供地稀缺,占比高达62%,领先其他城市。其中长三角城市诸如杭州、合肥、宁波、南京、苏州等占比均在20%以上,也显示出在市场下行阶段,房企投资更偏好长三角核心城市。此外,中西部、环渤海的部分城市长沙、郑州、济南、青岛、长春等过去三年土地市场热度是始终低位,近三年溢价=>10%地块成交比例不足10%。
结合占比和总量来看可以发现,核心城市越贵的地越优质,更受房企青睐。换而言之,这些地块抗风险能力高、去化风险小。近三年溢价=>10%成交地块总价最高的以一线城市和长三角二线为主,基本与上文所述占比结构相一致。
逐年来看,大致分为三类城市:第一是深圳、杭州、合肥等城市,虽然2022年随行业整体热度下滑,溢价=>10%成交地块占比波动,但平均来看比例保持高位,企业投资有一定支撑;第二类是2022年成交几乎以底价为主,2023年溢价成交比例大幅上升的城市,典型如厦门、上海、厦门等,2023年随着优质地块入市,溢价=>10%地块成交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第三类则是济南、青岛等,近三年土地市场均十分惨淡。三、三四线溢价成交地块骤减,多数聚焦于长三角(略)
PART.02
总价低、地段好、限制少地块
多数溢价成交
以刚需、刚改为主
通过对溢价超过10%地块的比对发现,在目前市场信心较为萎靡、土地市场热度一路下滑的背景下,仍然能够实现溢价或高溢价成交的地块基本特征主要是总价低、地段区位好配套齐全且地块限制性条件不多。
一、溢价>10%地块近半数不足1亿元,多以刚需、刚改项目为主(略)
二、区位好、配套完善是地块溢价共性,82%溢价地块周边配备学校
一般而言,地块的成交热度与其自身的条件关系最为密切,尤其在市场整体热度下行、房企拿地日趋谨慎的环境下,自身素质优越的地块方能维持对房企的吸引力。由于三四线城市的高溢价地块数量极大,且非常多高溢价地块是由于底价过低导致的,因此在本节中我们主要以22个核心城市的高溢价地块为样本,探讨高溢价地块的区位与配套情况。
首先在区位分布上,22个核心城市近三年成交高溢价地块共有49%位于市区、51%位于郊区,虽然总体呈现对半分的状态,但分年度来看,2021年市区地块占比为42%,但2022年和2023年市区地块占比上升至58%和57%,可见在后两年房企投资持续收紧、聚焦的环境下,郊区地块高溢价成交的难度增加,企业更偏好抗风险能力更强的核心区域。
细分至城市层面,苏州是高溢价地块市区占比最高的城市,近三年苏州共有46宗地块溢价率超过10%,其中仅2宗位于吴江区的地块区位较偏,成交于2021年首轮集中供地中,当时房企现金流压力尚未到达高峰,且集中供地刚刚推行,所有房企投资聚焦于22个核心城市,带动了土地热度的普遍上行。此外广州、福州、成都也有超过70%的高溢价地块位于市区。
反之,也有部分城市高溢价地块分布于郊区的更多,例如宁波、天津和上海近3年成交地块中,仅有不到20%位于市区,而超过80%位于郊区。这种现象与城市的发展阶段、土地供应等原因都息息相关。
以上海为例,近3年共成交59宗高溢价地块,其中仅有9宗位于市区,另外50宗都位于郊区范围。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上海作为全国发展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市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本来就相对稀缺,拆迁工作也面临更高的难度;二是随着上海城市范围的扩张,郊区的配套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郊区地块的素质也非常高。
周边配套设施是地块自身素质的另外一个重要体现,也对项目后期销售有很大的影响,周边配套成熟、完整的地块显然更加具备快速去化、盈利的能力,因此也更容易引发房企的激烈竞拍,高溢价成交。由于配套的类型非常复杂,我们挑选了地块周边1km范围内的学校、政府单位、地铁站、医院以及以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5个维度,作为地块周边配套的参考。22城近三年成交的高溢价地块中,有82%的地块周边有学校,77%的地块周边有政府单位,44%地块附近有地铁站,38%有三甲医院或综合医院,32%地块周边有星巴克等较有代表性的餐饮服务机构。总体来看,学校是地块附近最为重要的配套。
