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李红梅 2025-03-31 10:12:34 来源:中房报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民营房企的生存法则正被重新审视。
“民营房企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兼 CEO陈序平在回应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提问时,分享了龙湖如何提前“踩刹车”,主动降负债的经历。他强调龙湖始终将安全性放于一切发展的首位,保持克制、审慎、高度自律的态度,以战略定力和余量思维应对周期的不确定性。
3月28日披露的2024年财报显示,这家始终保持绿档记录的房企,不仅实现1274.7亿元营收,更通过开发+运营+服务三轮驱动,构建出21%营收占比的经营性收入护城河,其2.39倍的股息利息覆盖倍数和16%毛利率,在行业调整期显得尤为难得。
当行业告别“高杠杆、高周转”的野蛮生长时代,龙湖用数据证明:活下去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战略远见构筑的护城河。其“安全边际+内生动力”的双轮驱动模式,不仅为自身赢得发展韧性,更为民营房企突围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这种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或将重塑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法则。
70亿元盈利破局寒冬
有息负债降至1763.2亿元
当行业深陷盈利寒冬,龙湖集团以70亿元核心净利和1763亿元降负债的“成绩单”,在房企生存战中撕开一道裂缝。
Wind数据显示,2024年预告业绩的90家内地房企中,仅3成能实现正向盈利。瑞银报告更预警行业盈利将同比暴跌27%,较年中预测的22%跌幅进一步恶化。在此背景下,龙湖核心净利达69.7亿元,毛利率16%较行业均值高出8.2个百分点,堪称行业特例。
放眼行业,龙湖是2024年少数盈利可观的房企之一,其管理层介绍,这得益于公司开发+运营+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构成了驱动集团整体向前发展的内生动力。年报显示,该公司运营及服务板块贡献营收267.1亿元,占集团总营收21%。
在行业“缩表”浪潮中,龙湖的负债管理堪称教科书级操作。有息负债较年初大降163亿元至1763.2亿元,净负债率51.7%较行业均值低32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债务结构:银行融资占比83%,经营性物业贷及长租贷占47%,平均融资成本压至4%,账期拉长至10.27年。
“龙湖的债务结构安全边际远超同行。”标普信评分析师指出,其1年内到期债务仅占17.2%,外币债务占比13.6%且全部完成汇率对冲,这种"长短债配比+货币对冲"的组合拳,极大降低了流动性风险。
“这几年整个房地产的调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2022年我们就开始主动做收缩,提升组织效率,最近三年,存货降了一半。”陈序平说,正是因为提前“踩刹车”,克制投资的冲动,保证了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今年以来,龙湖持续保持审慎的财务策略与有序的偿债铺排。在2025年1月,龙湖提前行权回售了“22龙湖01”“20龙湖02”两只债券,合计39.775亿元;3月4日,龙湖如期兑付“20龙湖04”,行权回售金额约25.02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2025年一季度到期的65亿境内公开债券已全部提前或如期兑付。
中金公司首席地产分析师认为,龙湖三年前开始的降负债布局极具前瞻性:“当同行在2021年加杠杆冲刺时,龙湖已将负债率控制在70%以下,这种逆周期操作赢得了战略回旋空间。”这种战略定力在2024年转化为真金白银:全年提前兑付债务超180亿元,境内公开市场债券全部清零,境外债券占比仅5%且无2027年前到期压力。
新旧动能转换
开辟“第二曲线”甚至“第三曲线
“楼市筑底趋势比较清晰,预判2025年下降空间有限。” 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地产航道总裁张旭忠的预判,正随着政策暖风逐步应验。自去年中央政治局定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来,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房企战略升级进入深水区。
在政策窗口期,龙湖展现出敏锐的土地嗅觉。2024年精准补仓北京、上海等9宗优质地块,新增土地储备权益面积39万平方米,总土地储备面积达2426万平方米。中指研究院分析指出:“龙湖的拿地策略既保证了核心城市布局,又将权益比例控制在合理区间,为后续开发留下充足弹性。”
当行业告别 “三高”模式,龙湖的“空间即服务”战略已结出果实。2024年经营性收入267.1亿元,同比增7.4%,占集团总收入21%。其中商业运营收入135.2亿元,毛利率高达75%;物业服务收入131.9亿元,增速达10.4%。
“龙湖用十年时间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正在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支撑。”机构分析师认为这种业务结构转型不仅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更重构了房企估值逻辑。
商业板块数据显示,旗下89座商场覆盖全国23城,出租率97%,合作品牌超6900家。全新升级的龙智资管航道中,冠寓保持行业前三规模,出租率95.3%;活力街区“欢肆”已布局5城,合肥、成都项目3月28日正式开业。
据龙湖管理层介绍,在轻资产服务领域,智创生活通过HALO平台实现多场景智慧管理,服务小米、华为等标杆企业;代建品牌“龙湖龙智造”全年销售额破百亿,代建面积800万平方米,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龙湖的转型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求变。”中金公司地产首席分析师指出,其“开发+持有”模式在周期波动中展现出强大韧性。当前4%的融资成本、10.27年的债务久期,以及经营性业务贡献的稳定现金流,构成穿越寒冬的“三驾马车”。
国际经验同样印证这一路径的可行性。参考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低负债率叠加高经营性收入的房企,往往能在行业出清后获得估值重构机遇。龙湖的转型样本,正为行业提供新的生存法则:当潮水退去,拥有真实运营能力的企业终将浮出水面。
多地推行购房“冷静期”
2025-03-28积极探索创新举措。报告|百城房价收入比连续五年下降
2025-03-27超7成城市房价收入低于10。2025年二月房地产大事件盘点
2025-03-26回顾,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房价延续止跌回稳态势,核心热点城市韧性凸显
2025-03-24市场处于信心逐步修复关键期。2025房地产TOP500测评成果发布会上,大咖说了啥?
2025-03-21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房地产业仍大有可为。2025房地产TOP500测评成果即将揭晓
2025-03-183.19北京,敬请关注!最新数据|多项房地产指标改善明显
2025-03-17基本面更加牢固和向好。中办、国办发文: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
2025-03-17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 10:10
- 10:08
- 10:06
- 10:05
- 10:03
- 09:58
- 09:57
- 09:56
- 09:55
- 09:51
- 09:48
- 09:45
- 09:44
- 09:33
- 09:22
- 09:16
- 08:52
- 08:47
- 08:14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1571.9点
- 0.13%
- -0.91%
日期 | 指数 | 环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