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许倩 2025-04-03 09:57:45 来源:中房报
人口流动向来是观察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也是观察城市住房需求潜力的关键因素。
2024年末,我国人口数量比2023年末减少139万,这是自2022年人口首次负增长之后的第三年。这种背景下,城市间人口争夺战愈演愈烈,房地产市场更加分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3.76亿,是1990年的16倍,占全国总人口的26.6%。这背后,是庞大的人口流动格局。人口究竟流向何处?
截至记者发稿,全国有23个省区市公布了2024年人口成绩单:过去一年,7个省区市实现人口正增长,分别是广东、浙江、新疆、福建、海南、安徽、陕西;天津、江苏的人口与2023年持平,其余14个省份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这轮人口争夺战的最大赢家是广东,2024年该省常住人口数量达1.278亿,新增人口74万,总量、增量、出生人口均位居全国之首。
至此,广东连续18年为人口第一大省,连续7年为中国生育第一大省,且重回人口增长第一大省。深圳则成为国内第一的人口流入大市。
人口正涌向这些省市
一个城市的人口增长,或源于出生人口增长,或得益于外来人口涌入。从2024年人口流动格局看,人口正在涌入东南沿海的长三角、大湾区等地,比如广东、浙江;在各省份内部,人口正在向省会城市、中心城市集聚。
我国人口超过8000万的省份共有5个,广东是常住人口第一大省,也是人口增长第一省。2023年广东净增人口49万,2024年再增74万,两年合计增加123万,带动总人口创历史新高。
广东人口增长集自然增长与人口流入为一体。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113万,死亡人口66万,自然增长47万;而外来人口净流入27万,相当于一个普通县城的规模。
而且,广东人口结构较为年轻。2024年末,广东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8484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6.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6个百分点。
广东省的深圳、广州,是人口流入最多的两个城市。2024年,深圳新增人口19.94万,居第一;广州新增人口15.1万,居第二。
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和产业。2024年,深圳GDP总量达3.68万亿元,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位列第一,并连续4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深圳还是年轻群体最想去的城市之一,其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提供海量就业岗位,吸引全国人才。从人口结构看,深圳常住人口中15~59岁人口占比高达79.53%,平均年龄仅32.5岁。深圳的户籍政策颇为宽松,这是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所不能比拟的。
人口流入第二大省是浙江。2024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6670万,一年新增43万,且辖区内所有地市全部实现人口正增长。
去年浙江自然减少人口2.4万,也就是说,去年浙江机械增长人口即新增跨省净流入人口为45.4万,其人口吸引力甚至超过广东。
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汤海孺分析称,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导,涉及面比较广,对吸收劳动力比较有利。同时,浙江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均衡,城乡差别小,浙江所有设区市人口都保持增长。
2024年,新疆以9.38‰出生率与16万净流入人口,晋升人口增量第三大省(区),新增人口24.8万。
人口为何流向新疆?有分析称,一是国家层面的财政补贴支持力度,2024年国内对各省财政转移支付的人均金额中,新疆达到1.79万元,仅次于西藏和黑龙江。有了这一收入,就能够使得新疆相当多人口不至于外流。二是地处大西北的新疆,越来越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陆路交通枢纽,带动了新疆工业经济发展和边贸繁荣,从而吸引了国内其他省份人员来新疆做生意和务工。
人口增长第四大省是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去年新增人口10万。第五是海南,去年新增人口5万。