由于部分地块位于核心区域,周边1公里范围内各类配套丰富,可能包含多家幼儿园、小学、以及星巴克等餐饮服务,导致不同地块周边的采集的配套数据范围差异较大,可见即使均为高溢价成交地块,不同地块的条件存在巨大差异:周边配套不足5个的地块占比达到32%,其次周边配套在5-10个的地块占比为17%,合计有一半左右的高溢价成交地块,周边配套在10个以下;另外一半高溢价地块则周边配套相对丰富,尤其有5%的高溢价地块处于非常核心的区位,周边配套采集点可多达50个以上。例如上海2022年成交的徐汇区斜土街道xh128D-06地块,地处徐汇龙华板块,周边各类配套包括地铁、商超、教育等一应俱全,最终由香港置地&招商&汇成联合体竞得,总价高达47.3亿元,成交楼板价86285元/平方米。此类周边配套最为完整丰富、最为稀缺的地块,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深圳、福州、成都和重庆,过去三年中这些城市均出让5宗以上位于核心区域的地块并高溢价成交。
三、溢价地块中多数可售比例超过80%,仅少量安置房能溢价成交一般情况下,与需要自持运营的商业用地相比,住宅属性用地能够通过销售较快地回笼资金,也是商品住宅供应的主要方式,对于企业投资具备更高的吸引力,所以在溢价成交的地块中,大部分都是可售比例超过80%的纯住宅用地或商住用地,但也有小部分地块可售住宅比例低于30%,却依然以较高的溢价率成交。据cric整理,近三年内高溢价成交的地块中,可售住宅比例低于30%的有39宗,主要以安置房用地和租赁用地为主,此外商住用地、综合用地各占23%和5%。
按城市分布来看,此类地块大部分出现在福州、宁波,分别达到19宗和12宗,此外合肥、济南、北京、成都等地也有少数几幅。
从后续销售、回款以及盈利的角度来看,此类可售比例太低的宅地并不符合房企快周转的战略需求,而此类地块高溢价成交的背后,有两种可能的原因:第一,虽然地块的可售比例极低,但是土地总价也极低,房企后期可以从政府回购、商品房销售以及车位、底商的销售上获得资金回笼,且由于政府回购比例较大,大幅减轻了房企后期的销售去化压力。总体来看,对于房企来说仍有盈利空间,所以能够高溢价成交。
第二,部分地块具备优越的区位优势,周边配套丰富,后期去化无压力,且此类地块的总价一般较低,房企拿地的现金流压力不大。
PART.03
七成溢价地块销售价格高于周边
盈利空间整体尚可本文所统计2021年集中供地以来溢价>10%地块,目前有大量已进入了销售阶段,甚至部分地块已经在尾盘或售罄阶段,由于数据覆盖情况不同,本章主要聚焦于22个核心城市的高溢价地块项目:22个核心城市近三年(截止至2023年10月10日)的高溢价地块共有1227宗,62%已经可查对应项目,其中未公开/形象阶段9%,预售/销售阶段47%以及尾盘/停售/售罄状态6%,总体来看,目前处于预售和销售状态的项目占比最高。从最终销售情况来看,这部分地块整体盈利空间尚为客观,有70%项目售价高于周边2KM内均价,且有四成地块销售额已覆盖土地成本。
一、七成溢价地块售价高于2km范围内均价,市区地块竞争性更强
已经进入销售阶段、且周边有可比均价的高溢价地块共计580宗。经过对比高溢价地块的销售均价与周边2km内住宅销售均价来看,有69%的高溢价地块项目售价高于周边均价,另外31%高溢价地块售价则低于周边均价,整体来看溢价>10%成交地块具有较强的竞争性。
具体分类来看,项目售价高于周边2km内均价的69%高溢价地块中,各不同价差梯队的地块幅数差异不大:价差在1000元/平方米以内的有81宗,价差在1000-3000元/平方米的有98宗,价差在3000-5000元/平方米的有52宗(是幅数最少的一个梯队),价差在5000-10000元/平方米的有86宗,价差在1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地块则有83宗,以北京、南京、苏州和成都最多。
项目售价低于周边2km内均价的31%宗高溢价地块中,不同价差梯队的地块幅数则有很大的差异:售价即使低于2km内均价,也主要集中于0-1000元/平方米、1000-3000元/平方米两个价差范围内,幅数分别为61幅和52幅,而与周边价差在3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地块幅数合计一共66幅。
