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城市与下沉市场双轮驱动,多元化需求引领消费新活力

市场报告 2025-03-26 17:36:27 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 城市:全国
  • 发布时间:2025-03-26
  • 报告类型:市场报告
  • 发布机构:仲量联行

仲量联行多维解读“提振消费”,解码增长动力

  北京,2025年3月25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内需促消费放在重要地位,同时,在3月17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八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从消费能力和意愿、消费便利和品质、大宗和耐用品消费、消费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全面推动提振内需促消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于近期发布相关政策,致力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

  仲量联行基于对中国消费市场和城市发展的深度洞察以及多年的服务经验,多维度建言如何“消费提振”,释放动能。

  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2023年以来,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加大,类似的,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季度数据波动区间32%-83%,远高于2008年至2019年12年间44%-69%的波动范围。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将从“投资拉动、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向“内需为基、动态应对外部冲击”转变。

  仲量联行华北区战略顾问部负责人王飞指出:“‘新消费’正重塑中国零售、城市肌理与经济脉搏,在‘扩内需’成为中国经济首要任务的背景下,市场相关方、城市运营方如何与新消费风向同频、进一步挖掘潜能是项‘必答题’。”

  在消费领域,市场力量占据重要地位,能有效推动供给创新,包括消费基础设施金融创新、消费场景和品牌创新、消费细分市场创新等。2024年,中国启动了消费基础设施REITs市场,为消费基础设施提供投资、运营、融资等方面的便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减少准入壁垒,简化审批流程。

  此外,扩大开放、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全力导入入境旅游消费也是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因素。加强城市购物中心和消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不仅能有效提高服务水平,还能增强城市的名片效应,提升国际交往功能,进而更深层次地推动消费的增长。

  消费潜力核心城市与下沉市场:中国消费潜力的双轮驱动

  截至2025年2月,国家完成了40多个重要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了至2035年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常住人口和规划人口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建设边界规模等因素,仲量联行筛选出了各项指标都靠前的22个消费潜力核心城市。在2024年,这22个城市占全国GDP的比重为3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为35.6%,人口占比为22.4%。预计到2035年,这些城市的人口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至27.1%。可以预见,这些城市将成为消费升级和消费创新的主战场,人口聚集和消费聚集效应将更加凸显。

  包括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县镇、农村地区在内的下沉市场成为国内消费市场基础,未来县域市场将持续释放消费增长潜能。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县域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2%,近10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一直高于城镇居民,尤其是疫情期间消费增长韧性突显。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中国超过66%的个人消费增长将来自下沉市场,特别是县域城市。近年来,随着餐饮、文化娱乐、生活休闲等商户加速扩店,网上消费快速增长、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下沉市场将不断释放出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成为扩大内需的坚实基础。

  把握新浪潮和多样化需求,释放消费创新活力

  自2021年国家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来,各城市消费行业焕发出新的活力。首店新品引进、商圈商街升级、商旅文融合发展以及时尚创意策展商业成为核心发展策略。各地纷纷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消费名片。例如,上海依托进博会平台推动国际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强化“首发上海”名片,助力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及消费目的地;北京挖掘非遗资源和国潮品牌,推动城市文化名片和现代商业品牌的数字化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个性化诉求和差异化消费理念日益凸显,海量标准化商品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应对线上冲击及数字化趋势,实现差异化经营,商业企业在经营模式与营销方式上不断创新。例如,华润定期举办新消费主题提案活动,邀请前沿品牌共同创造潮流场域,既为品牌提供了低成本的试错空间,又助力了新品牌的孵化。

  在政策引导和供给侧深化改革的推动下,未来国内消费市场将迎来更多创新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尤其在免税店、文博体验、体育业态、银发经济等领域。2024年发布的《市内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公布广州、成都、深圳、天津、武汉、西安、长沙和福州等8个城市各新增1家市内免税店,至此将全国市内免税店扩容至27家,消费人群拓展到拟出境游的中国籍游客。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即将封关运作,将进一步激发海南免税商业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潜力。

  在城市公共空间与商业设施的融合中,文化属性日益凸显,成为城市客厅的重要功能。文博设施与商业运营的深度合作,推动了策展商业和主题快闪活动的不断创新。运动健康生活方式也引领了新一轮消费场景的创新,滑雪、马术、攀岩等户外运动快速兴起,进入主流购物中心和城市体育公园,衍生出零售、餐饮、培训、赛事及社群营销等复合商业模式。此外,中国正在向重度老龄化发展,实体商业运营也将强化对长者的产品和服务内容。

  王飞表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提振内需、促进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关键。伴随着中国消费向新、城市更新进程加速,消费活动的主要载体已从城市拓展至更加多元化的市场与渠道,在此背景下,相关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以及消费者洞察对释放消费活力至关重要。对于城市运营方、商业运营商以及零售地产品牌运营商方而言,主动把握消费规律,适应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创新培育新型消费市场,让更多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定能让‘新消费‘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以及重要引擎。”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