从主要城市人口增量排名看,前六名分别是深圳、广州、合肥、长沙、南昌、杭州,去年人口增量均在10万以上。除深圳外,都是各省的省会城市。特别是合肥和长沙,近年来人口吸引力不断增强,常住人口均超过1000万。因为房价低,长沙连续多年都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
近几年,中西部省份大都采取了“强省会”发展战略,通过做大做强省会,吸引包括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集聚,同时带动全省发展。各大城市亦纷纷出台“抢人”大招,区域间人口争夺战一触即发。
这些地方人口大量流失
在人口超8000万的五个大省中,过去一年,只有广东保持人口正增长,江苏首次零增长,其他省都是负增长。
近5年来,江苏人口增量出现“断崖式下跌”,分别为 8万、28.4万、9.6万、11万、0。照此趋势,2025年江苏省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其主要问题在于新生人口不足。去年,江苏人口出生率仅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由此可见,江苏省仍然是人口流入型的。
目前来看,人口净流出省份主要集中于东北及中西部省份。人口减少最多的是山东、湖南、吉林、云南、广西和江西,减少数量都在10万以上,特别是山东减少42.8万。
2024年,山东省出生人口64.9万,死亡人口81.7万,自然减少人口16.8万,由此计算,2024年净流出26万。而2023年山东常住人口已大幅减少39.82万,2022年减少7.2万。
相比广东浙江等沿海大省,山东产业结构传统,主要是石化、钢铁、冶金等资源型产业,尤其是缺乏对年轻人具有高吸引力的互联网行业、数字经济、金融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布局,是不争事实。
人口总量下滑严重的还有湖南省,去年人口外流8.7万,再加上生育率持续低迷,全年人口减少29万。
不过,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去年新增人口7.8万,湖南省会城市长沙,新增人口10.39万,说明省会城市对周边地区人口仍有着较强虹吸性。
截至记者发稿,河南、河北、山西尚未公布2024年人口数据。从往年数据看,这三个省份也是人口流失大省。2023年,河南减少57万,减少量第一;河北减少27万,山西减少15.36万。
作为中国城市级别最高的四个直辖市,2024年人口无一增长。天津常住人口在2023年增加1万的情况下,2024年转为零增长。上海、北京在2023年人口分别增加11.56万、1.5万情况下,2024年分别减少7.2万、2.6万。重庆则在2023年人口减少21.91万基础上,再度减少0.96万。
过去4年,天津合计减少22.6万,重庆减少18.46万,北京减少5.8万,上海减少8.17万。
北京上海人口减少,其根本原因是自身划定了人口天花板。尤其是北京,不断纾解非首都功能,很多企业和高校外迁到河北等地。天津、重庆则不一样,这两个城市近年来不断出台政策“抢人”,却依然没有挡住人口下滑。
报告|百城房价低位盘整,上涨城市有所减少
2025-04-02杭州、宁波价格行情持续乐观。万科高管再变动:刘肖辞去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等职务
2025-04-02但仍在公司工作,联系战略投资业务。关于住宅设计规范,一个新的国家标准将于5月1日实施
2025-04-01从“住有所居”迈向“宜居优居”。天津:家庭第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20%
2025-04-01降低购房首付门槛、提高还款方式的灵活性,减轻住房公积金缴存人购房及还贷压力。报告| 6个城市租金回报率超过3%
2025-03-31超八成城市租金回报率上升。安徽:全面取消住房限制性措施
2025-03-31提振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多地推行购房“冷静期”
2025-03-28积极探索创新举措。报告|百城房价收入比连续五年下降
2025-03-27超7成城市房价收入低于10。
- 09:57
- 09:54
- 09:52
- 09:49
- 09:47
- 09:44
- 09:39
- 09:35
- 09:32
- 09:24
- 09:23
- 09:08
- 09:02
- 09:00
- 08:58
- 08:36
- 08:34
- 08:33
- 2025-04-02 11:25:10
- 2025-04-02 11:18:01
- 2025-04-02 11:13:26
- 2025-04-02 11:08:47
- 2025-04-02 11:01:56
- 2025-04-02 10:34:37
- 2025-04-02 10:28:34
- 2025-04-02 10:25:59
- 2025-04-02 10:24:37
- 2025-04-02 10:23:26
- 2025-04-02 10:18:06
- 2025-04-02 10:11:12
- 2025-04-02 10:08:01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1571.9点
- 0.13%
- -0.91%
日期 | 指数 | 环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