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高不低于3米!4层起设置电梯!曾宇详解国家住宅规范

于帅卿 马琳 2025-04-03 09:35:25 来源:中房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

  “此次新规范提升的内容不仅丰富多样,且提升的幅度也相当显著。”曾宇表示。

  3月31日,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发布,并将于5月1起施行。

  新规范包括总则、基本规定、居住环境、建筑空间、结构、室内环境、建筑设备7方面内容,要求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规范将层高和净高都提升了20厘米,明确了新建住宅卧室、起居室的净高由“2.4米”提升为“2.6米”,建筑的层高由“宜为2.8米”提升为“不低于3米”,还将“7层及以上须设置电梯”提升为“最高入户层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将阳台等临空处栏杆净高提高到不应低于1.2米。同时,提高空气声隔声和板楼撞击隔声指标,提升卧室分户墙体和分户楼板、门窗等方面的隔声性能。

  此外,新规范首次强制规定建筑设备,如电梯传播至卧室起居室内的结构噪声限值。明确住宅具体日照时长,要求每套住宅都有满足日照标准的房间并将适用范围从城市扩大到城镇,等等。

  针对新规范的亮点、改进措施、解决了行业的哪些痛点问题以及“好房子”的标准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对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曾宇进行了专访。曾宇作为此次新规范编制参与者之一,为我们深入解读了新规范的诸多创新之处。

  中国房地产报:新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在建筑空间方面有哪些显著提升?你认为这些提升背后的主要考量是什么?

  曾宇:我认为,此次新规范在建筑空间方面有三个方面的较大提升。第一个方面是对大家特别关注的建筑层高和净高做了提升。在这一方面,新规范主要对空间尺度进行了提升,新建住宅卧室、起居室的净高由“2.4米”提升为“2.6米”,整整提升了20厘米。相应地,建筑的层高由“宜为2.8米”提升为“不低于3米”,同样增加了20厘米。这样有效的提升了住宅空间的舒适度与生活便利性,还为未来技术的发展与功能变化预留了更多空间,赋予了住宅更高的灵活性。

  第二个方面是对电梯配置标准的提升。电梯以前是规定 7 层起要设电梯,现在提升到了 4 层起设电梯。这一改变主要出于多重考量,首先它适应了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提升了住宅的适老化水平;其次,对于普通居民而言,电梯的普及将极大便利日常出行,无论是搬运重物还是日常上下楼梯都将更加轻松;再者,在紧急医疗救护情况下,电梯能迅速响应,为生命救援争取宝贵时间。此外,规范还明确了电梯轿厢门和轿厢的尺寸要求,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如运送病人时,电梯能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便利性。最后,鉴于近年来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强烈需求及实施难度,新规的出台避免了未来再次面临加装电梯的困境,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第三个方面是在适老化方面,新规范首次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要求。特别是对于卫生间这一重点区域,考虑到其空间狭小、地面湿滑且器具众多,规范强调了几点关键措施,包括要求在便器和洗浴器旁设置扶手或预留安装条件,以便老年人自助起身,保障其行动便利;还明确了卫生间的防滑要求及门开启方向等细节,旨在减少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便于救助。此外,规范还对老年人通行方面的门槛高度、空间高差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户门、卫生间门的宽度进行了提升,以方便辅助人员搀扶老年人进出,同时也便于老年人乘坐轮椅通行。这些要求均体现了对适老化设计的全面考虑。

  中国房地产报:从此次新规范编制参与者的角度,您如何理解新规范对于促进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老百姓居住安全舒适度的意义?

  曾宇:当前,我国住房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功能、质量都有了新期待。此次新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在多个方面均体现了这一趋势,致力于为大家创造更好、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规范中的提升内容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提升的幅度也相当显著。例如,层高从原先的建议值调整至不低于3米,尽管我们也曾考虑过仅提升10厘米或仅要求净高提升的方案。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电梯设置的改变,从7层起需设电梯调整为4层起,这意味着更多住宅将配备电梯,极大地提升了居住的便利性。尽管这些措施可能增加一些成本,但为了实现更高品质的住宅,这些投入是完全值得的。这两方面的突破不仅体现了新规范的大胆创新,也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的住房需求。

  中国房地产报:当前住宅建筑还有很多痛点没有解决,包括漏水、隔音不佳、墙体开裂以及监管措施不足等,您认为新规范有哪些关键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住房质量?

  曾宇:面对当前住宅的痛点,要加大力度去切实解决,不然老百姓还是不满意,一定要先去解决基本的质量痛点问题,才能再谈提升住宅的品质。新规范作为全文强制性的底线标准,虽无法全面解决所有问题,但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显著努力。如在隔声方面,提升幅度较大,可能许多人对于楼板撞击声压级从75分贝降低到65分贝没有直观认识,但实际上,当前许多毛坯房的100毫米厚楼板往往75分贝都达不到,导致无法达到较好的隔声效果,楼上楼下的噪音干扰已成为居民的一大痛点。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防水方面,新规范与其他全文强制性的防水新规范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防水性能的提升。

  中国房地产报:在制定新规范标准的过程中,您前往了哪些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什么发现?

  曾宇:在制定新规范标准的过程中,我前往了北京、上海、杭州(包括周边绍兴等地)、广州、深圳以及广东其他多个城市,还有山东的烟台、淄博、济南以及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多个地方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过程中,我深入考察了众多已建成并使用了10年至20年的房屋。在与居委会、居民代表等交流时,我发现他们普遍对房屋维修和物业管理表达了强烈的关注。特别是在这些已使用十几年的住房中,房屋的维修问题尤为突出。他们反映,缺乏一个有效的机制来确保房屋的定期保养和维修,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之下,日本等国家在房屋保养和维修方面就做得很好,我国在这方面则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房地产报:近年来,您持续关注“好房子”建设的议题,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住宅才是“好房子”?好房子的标准有哪些?

  曾宇:我觉得,好房子首要之务在于解决诸如噪声、漏水及维修维护等痛点问题。其次,它应满足当前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并在某些方面实现突破,如健康环境、适老适幼等。通过大量的调研及与专家研讨等工作总结下来,好房子要有十大性能需求,包括:外部区域需求的环境宜居、生活便利;建筑本体需求的功能适用、协调美观;质量底线需求的安全韧性、耐久适变;品质提升需求的健康舒适、全龄友好;社会经济需求的绿色低碳、经济长效。

  其实,每个人对“好房子”的定义各异,但归根结底,房屋作为居住空间,其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唯有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好房子”。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2025-04-03 更多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