按照地块分布情况来看,市区地块中有71%的高溢价地块项目售价能够高于周边2km均价,但郊区地块中仅有67%的地块售价高于周边2km均价,虽然仅差4个百分点,但依然能够看出,市区的溢价地块的竞争力更强。
总体而言,高溢价拿地的项目一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大部分项目售价都能高于2km内均价,且部分能高出均价万元以上,溢价能力明显;即使低于2km内均价,价差也基本能控制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价差过大的地块占比不高。
二、部分地块虽触顶成交,但整体盈利空间尚可(略)
三、近三年溢价地块已售建面占比超过四成,厦门、杭州、苏州进度最快(略)
PART.04
总结
综上所述,受限于行业周期下行、企业自身经营压力等负面影响,房企投资越发谨慎和聚焦。首先是拿地企业类型几乎清一色为“财力雄厚”的央国企,以及部分财务健康的民企,其次核心城市核心地块依旧是僧多粥少局面,竞争十分激烈。整体而言,企业愿意为土地付出高溢价的意愿在减弱,且分化及其明显,城市能级上首选一二线核心城市,多数三四线无人问津,地块选择上,市区地块、高性价比地块、配套完善且总价较低的地块更受到企业的青睐。
一、一荣俱荣的格局不复返,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才有保证
尽管土地市场热度自2021年第二轮集中供地之后一路走低,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部分城市仍旧有高溢价、封顶成交等地块的产生,也反映了当前企业投资的困局,即越不拿地越难卖,但市场行情下滑、销售的萎靡,致使企业将目光紧盯在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地块,考虑到尚有能力的几乎是清一色为“财力雄厚”的央国企,以及部分财务健康的民企,愿意为优质地块付出更高的溢价,所以溢价封顶、竞争激烈的情况在清理之中。
但无一例外的是,从溢价地块来看,基本都是抗风险能力强、去化有保证的项目。首先,受限于现金流压力,地块总价越低溢价封顶、高溢价成交概率越大,尤其是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地块;其次,区域及配套仍旧是销售的保障,企业愿意付出高溢价核心原因在于未来去化的安全性,配套越完善、区位越核心的地均是企业首选;再次,考虑到当前市场处在底部修复、购房信心受限于收入预期影响仍未明显好转,住宅可售面积越高的地块更受开发企业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接触土地限价,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重点地块的竞争程度。从过去三年核心城市有销售限价、有土地限价的地块的情况来对比,基本上盈利空间尚可,但最终售价实际上多数低于周边价格,虽然存在一定资产价格低估,但毫无疑问也是地块最终上市快速销售的利器之一,一旦不限价,即便是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地块,价格弹性已经不复以往,仍需谨慎对待、理性参拍。
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除了总价低、位置好、地块干净等属性能够激发企业参拍的积极性,能够在低迷的土地市场通过优质地块来弥补一定的财政收入,也需要更多考虑板块内的去化情况,毕竟企业拿地主要策略是“抗风险能力+安全去化性”,诸如南京,江北核心区供地太多,未来可能同类产品集中上市引发同质竞争,导致企业参拍积极性不高,多数底价成交和城投托底。
二、放开土拍限价不会大幅刺激市场,核心地块热度竞争度将提升(略)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1571.9点
- 0.13%
- -0.91%
日期 | 指数 | 环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