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究丨整改二十条重磅落地,产业招商进入深度调整期

市场 2024-07-29 10:12:10 来源:丁祖昱评楼市

扫描二维码分享

  日前,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招商整改任务清单“二十条”》(下称“二十条”)的消息,正式揭开了产业招商乱象的遮羞布。

  “二十条”要求立即清理与税收挂钩的产业扶持政策,全面禁止“税收优惠政策”招商行为。

  此前,各地地方政府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时,给予了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或给予企业与税收挂钩的财政性奖励或补贴,以增强招商吸引力,但实际上这些优惠政策不仅破坏了税收征管秩序和全社会招商引资环境,助长了不公平竞争的风气,甚至引发了一些企业铤而走险骗取政策优惠的情况。

  上海此次“二十条”正是回应了国务院六月颁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要求,以身作则肃清政府招商的风气,这一举措也引起了招商圈的广泛思考——没有“税返招商”该怎么办?

  上海“二十条”对于行业和政府来说看着似乎是一颗惊雷,但是梳理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时发现:哪有什么一时兴起,原来是蓄谋已久。

  我们先来看看上海“二十条”都有哪些要求,造成行业内如此大的影响。“上海招商整改20条”主要分为“立即清理”“立即清退”“立即禁止”“立即处理”和“立即优化”五大部分,语气轻重不同也蕴含了不同的态度。

  简而言之,就是要杜绝“候鸟式”企业、“马甲”企业、“赚差价”中介。过去那些被“三免两减半”吸引来又吸引去的“候鸟式”企业将受到直接影响,钻政策空子捡便宜,但又未给政策所在地带来税收效益和产业促进,这些企业将不再受欢迎了,未来政府将希望用关键的财政招引能够长期共同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企业。

  除此之外,对于社保缴费记录为零、且新成立企业的注册地与经营地存在分离现象的企业,也将不被纳入扶持政策的范畴之内。这些“马甲”企业甚懂套取政策利益,通常还有“赚差价”中介帮忙在企业与政府之间勾兑,实现中介和“马甲”企业双赢,且政府招商人员又能草草交差的局面,这种情况比“候鸟式”企业带来的影响更为恶劣,进一步加重政府财政压力。

  此次上海“二十条”发布的背景基于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该条例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条例要求: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财政奖励或者补贴;不得在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给予特定经营者优惠。

  之所以清理,是因为税收优惠政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不同区域、行业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壁垒,阻碍市场的统一和公平竞争。此外,很多不合理的税收优惠给政府的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本身税收就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此外,在研究政策时发现,清理不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自2013年至今一直都在做,那为什么之前没有掀起很大水花呢?

  主要是因为当时已经出台了大量税收优惠政策,各省份基本上都是如此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清理地方优惠政策面临很大的现实阻力,若贸然取消优惠政策,将导致地方政府失信,于是国务院暂缓执行,并给予“一事一议”执行的缓冲空间。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政策缓冲空间慢慢被各地政府“玩坏了”,招商内卷,地方政府也是实属无奈。

  相较于2014年“一刀切”的清理模式,本次税收优惠清理更加注重合理性且逐步推进,对于各地“没有法律依据、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依据”的区域性税收优惠和财政奖补都可能被审查清理。此外,现在的查处力度不仅是针对新企业,过往享受的企业也要“吐出来”了。从最近各地政府动作来看,已经有地方开始审查并清理不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了,例如江西省和浙江省都在今年2月发文逐渐取消部分优惠政策。

  最近网上有一些热议的案例,比如,2024年6月12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管理委员会向某贸易公司送达了《关于退还外贸奖励补贴的决定书》,要求其“收到决定书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分别退还奖励资金510450元、653325元、485775元、505875元、692750元、1066125元、150850元,并赔偿我委损失(自收到扶持款之日起按照一年期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付至实际退还之日)。逾期未支付款项的,将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可以预见的是,上海“二十条”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将揭开全国各地政府推进税收返还整改的序幕,毕竟大家都在过紧巴日子容不得财政浪费。

  当下宏观经济复杂,企业投资需求减弱,全国产业招商就像“拆东墙补西墙”一样,在争抢优质实体企业,场面内卷且竞争白热化。虽然营商环境和招商形势非常动荡,但是也有一些新出路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比如广州“招商20条”政策响应和江苏省产业基金招商策略。

  1、广州“招商20条”

  日前,广州公布了《关于新时期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对外称“招商引资20条”,从重构招商体系、强化招商统筹、创新招商模式、突显招商优势、加强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20条措施。

  有意思的是,发布“招商引资20条”的同时,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挂牌成立,当日举行了新时期全球招商启动仪式,宣布打造广州招商“新IP”。

  从这些举动来看,广州重构招商体系是一次系统性的举措,从投资发展的眼光迎接全球招商引资,与国际接轨,在吸引外资方面,广州今年也的确发力不少,今年1-5月,广州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235家,同比增长48.7%。

  落到本轮招商政策来看,从组织体系、组织模式、招商模式、招商要素、招商队伍等重要环节方面都更加注重完善系统,以合力来配合产业招商。此外,从招商统筹的项目招引、决策、落地、投产、达产全流程闭环服务和“制定产业规划—打造产业园区—出台产业政策—配套产业资金—实施产业招商”招商全链路路径看出,营商环境更加全面细致,只要你有好项目,立马高效帮你落实,这点值得各地政府借鉴学习,与其等着项目“一事一议“,不如所有项目都可以“周全以待”,将有助于留住项目。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的重要载体,广州未来也将打造更多标杆项目,对于产业园区开发主体来说,将有更多发展空间,可以期待一下后续广州政府对于优质产业载体的相关激励政策。

