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5 10:27:58
导读
规模房企依旧强势,销售TOP10货值占百强42%。4月部分房企加大投资力度,二线仍是主战场。地价涨幅过快城市已现政策预警,投资拿地仍需谨慎。
☉ 文/克而瑞研究中心
新增土地货值
榜单解读
前言:4月份房企拿地积极性普遍提升,规模房企如世茂、新城等企业投资力度加大,房企的踊跃带动土地市场热度继续回温,苏州、南京等城市接连成交高价地块。整体来看,规模房企优势依然明显,销售TOP10企业新增货值占据百强42%,而前4月新增土地在年内上市可能性较大,龙头房企年内销售集中度预计还将冲高。从布局情况而言,二线城市仍是房企必争之地,但部分城市地价快速上涨后已出现政策预警,房企投资拿地仍应保持理性,警惕部分城市区域地价上涨过快的风险。
01
土地市场持续升温
成交价格达近一年新高
4月份土地市场迎来了一波成交小高峰,在供应量回升带动下,300城经营性用地月度成交持续攀升。在二线城市优质土地大规模集中成交的带动下,成交价格也随之上涨,并达到近一年来的最高点,溢价率更是自2019年开年以来一直保持上涨趋势,同比上升9.5个百分点。此外竞拍轮数大幅提升、地价涨幅过大、地块起拍后迅速达到限价等现象,也足以证明当前土地市场热度显著回升。
02
销售TOP10货值占百强42%
规模房企业绩增长有保障
截至2019年4月末,新增货值突破千亿房企增至5家,而新增货值超百亿的房企也达到58家,比3月份增加12家。融创、碧桂园、绿地分列货值榜前三,但差距在不断缩小。其中融创有部分地块在前2月所获,当时土地市场尚未火热,因此地价相对较低。即便3-4月份出手拿地,对于成本的控制依然严格。并抓住并购机会拿下了大量成本合理的优质土地。
整体来看,随着土地市场热度回升,企业拿地积极性有所提高,百强企业拿地销售比为0.38,为2019年以来最高。但相较2018年来看,百强拿地仍然相对谨慎,部分企业仍未有新增土储入账。
结合销售TOP20和新增货值TOP20的企业来看,货值TOP20企业中有16家也位列销售TOP20,强者恒强的格局未变。而前四月的新增土储都有可能在今年上市,对规模房企而言也是业绩增长的有力支撑。此外,蓝光、奥园新增货值排名高于其销售,规模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03
中海、绿城、世茂等
4月拿地力度大幅提升
这一轮土地市场行情是从3、4月份开始启动,多数房企也1、2月份偃旗息鼓之后,开始加大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是不想踏空此轮拿地“窗口期”,另一方面为今年的业绩增长夯实基础。典型的如中海、绿城等企业,4月拿地金额均较前三月平均值提升300%以上,单月拿地金额几乎是前三月的一半以上。其中中海4月接连在苏州、宁波等二线等高价拿地,较低的融资成本也是其贯穿市场周期的资本。另外,规模房企中新城、华润4月拿地力度也显著提升。
04
弘阳、蓝光、中骏等表现积极
积极拿地扩充土地储备
尽管行业整体投资节奏偏谨慎,但前四月仍有部分企业拿地始终保持积极态势。一方面是土储相对薄弱的企业纳储更为积极。例如弘阳、滨江、蓝光等,1-4月拿地销售比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其中弘阳前四月拿地销售比已经超过1,但2018年总土储去化不足2年。积极补充土储维持业绩快速增长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土储相对充裕的金茂、中骏等今年以来拿地意愿十分强烈,通过扩充土储来巩固自身行业地位和冲击更高的规模目标。
此外,远洋、越秀、福晟等企业前四月拿地保持稳健和谨慎,主要是为了防范风险进行了主动性战略收缩。当然企业减少拿地的底气源自自身土储十分充足,适当放缓投资节奏并不会对自身发展带来强烈冲击。
05
二线城市新增土储占比近5成
西安、重庆更受关注
回归二线战略驱使下,房企在二线拿地热度持续攀升、竞争也愈发激烈。1-4月百强房企二线新增土储建面占比达49%,较1-3月上升3个百分点。
三四线城市占比下滑明显,1-4月百强房企新增土储建面占比为45%,较去年全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三四线市场热度逐步衰退的情况下,企业拿地仍然相对谨慎。
从区域布局来看,中西部土地供应量充足的影响,依旧是房企拿地布局的要塞,百强房企新增土储建面占比接近4成,长三角在规划利好的带动下,占比持续上涨,1-4月占比达27%,较前三月上涨3个百分点。
城市选择上,百强房企拿地TOP10的城市全部位于二线,从侧面印证了当前企业对二线城市重视程度。TOP10城市中7成来自中西部,其中西安、重庆、武汉最受房企青睐。
土地投资仍需保持理性
警惕部分城市地价升温过快
从土地市场的视角来看,重点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受到战略升级的利好,局部热度维持快速上升的势态,苏州、南通、无锡等地区域均价接连被刷新,东莞部分地块接受报价后半分钟内达到最高限价,提前成交。
但结合市场数据来看,4月份楼市数据环比回落,政策方面本月中央政治局在会议上再次提出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动摇,对地价上涨较快的城市提出了预警,由此来看本轮地市热度的上涨势态不会维持太久。
在此背景下土地市场的“疯狂”面临更大风险,无论是战略调整还是规模需要,企业投资布局仍然需要保持谨慎,尤其对于地价屡创新高的城市和区域,盲目追高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