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产业务拖累营收利润双下滑!行业“新霸主”中国建筑扩张隐忧

公司苗野 2025-04-23 10:03:10 来源:中房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

  “建筑一哥”2024年成绩单出炉。

  4月21日,中国建筑召开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其综合营业收入2.19万亿元、净利润461.9亿元,双双排名已发布业绩报告的六大建筑央企首位,依旧是行业的“扛把子”。

  但受建筑业、地产业务整体业绩承压,中国建筑的营收与净利润也出现了双降。期内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4.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同比下降14.3%至415.81亿元。这是中国建筑近10年来营业收入出现首次下滑。

  “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公司房建业务结构优化等内外部影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下降。”中国建筑在财报中给出了原因。

  从规模来看,在“建筑一哥”之外,中国建筑也成为了地产行业的“新霸主”。2024年中国建筑的房地产业务实现销售额4219亿元,尽管同比下降6.5%,但仍超过保利,成为行业第一。

  “今年地产业务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中国建筑副总裁吴秉琪表示,2025年公司将继续保持战略聚焦,深耕核心城市和优势区域,追求有现金流的利润,强抓销售回款,地产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不过,身处行业下行周期,这个地产“新霸主”的盈利空间在逐步收窄。报告期内,中国建筑地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62亿元,同比下降0.8% ;实现毛利529.3 亿元,同比下降5.9%。

  吴秉琪认为,目前公司在手货值规模非常充足,货量结构也相对合理,在市场大环境向好的趋势下,今年有信心保持地产业务整体销售相对平稳。

  营收净利双降

  “力争2025年实现新签合同额超过4.6万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28万亿元。”在4月21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建筑董事长郑学选给出了新的目标。

  他对过去一年中国建筑的业绩总结是:“稳”的基础在持续夯实,“进”的动能在不断增强,“新”的空间在逐步拓展。

  近5年,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2万亿元、1.89万亿元、2.06万亿元、2.27万亿元、2.19万亿元,其中2023年是一个高峰期,2024年有所下滑;同期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49.25亿元、515.49亿元、509.5亿元、542.64亿元、461.87亿元,在2022年首次出现增收不增利后,于2024年再度下降,为最近4年的新低。

  中国建筑副总裁、财务总监黄杰表示,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建筑和地产板块,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影响,2024年公司地产业务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4.1%,这是公司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从整个地产行业来看,公司地产业务的利润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未来将通过提质创效、开源拓销、降本增效等举措,努力实现2025年利润总额的平稳增长。

  分业务类型看,房建、基建仍然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去年的收入贡献率分别达到60.3%和25.2%,毛利润贡献率分别为47%和26.5%。但营收出现同步下滑,房建业务营收同比下降4.5%至1.32万亿元;基建业务营收5509亿元,同比下降1.0%;勘察设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下降7.9%。

  毛利表现不一,除基建业务实现毛利同比增长1.0%至552.4亿元外,其余板块均出现不同幅度下滑。房建业务实现毛利978.5亿元,同比下降2.6%;地产业务实现毛利529.3 亿元,同比下降5.9%;勘察设计业务实现毛利22.8亿元,同比下降8.9%。

  “接下来要狠抓经营质量和效益提升,推动传统主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第二增长曲线,实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建筑董事会秘书刘立新表示。

  他进一步强调,地产业务要持续提升全国重点城市的市场占有率,为老百姓建造真正的好房子;继续巩固房建业务的绝对优势地位,坚持放弃低端、巩固中端、做强高端的导向,持续践行“两优两重”市场策略。同时公司将深挖基建潜力市场,大力拓展工业、铁路、水利、能源等领域,抓住结构性市场机会,推动更多的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具体到房地产业务,期内该业务实现营收3062亿元,同比下降0.8%,为集团贡献14%的营业收入,占比与2023年基本持平。25.4%的毛利润贡献率同比有所下降,同比5年前的水平下滑约40%。此外,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毛利率也在不断下滑,到2024年已降至17.3%,相比5年前的毛利率水平下降近35%。