  2、江苏省全力引导产业基金招商,“生态+资本”组合拳

  近期网络上有一则数据令人震惊——近5年有3138家科创企业搬到了江苏,江苏省的招商实力还是让人低估了。而隐藏在企业迁移的背后是钱的流动,江苏省是投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多的省份之一。在招商方式上,江苏省不依赖于单一“税返招商”,更多地靠“生态+资本”的全新招商组合。

  2024年6月21日,江苏省召开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启动运行暨首批产业专项基金组建新闻发布会,会上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扬州7市分别发布了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总规模达到500亿元,定位为“耐心资本”,主要吸引产业资本、社会资本、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合作,设立一系列产业子基金,构成“省级母基金—产业专项基金—产业子基金”的三层基金架构。这意味着江苏省将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其中产业投资,同时为优质GP提供更多投资舞台。

  省级母基金与每个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特色产业体系以及精准产业招商体系紧密关联,本次省级母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江苏“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650”产业体系、“10+X”未来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等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以及其他符合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

  所以,江苏省在过去的5年里招引企业的底层逻辑就是——以完善的产业链、强大的资金链和密切的产投服务提高企业吸引力,这正是其他地方政府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3、产业招商模式百花齐放,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除了江苏省的产业招商实践之外,在行业内也已形成了不少成熟的产业招商模式,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的招商人员不妨打开思路,博采众长一下。

  (1)应用场景招商,是一种比较主动的策略,通过构建智能工厂、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吸引技术领先企业参与,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2)会展招商,利用大型会展活动的平台,展示园区形象,吸引参展商转化为投资者。

  (3)区域协同招商,通过不同区域之间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其他招商,优质载体招商、招才引智、科技研发招商和增资扩产招商等方法,都强调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业空间、吸引高端人才、加强科技研发和支持企业扩张等手段,赋能园区长期发展。

  总之,适合的招商模式才是最好的。产业园区在制定招商策略时,必须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招商路径。“税返招商”时代的终结,政府也必然不会坐以待毙,发达地区可能已经在积极选取备用策略,江苏省和广州市的招商新政就是一场主动出击。而欠发达地区如果不主动不开放,将失去唯一的“定海神针”,必然无法在产业招商内卷中生存。

  上海“二十条”政策就如同一颗石子扔进了一片水里,以上海为代表的招商大整改,也引发了市场,尤其是招商人员的巨大争议。

  发达地区有着显著的产业招商优势,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产业政策体系也相对完善,资本要素流动较为活跃,现在面对招商政策整改,并非全然束手无措。招商可能最重要的渠道消失了,但是拓宽新的渠道,做好投资和服务,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替换税收返还政策整改的影响。上海目前也明确了接下来的招商整改方向,在清理当前不合理税收返还政策外,将重新研究一揽子支持产业发展和吸引人才的政策,重点聚焦在产业发展尚处于中前期的“五大新城”招商和重点产业发展上,将有限的财政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对于招商中介机构和队伍进行重点督察,并进一步提升招商能力。

  而不发达地区的招商人员则持更为悲观的念头,本身产业链尚不成熟,整体产业生态远不及发达地区,在本身产业税收效益不强的当下,更难以给企业提供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或许税收返还就是最大的法宝。如今没有新的应对策略,将更加难以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培育相提并论。

  短期来看,地方产业招商引资必然受城市之间的差距导致“强者恒强”的局面。现在各地政府都面临——企业刚落地优惠政策消失,“煮熟的鸭子要飞了”的棘手两难问题,但是不拼土地税收和奖补政策,只有发达地区才具备真正的招商综合实力,凭借区位优势、产业生态、专业能力、服务效率、产业资源等综合要素,造就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大体上,企业流向也是很明显的。

  尤其是早年间在招商上产生了大量“泡沫”,不少新城或新区为了营造招商形势一片大好氛围,引进了大量仅注册的“僵尸”企业。如今必须执行政策,潮水退去,泡沫消失,城市之间的产业招商之争,必须要从政策导向转向生态方向,专注于长期产业培育。

  事实上,国家此次政策整改,某种程度上就是倒逼地方政府断臂求生,各地政府都在强调财政紧缩,深圳各区2024年公共财政支出下调,而苏州更是发文强调要过苦日子——《苏州市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苏州之外,常州也在近日出台了“过紧日子十五条措施”,内容与苏州大同小异,二者其实都是根据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而制定的。

  生存下去是第一要务,当下各园区、地方政府都不得不推行“低成本+高质量”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驱动下,要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创造更大的产业价值,必须加强政企合作,政府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市场机制,形成合力,共度难关。

  除此之外,也要认识到未来企业流动的可能趋势——产品靠近原产地或者市场。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消失,实体企业将迎来“买方市场”,直接经济利益驱动下降,必然将从其他渠道降低企业成本发挥最大利益。靠近原产地,直接降低企业的运输相关成本,靠近市场,将能更了解客户,同时吸引更多客户。那么从地方政府和园区来看,要抓住这种要素流动背后的机遇,积极发挥出自身优势,毕竟机会不等人。

  招商引资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政策导向走向了生态导向,而过去政府凭借政策优势就能主导产业招引,而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主体则是充当了“店小二”的角色做好服务即可,但现如今形势下,迫使政府与产业园区开发主体拧成合力共同聚焦产业培育,提升培育产业链发展的专业能力,努力给企业营造更好的产业生态、营商环境及资本保障,打造更为系统的招商体系,走出去,去接触更多产业资源方,方能找到一条发展新路子。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