  因另外两项主业的毛利率微涨带动中国建筑去年的毛利率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至9.9%。其中,房建业务毛利率为7.4%,基建业务毛利率为10%,同比分别微增0.1和0.2个百分点,但与地产业务的毛利率相差甚远。

  郑学选认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挑战和机遇并存,国家在投资、化债、稳楼市、“两新”“两重”等领域出台的政策持续显效,未来中国建筑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主动应对建筑市场的加剧竞争和房地产业的深度调整,坚持做强做优主责主业。

 中建“八子”利润承压

  中国建筑在年报中披露了20家子公司2024年的净利润。

  整体来看,虽然地产业务在中国建筑的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占比相对较低,但在总的毛利润占比中达到了25.4%,17.3%的毛利率在四大主营业务中同样靠前。这说明地产业务板块已成为中国建筑的利润支柱。

  “随着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以及后续房地产政策的落实和落地,市场的信心和活力会逐步回归,供需关系也会不断修复,整体市场会呈现逐步企稳的态势。”吴秉琪对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表达了信心。

  近几年,中国建筑旗下的中海地产和局院地产频频发力,行业排名也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中建系”旗下8个工程局的房地产合约销售总额约1500亿元。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中建壹品(中建三局)实现销售额506亿元,排进了规模榜前二十;中建东孚(中建八局)销售额425亿元,排名第22位。中建智地(中建一局)、中建玖合(中建二局)的销售额均超过了200亿元。

  中国建筑也在年报中特别提到了上述几个工程局,并称报告期内公司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政策变化,强化精准投资,坚持布局核心城市核心区域,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管控,加大销售去化力度。旗下中海地产权益销售额位居行业第一,中建壹品、中建智地、中建东孚、中建信和、中建玖合等品牌保持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名百强。

  拆分来看,中海地产依旧是中国建筑旗下的“老大哥”,占到中国建筑全年地产销售额的64%。尽管丢掉了“利润王”的帽子,但中海地产148.05亿元的净利润额也是在一众兄弟企业中领先,只不过差距在逐渐缩短。另外2家“赚钱能力”较强的分别是中建东孚和中建壹品,净利润分别为128.67亿元和117.2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和7.9%。

  盈利相对较弱的是中建四局、六局和七局,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7.58亿元、7.16亿元和5.87亿元,但这3个工程局也是中建“八子”中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局院,中建六局的增幅最大,达到20%。中建玖合净利缩水最大,同比降23.8%。

  吴秉琪认为,随着很多高价地块进入结算周期,以及部分同行采取“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房地产行业近两年的利润率呈现下降甚至筑底的趋势。

  整体来看,2024年“中建系”的利润空间持续承压,利润“保卫战”之于“中建系”亦有压力,但“中建系”扩张的野心是掩藏不住的。

  报告期内,中国建筑全年新购置土地75宗,期末土地储备7718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882万平方米,总购地金额1385亿元,几项指标均为行业第一。其中,中海地产新购置土地22宗,新增土地储备416万平方米,购地金额806.1亿元;中建地产新购置土地53宗,新增土地储备466万平方米,购地金额579亿元。

  “未来中国建筑将持续关注公开市场,聚焦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核心地段,配套齐全,住宅为主的优质地块。”吴秉琪表示,同时加大非公的拓展力度,紧盯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历史风貌保护等多元化的土地获取方式。积极参与各地保障房的投资建设,加强与政府沟通交流,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在其看来,目前房地产行业整体承压,中国建筑地产业务的盈利能力同样面临较大的压力,但更多新的机遇和增长动能也在出现。公司将发挥全产业链的优势,统筹规模与效益,精准投资,精益运营,聚焦“好房子”建设,推动地产业务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促进利润率水平稳中向好。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